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2013-08-15刘建宏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风校园文化学校

刘建宏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建设好高校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对建设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伟大工程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1 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的概念一般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空间,以育人为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也可理解为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学习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认可的办学方向、治学理念、教学风格及行为规范、价值目标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文化一般表现为四个方面的层次分类:即表层的物质文化,是以有形的建筑风格、外貌布局、环境设施等视觉系统或听觉系统所反映出来,留给社会公众的浅表印象;浅层的行为文化是以师生员工的言谈举止、行为仪表、态度风范等动态角度留给社会公众的直观印象;中层的制度文化是由学校的领导体制、纪律制度、办事规则等体验留给社会公众的感观印象;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它是办学思想、价值观念、校风素质等构成的灵魂核心。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是以培养人才为载体,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以文化传承创新为核心。一所高校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校风、严谨的学风、有教养的作风等构成其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借此而独树一帜,立足于社会之林。

2 校园文化建设刍议

建设校园文化,涉及方方面面。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各学校都在加大投资力度,有的根据本校实力,以自有资金搞建设,量力而为,不断完善;有的从银行贷款,搞总体规划设计,在短时间内按照规划建成,一步到位;也有的动用各种关系,吸引社会投资、企业赞助,分期完成布局;一些有行业背景的学校则顺借东风,利用企业集团的力量,搞校企联合,成立职教集团,加快了物质建设方面的步伐。这些物质方面的建设对学校来讲,是硬件、是基础、是实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形的物质文化建设可在短期内建成,但在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却不能突击,需要花更大气力、费更多时间,这方面的建设将伴随着学校的整个发展历程。因此,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更应该注重以下几方面。

2.1 应注重学校历史传统、创业文化的传承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保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建设现代新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国家、社会对高校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报以更大的期待。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就负有对国家、对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发扬光大的神圣使命,有着对本校的历史沿革、创业发展、优良作风等传承和发展的责任。如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逐渐演变形成的民主、科学的校风,这就是传统。北大至今仍然倡导着民主、科学的风气,传承着学校优良的文化历史,给我国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如在对新生教育方面,许多学校注重历史传承,往往利用建立起的校史展览馆、文化长廊、校园内标志性建筑等,对学生进行创业历史教育;聘请老教授、老领导、老校友讲往事,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利用图书馆、局域网、各类电子媒介介绍学校发展,实施辅助教育教学等,都产生了良好的收效。这些有效的做法,正是传承校园文化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值得延续、坚持、发扬光大。

2.2 应注重高校严谨风尚、学者文化的熏陶

校风学风是一个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科学而严谨的校风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校风的形成又是对历史传统的扬弃,沉淀着历代学人的培养和时代的砥砺。

学生们身处在严谨校风浸润的校园环境中,那一种浓浓的学者气息、厚厚的文化素养和青年学子们无尽的求知欲望、敏而好学的探索精神交织在一起,这种自然熏陶、相互感染,人文化境、润物无声的氛围,正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高校是出大师、出名流的地方。教育家的办学目标、治学理念,教学名师们严谨的教学风格、言行举止,都对渴求知识的青年学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影响功效。在学生眼中,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教化;甚至说话的音调、走路的姿态,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循循善诱、逻辑严密、旁征博引、科学严谨的教风,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之,如果表现出过分随便、行为失度,话语粗野、不良嗜好等行为习惯也会给学生留下负面影响。譬如有的老师自己有烟瘾不容易戒掉,反而在与学生接触时主动发烟给学生;要求学生莫负时光、刻苦钻研,自己却不认真备课、敷衍教学,打牌赌博;也有个别干部口中整天都是教育别人的话语,但在追逐自己私利的问题上不遗余力……尽管这些是少数现象,但足以说明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严谨校风、塑造学者文化,形成对学生良好氛围熏陶的迫切性和艰巨性。

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因为一两件事情做好、一两个项目完成就可松口气。在这个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内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做好工作。特别是要变教学一线的教书匠为学者,变普通教师为研究者,大力宣传教学名师、学术带头人的成绩和贡献,在校园倡导学者文化,培养严谨风尚,给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校园学习环境。

2.3 应注重学府人文精神、礼仪文化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今天我国的《教育规划纲要》中要求学校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是育才化人的圣地、培养谦谦君子的学堂。古往今来,学府文化、世人仰慕,追求精进、人文化成。高校不光要培养知识渊博、技能高超的建设精英;还要努力培养素养高雅、明礼诚信的儒雅之士。这样才能促进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建设世界文化强国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高校的改革力度逐步加大,特别是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高校的规模、在校人数、教育质量,还是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与改革前相比,可以说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尽管如此,我国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有些学校重视了规模的扩张,放松了质量的提高;有些学校强化了专业技能的训练,却弱化了德育的力度;有些在有意无意中强调了专业对口、与社会零对接,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等。更有一些学校热衷于办什么“精英班”、“总裁班”、“博士速成班”等,这些受到部分官员和企业老总们追捧,在社会上造成了“文凭泡沫”现象,背离了大学精神的宗旨。所以社会上出现了有些大学出来的学生“有知识少文化”、“有技能缺素养”、“有文凭欠礼教”的现象,更有些学生像学者们指出的那样: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些现象,固然有学校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冲动,但社会上经济环境的影响、舆论的导向、一些新闻媒介宣传的偏颇等等也是不容小觑的原因。

尽管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行多年,但仍有许多需要改革和纠正的方面。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实施人文精神、礼仪文化的教育,提振大学精神,注重学府人文素养的教化培养,正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那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在明明德”。只要培养了好的品行,再加上科学知识的教育,这样的学生才可以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才可以治国、平天下。

2.4 应注重实事求是、创新文化的倡导

大学是文化建设的高地,具有强烈的辐射效应。高校校园文化为塑造价值体系,弘扬学术风尚发挥着示范导向作用。大学精神、学院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员工良好的道德风范、精神风貌、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能够不断地影响和辐射全社会,对推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一定要注重创新特色,国内外许多学校的校训、精神各有千秋,但都注重立足实际、倡导创新,给人以激励、鼓舞。如北大有“爱国创新”的精神,清华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人大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普林斯顿大学有“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的校训,多伦多大学有“像大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校训等,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中国地质大学的“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北京舞蹈学院的“文舞相融,德艺双馨”的校训则反映了学院专业的特色。陕西国防学院把“厚德重能励学敦行”作为校训,则是根据学校的实际出发,既反映了学院的传统与特色,又体现了学院发展的追求和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中,创新是主旋律。胡锦涛提出了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核心是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要在校园中倡导创新文化、实施创新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学校应把科学技术教育和科学创新精神教育相结合;把专业理论教育和创新素质教育相结合;把职业能力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鼓励学生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打破常规、勇于动手,使学生逐步接受创新思想、树立创新观念、提高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知识,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3 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长期努力。建设校园文化,既要倡导创新,又要注重传承;既要追求个性特色,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既要强调高级人才的培育,又要重视人文精神、礼仪文化的培育。校园文化可体现文化育人、以文养心的功效,可起到促使学生们明德远行、敢于担当的作用,更是为国育才、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有形的物质文化建设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偏废。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4-25.

[2]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前行[N].西安晚报,2011-10-27.

[3]王佐书.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隐蔽课程[J].西安思源学院学报,2011,6(03):5 -10.

[4]周茂兴.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大有可为[N].中国教育报,2011-11-30.

[5]张岂之.文化传承创新与大学使命[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9(04):1 -3.

[6]唐景莉.建设文化强国,高校勇挑重担[N].中国教育报,2011-11-24.

[7]朱本义.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化评价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7(01).

[8]一些大学包括北大正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N].中国青年报,2012-05-04.

[9]刘建宏.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浅议[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1(01):9 -11.

猜你喜欢

校风校园文化学校
说 校 风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杨贤江校风思想:历时性分析与共时性梳理
校风校训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进路探索
学校推介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