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编组站作业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3-08-15尤妮
尤 妮
(西安铁路局 宝鸡职工培训基地,陕西 宝鸡 721000)
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主要基地,除办理相关的列车运转、技术作业和货运业务外,还是组织车流交换、调整列车运行和供应运输动力的重要场所,拥有完善的调车作业系统,设有大量的线路、车站、机务、电务、车辆和通信信号等众多运输生产设备,作业较为复杂[1],是一个综合性生产服务部门。因此,编组站的作业安全直接关系铁路运输组织工作和铁路运输产品的质量,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环境的巩固。
1 编组站作业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铁路编组站都处于能力紧张和车流欠均衡状态,面对巨大的安全生产压力,加强编组站作业组织、提高运输效率、保证安全生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影响编组站安全生产的因素很多,除了与列车运行、接发列车、调车作业量和车站设计能力及特点有关外,还受到地理位置、气候、人员素质,以及设备配置、车流组织特点、编组站日常作业过程控制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编组站的作业量在日益增长,铁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编组站的相关设备和作业人员素质没有得到相应加强,很多新技术、新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不够科学,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许多铁路运输亟需的核心技术设备研发尚未完成,这是影响我国铁路编组站作业安全和运输能力的最根本原因。另外,由于铁路运输形式的改变和运输产品的不断增加,加剧了运输的不均衡性,对编组站日常安全管理与运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针对铁路编组站信息化中信息管理与过程控制脱节的问题,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发展思想,将编组站的信息管理与过程控制集为一体,以提高编组站的作业效率与作业安全[2]。2007年以来,随着编组站集成综合自动化系统( CIPS ) 在成都北编组站的投入运营,以及编组站综合自动化 ( SAM ) 系统在新丰镇编组站的投入运营,实现了编组站作业的管控结合,标志着我国铁路编组站进入综合自动化发展阶段。
2 编组站作业安全状况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我国铁路客货列车的开行对数有了较大增长,运输能力紧张的矛盾凸显,而编组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尚未完全普及,很多铁路站场是 20 世纪中后期建成的,驼峰自动化程度不高,站场设备改扩建难度较大。因此,运输能力的挖掘只能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和加强安全管理来实现。同时,由于旅客列车提速、动车组列车的开行和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造成货物列车密集到发,作业不均衡性增加,编组站出现阶段性能力不足,作业安全压力增大。
2.1 编组站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目前,编组站的作业安全事故或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调车作业、从业人员伤害、设备故障和接发列车安全等方面。编组站作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①由于编组站作业时间紧、任务重,调车人员、列检人员、室外接发列车人员吃饭时间不规律,得不到充分休息,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安全问题和出现人身伤害事故;②由于编组站大量使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设备,管理者和作业者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是发生设备操作事故和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2.2 编组站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由于我国铁路编组站的安全管理还停留在人管人、人盯人的层面,尚未真正形成利用设备保安全的理念,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因素和安全管理的缺陷等 4 类[3]。铁路编组站的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安全。
(2)防止作业人员伤亡和路外伤害。
(3)提高技术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作业技能,保证设备操作安全。
(4)消防安全和装载加固安全。
(5)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6)超运行图开行列车对编组站带来的作业压力和事故隐患。
2.3 编组站安全管理的难点
(1)没有真正形成设备保安全的理念,防止作业人员伤亡事故仅仅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上。
(2)要求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与业务技能,而素质与技能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有待于我国铁路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3)铁路技术设备的提升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铁路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需要经济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
(4)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和解决超运行图运输组织的问题难度较大,现阶段的安全管理还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模式,安全管理理念亟待提升。
(5)铁路列车提速和运输增量对编组站作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编组站安全管理对策
针对编组站的安全管理现状,运用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办法、铁路运输组织及枢纽理论对影响编组站安全和能力运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普遍性和我国铁路编组站现状的特殊性,提出完善编组站安全管理的措施如下。
(1)运用预测技术研究探索编组站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明确如何把安全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和方法,将风险事件按风险高低次序排序,优先处理可能引致最大损失和最可能发生的高风险事件,以实现在有限资源条件下达到系统安全最大化。
(2)运用“海恩法则”分层次实施管理和控制。“海恩法则”揭示了事故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事故是一系列风险事件发生的量的积累,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事故管理不仅要重视已发生事故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对设备故障、事故征兆、事故隐患等风险事件进行分析和控制。通过对风险事件进行归纳、识别、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频率,降低风险事件导致的后果,可以减少或降低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海恩法则”不仅揭示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控制事故发生,也表明风险事件可以分层次实施管理和控制。对轻微事故、未遂先兆、事故隐患等各个层面的事件实施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降低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等级。
(3)建立编组站安全管理分析信息系统。将编组站的安全风险和安全因素进行划分和归类,形成安全分级分层管理,应用科学的分析原理,建立安全管理分析信息系统,突出管控现场工作中的实际安全问题。例如,在调车事故分析中运用水桶效应法,查找“短板”即导致调车事故的主要因素 ( 或高风险因素 ),通过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确定风险因素等级。按照高风险事件优先控制的原则,将有限的安全管理资源投入到对“短板”的加高上,这样不仅能分析出调车事故的直接原因,并且能揭示事故潜在的各种危险,从而实现调车作业安全。
(4)加强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随着铁路突飞猛进的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运用日渐广泛,作业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应该从更新教育理念、引进职工激励机制、改进培训形式和方法、完善培训考核体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并通过强化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各类活动,达到提高作业人员素质的目的。充分发挥优秀技术管理干部的骨干作用,采取目标培训的方式,将作业人员送到相关单位或院校参加培训,以及通过举办短期学习班的形式提高人员技能水平,满足铁路大发展的需要。
[1]肖铁鹰. 铁路枢纽能力浅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 (2):1-2.
[2]崔炳谋.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框架的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 (5):42-44.
[3]陈利明.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方法[J]. 上海铁道科技,2006 (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