一品突破 多品开花 多业并举——新余市大力加强一村一品建设
2013-08-15
新余位于江西中西部,地处南昌和长沙两座省会城市之间,辖一县一区,总人口114万,面积3178平方公里,工业化率达55.9%,城镇化率达61.59%。先后荣获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一村一品”工作显成效
目前,新余市“一村一品”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品突破、多品开花、多业并举的良好态势和“一村一品”向一村多品、多村一品发展的新格局。全市示范基地从2006年的11家发展到2012年的94家,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企业5家、示范合作社2家、示范村80家。涌现出了“恩达家纺”、“新余蜜桔”、“湖陂葡萄”、“联盟蔬菜”、“会仙牌有机鱼”等一批知名品牌和特色产品。通过发展“一村一品”,加速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据新余市统计局2012年调查资料显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48元,而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从事“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农户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远远超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运用外专平台,服务基层农户
发展“一村一品”,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新余市通过引进外国专家指导解决“一村一品”建设中的各类难题,组织“一村一品”带头人赴国外学习培训等有效手段,助推“一村一品”产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培养和增强农村和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新余市共组织申报了16个与“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有关的引进国外智力项目,引进韩国、日本、以色列、美国和德国等农业专家2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36个,提出合理化建设200多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65项。帮助解决了有机蔬菜和葡萄种植以及酿酒工艺等领域的一系列技术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选派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龙头企业法人、“一村一品”示范村负责人和种养大户赴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台湾地区进行“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培训。这些带头人走出家门、国门,使发展“一村一品”的理念得到更新,极大地带动了我市各地农民利用自身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热情。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了《新余市2012年—2015年“一村一品”农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以苗木花卉、高产茶油、有机鱼养殖、葡萄、杨梅、蔬菜、茶叶、中药材、新余蜜桔、优质早熟梨、苎麻夏布和休闲农业等十二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高产茶油20万亩,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到240家(其中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葡萄杨梅13000亩,苎麻100000亩,有机鱼养殖17000亩,新余蜜桔20万亩,优质早熟梨10万亩,蔬菜总播面积29万亩(无公害商品蔬菜面积5万亩),中药材3万亩,农家乐发展到480个。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花卉苗木生产。利用退矿还林等腾出的33000亩土地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引进江苏阳光集团打造3万亩花木产业基地、广东今日景艺公司万亩兰花博览园、上海芳源汇科公司万亩香榧园、浙江新凌公司5千亩园林盆景等项目带产业发展,在较短时间内把生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起来。
坚持保护农民利益和生态目标兼顾,在与公司运作中用三种价格:即不能种粮的耕地以每年470斤/亩稻谷、荒地每年60元/亩、山地每年200元/亩的租金流转给企业,打造花木产业基地,租金每五年上调10%。这些举措较好的保护了农民利益和收入的增长。
坚持“一村一品”产业与生态、乡村旅游相结合
笔者在走访孔目江生态经济区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湖陂村和昌坊村中发现,湖陂村村民坚持走合作社、协会上升到公司运作的道路,使全村90%农户盖了新楼房、1/3的农户买了运输车、1/5的农户买了小轿车。昌坊村组织妇女在村里种苎麻织夏布,既解决妇女就业,又是一道旅游风景线。村里还积极打造生态乡村旅游,已成为3A级乡村旅游景点,村民全部在本村就业,收入大幅提高。昌坊村已获了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国家信息化村、江西省十大和谐村庄、江西省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省十佳巾帼示范村、江西省十大旅游新景区、新余市首届十大美景、新余市旅游定点单位等国家、省、市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