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
2013-09-03牛欣会
牛欣会
(哈尔滨铁路局 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哈尔滨铁路局经济吸引区内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和蒙东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支撑哈尔滨铁路局近 50% 的货运量。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煤炭产运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哈尔滨铁路局的运输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1 吸引区内煤炭生产及消费状况
1.1 煤炭产量变化情况
煤炭作为哈尔滨铁路局最大的货物运输品类,近年来产量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管内煤炭产量 2011年达到 14 380 万 t,比 2007年增加了 2 037 万 t,增长16.5%,年均增长 3.9%,如表 1 所示。随着可采资源量的下降、煤炭企业重组、资源整合和安全整治力度的加大,特别是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的实施,黑龙江省东部的煤炭产量从 2009年历史峰值 10 065 万 t,连续两年下降至 2011年的 9 335 万 t,减少 730 万 t,年均降幅 3.9%;占铁路局管内煤炭生产总量的比重也由 2009年的 75.2% 下降至 2011年的64.9%。而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作为新兴矿区,因其开采时间短、资源储量丰富、开采便利而飞速崛起,以年均 18% 的增幅增长,占铁路局管内煤炭生产总量的比重也由 2007年的 21.1% 上升至 2011年的 35.1%。吸引区内煤炭生产的地域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我国,国有煤矿是煤炭生产的主体。蒙东地区基本为国有煤电企业。黑龙江省原煤生产中,2011年鸡西矿区生产 2 488 万 t,其中国有煤矿为 1 100 万 t;鹤岗矿区生产 1 932 万 t,其中国有煤矿为 1 432 万 t;双鸭山矿区生产 2 108 万 t,其中国有煤矿为1 300 万 t;七台河矿区生产 1 860 万 t,其中国有煤矿为 1 006 万 t。古莲河露天煤矿生产 550 万 t。黑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及黑河地区生产 186 万 t。牡丹江地区以沈阳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生产 193 万 t。
1.2 消费结构及铁路运量情况
根据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从煤炭消费市场发展构成看,2007—2010年煤炭需求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电力、冶金和煤化工等行业,消费格局如表 2 所示,使黑龙江省地产煤炭从 2008年开始无法满足消费需求,供需缺口主要由呼伦贝尔市新增产量填补。
表 1 经济吸引区煤炭产量情况 万 t
表 2 黑龙江省煤炭平衡分析表 万 t
随着煤炭市场供需平衡体系的改变,铁路运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 见表 3 )。黑龙江省煤炭运量逐年下降,2011年产运系数为 74.8%,较 2010年下降了 4.3 个百分点。呼伦贝尔市煤炭运量大幅攀升,产运系数为 63.3%。呼伦贝尔市 2011年较 2007年新增运量的 51.2% 运往辽宁省、29.9% 运往黑龙江省、9.6% 运往吉林省。这种变化将对铁路生产布局、运力配置产生极大影响。
1.3 煤炭远期生产规划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吸引区内煤炭地质储量为624.7 亿 t,可采储量 242.85 亿 t。其中,黑龙江省已探明地质储量 217.9 亿 t,可采储量 102.35 亿 t,主要分布在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市,以及大兴安岭古莲地区。
呼伦贝尔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2007年在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发现超大型褐煤田 ( 初步预估储量近 200 亿 t ) 后,使内蒙古自治区有可能超过山西成为全国煤炭已探明地质储量的第一大省。另外,陈巴尔虎旗巴彦哈达矿区、诺尔煤田和鄂温克旗红花尔基煤田的煤炭资源也很丰富。目前,呼伦贝尔市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 406.8 亿 t,可采储量 140.5 亿 t,超过黑龙江省。其产区主要分布在扎赉诺尔、伊敏、大雁和宝日希勒等矿区,如表 4 所示。
按照现有规划,2020年吸引区内煤炭产量预计可达到 25 960 万 t,其中黑龙江省预计 12 000 万 t,比 2011年增加 2 665 万 t;呼伦贝尔市预计 13 960万 t,比 2011年增加 8 915 万 t,将超过黑龙江省的煤炭产量。
表 3 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主要流向一览表 万 t
表 4 经济吸引区煤炭储量情况 亿 t
2 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市场的特点
2.1 煤炭运输“西强东弱”
近几年,黑龙江省煤炭产量徘徊不前,呼伦贝尔市产量逐年增加。由于西部与东部煤炭针对的细分市场不同,西部煤炭以量取胜,主要供应各大电厂;东部煤炭是走高端路线。在经济疲软的背景下,西、东部煤炭受到的冲击各不相同,加之哈尔滨铁路局“西煤东运”的助推作用,使西部地区煤炭运量增长迅速,2012年较 2011年同比增长了 17.4%,增加 825 万 t,而东部地区下降了 13.3%。从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总体上看,运量增量主要来自于进口。
2.2 零散客户占比较大
从数量上看,2012年哈尔滨铁路局煤炭客户达到 704 户,同比增加了 114 户,但增加的大多是发送量在 5 万 t 以下的客户,新增数量达到 136 户,所占比重上升 7.24 个百分点;而发送量在 20 万 t 以上的客户同比减少了 18 户,所占比重减少了 3.96 个百分点;户均发送量仅完成 5.9 万 t,同比减少了 3.1 万 t。同时,大客户发送量也在减少,50 万 t 以上的客户户均发送量为 129.4 万 t,同比减少了 54.1 万 t。
2.3 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明显
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煤炭仍是不可替代的能源。消费需求最大的仍然是发电用煤和煤化工转化。按照规划,黑龙江省立足于煤质优势,大力推进煤电化基地建设,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提高原煤就地转化率。呼伦贝尔市也正在进行煤化工规划。由于规划产量与拟建电厂和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有缺口,因此应动态调整规划执行。
(1)电厂现状及规划。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特别是五大电力集团组建后,电力行业内部竞争加剧,电厂建设速度加快。2015年以前在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境内需由哈尔滨铁路局管内煤矿供煤的火电厂拟新建 26 个,装机容量18 630 MW,预计耗煤 5 773 万 t,其中由黑龙江省提供 1 810 万 t,呼伦贝尔市提供 3 963 万 t。
(2)煤化工产业发展所产生的煤炭需求。煤化工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黑龙江省专门印发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的通知》(黑政发 [ 2008 ]12 号 ),规划建设煤化工项目 17 项,产能超过 1 300 万 t,投资总规模707.6 亿元,按照煤转化煤化工产品消耗量推算,上述煤化工项目如全部达产,预计耗煤超过 5 000 万 t,其中黑龙江省 3 408 万 t,呼伦贝尔市 1 592 万 t。
3 煤炭运输长期发展策略
(1)加强铁路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哈尔滨铁路局管内铁路线尤其是运煤通道能力已饱和甚至超饱和,运输能力的严重不足已成为煤炭供需平衡的制约因素。哈尔滨铁路局应围绕吸引区煤炭基地运输需求,在建设客运专线等相关线路、释放既有线货运能力的同时,加快煤运通道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力度,形成运力强大、组织先进、功能完善的煤炭运输系统。扩大主要干线煤炭运输能力、规划建设大能力煤炭运输通道,如尽早研究对滨洲线进行电气化扩能改造或齐齐哈尔—满洲里客运专线。
(2)优化运力资源配置。运能应从政策布局向市场需求布局方向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运输需求的发展,通过运输能力的合理分配,选择能够发挥运输通道最大经济效益的运力资源配置方案;配置适合不同品类煤炭的车辆类型,以及与线路能力相适应的大功率机车;充分利用哈大客运专线开通后释放的既有线货运能力。
(3)创新货运产品重载化、直达化。围绕煤炭运输基地、煤炭运输通道,建设运力强大的重载煤炭运输网络。发展重载运输、提高输送能力不仅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是提高哈尔滨铁路局自身企业效益的需要,应实现集疏运一体化的发展,开行始发直达、阶梯直达和重来重去循环直达列车。
(4)实施大客户战略。实施大客户战略是哈尔滨铁路局坚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的重要举措,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成绩。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大客户战略,扩大品牌效应,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5)煤炭运输物流化。将煤炭集团及物流公司建设成为以煤炭销售为主,集煤炭生产、洗选加工和煤化工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大型煤炭物流企业集团。通过公路、铁路煤炭经销,形成货源采购、运输、装卸、仓储、配送、信息为一体的煤炭物流供应链,全面开展煤炭物流配送业务。发展多式联运,煤炭的异地交流可由铁路一方直达运输,也可以与其他运输方式合作,组织公铁、海铁多式联运和国际联运,实现一票到底的“门到门”服务。煤炭一体化运输,有利于促进和完善铁路运输网络,最大限度地争取货源。
(6)铁路局间一体化协作。注意跨局运输计划与资源衔接难的倾向性问题。特别是在煤炭运输紧张的情况下,将会增加煤炭运输协作的难度,降低煤炭运输效率,使煤炭企业特别是消费者的成本增加。
4 结束语
为巩固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市场份额,增加运输收入,优化运力资源配置,创新货运产品及加快运输体制改革是关键,只有如此,哈尔滨铁路局煤炭运输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经济效益才能有长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