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与对策研究

2013-08-15

图书馆 2013年3期
关键词:伦理大学生信息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河南郑州 451416)

1 当代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的主要表现

信息伦理一般指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是信息与网络时代人们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我国对大学生的信息伦理教育滞后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大学生群体出现了一些涉及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信息伦理失范现象,引发了一些利益冲突和道德困境。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技术利用不当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能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能很快地熟练驾驭互联网——这个信息时代的便捷工具,甚至成为网络高手。但是,一部分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出于种种原因,为了上网方便,利用自己熟练的信息技术,使用别人的IP地址、盗用别人的QQ账号、在学校的机房里随意设置密码或删除他人数据、更改计算机和网络设置、删除或安装软件等,或者以此炫耀自己的“计算机才华”。

1.2 浏览传播不良信息

网络的开放性,容易使上网者隐藏其真实身份,任意复制和传播一些虚假不良信息。一些自律意识淡薄的大学生,面对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是积极想办法解决,或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倾向于在网络上进行无意义的发泄。少数大学生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肆意浏览、复制,甚至传播不良信息,在BBS、博客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信息。〔1〕

1.3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一部分大学生对国家知识产权、新闻出版、网络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了解不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直接从中国期刊网站等下载文章和材料,经剪贴和技术处理后交差了事。有些大学生对侵权盗版行为虽有认知,但法制观念淡薄,造成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随意利用,侵犯知识产权在大学生中成为一种无意识的现象。例如:未经授权下载和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图片素材和音乐文件,购买和使用盗版软件等,这对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4 隐私权认识不足

由于上网者都是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中诸多伦理道德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侵犯别人的人身权利。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个人隐私因网络遭侵害的现象也在不断升级。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注册、聊天、购物时没有保护好个人的信息隐私,给某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给自己造成了严重损失。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出于猎奇心理,未经授权打开他人的电子邮箱或进入私人信息领域收集、浏览他人的重要信息资料,或者未经授权在网络上传播他人的隐私信息,侵犯了他人的信息隐私权,给他人造成一定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

1.5 价值取向错位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报道,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占90%以上,其它语种只占5%。据对互联网上的输入、输出信息流量统计,中国仅占0.1%和0.05%。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非鉴别能力和道德约束能力不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有一定偏差,隐藏在网络空间的大量不良信息也时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发展和行为模式等带来强烈冲击。〔2〕大学生长期接触网络,容易被网上这些隐含意识形态的信息内容影响,易于被一些不良信息所迷惑,导致价值取向混乱。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的原因

2.1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引起社会迅速变革。一方面,互联网以其自主性、便捷性成为一个最原始、最粗糙的信息集合地,是一面可以随意涂写的巨大电子墙。当人们淹没于信息资料的海洋中时,却又因为吸入过量信息而产生“信息焦虑症”。因为接受信息过频,造成信息之间相互干扰,使大学生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非线性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传播的非平衡性、不连续性,又使其在改变大学生的观念、心态、思维及行为方式时,很大程度上是非均衡的,甚至是强迫的。例如,当点击网络新闻链接时,弹出的却是广告不良信息等;当点击某一知识信息时,弹出的却是鼓吹暴富的计划,还有治病偏方等,大学生往往感到很茫然,有些无所适从。同时,由于互联网在建设初期就没有总开关,没有设置中枢调控系统,也没有时间、国界和区域的限制,它不可避免地引发出许多信息道德、信息伦理问题。

2.2 网络管理体系滞后的影响

相对于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互联网上随时涌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国相应的管理办法、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却显得明显滞后。一是没有建立起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网络管理协调一致的监管体系。二是网络系统安全系数较低,筛选过滤功能比较弱。三是网络信息生产的多元性导致信息产销过程无序。

2.3 信息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信息环境具有实体形态,看得见,摸得着。而现代网络信息环境的显著特征就是数字化,使用多媒体技术把数据、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生动形象地集成起来,人的音容笑貌和信息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使大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信息网络环境形成的“虚拟世界”。一方面,网络社会环境中,充满了各种与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相冲突的异质道德信息,这些信息包含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很容易破坏大学生已经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强烈冲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在人类文化生存与传播形态上形成重大变革。这使得大学生在各种网络信息的冲击与影响下,易产生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2.4 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互联网不断地从器物层、制度层、观念层等方面冲击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一方面,大学生对我国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通过网络,尽管极大的拓展了自身的思维空间和行为空间,显著增强了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但大学生认识能力有限,鉴别能力不强,不善于将网络上的各类信息与现实情况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印证,从而造成一定的认知冲突。另一方面,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会导致大学生交往的广泛性。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导致知识的激增和社会生活的迅速变化。这些都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社会性不断增强。如在情感方面,社会性情感越来越丰富和稳定;在认识方面,大学生开始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从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思考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成长;在个性倾向性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为人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大量隐藏在网络空间、代表不同政治态度、宗教信仰、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不良信息不断影响一些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他们在感受丰富信息资源的同时,一些有害的信息也不断地误导和扭曲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相应的动机、兴趣、品德、理想和信念偏离社会所要求的规范,导致信息伦理失范。

3 防范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的对策建议

根据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3〕另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比较长,4小时以上的占了54%,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天上网4小时乃至8小时。〔4〕我们要正确认识已经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信息伦理失范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法律、技术和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防范信息伦理失范行为的发生,努力塑造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高层次人才。

3.1 制定信息立法,倡导网络规范

网络社会的治理以及人们网络行为的调整,必须依靠法律和道德两种手段来进行。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研究制定相应的网络管理法律和规范,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摩西十诫》,要求“网民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不应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英国通过立法保障和行业自律,加强对网络进行监督和管理。韩国政府近年来陆续通过了《促进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促进信息通信网络使用及信息保护法》等与网络信息有关的法案,健全网络管理法规。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引导、约束网络信息生产、传播和使用。一是政府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借助国家强制力,规范网络行为,趋利避害,为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这是有效约束大学生信息伦理失范行为的基本前提。二是加强对网络媒体等新媒体合法表达界限问题的研究。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立法进程,切实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三是大力推行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在全社会倡导正确上网,科学使用信息,促进大学生信息伦理的自我培养,自觉树立信息伦理自律意识,自觉维护网络空间的伦理健康和法律秩序。

3.2 加大技术控制,倡导大学生绿色上网

绿色上网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结合高效的网站安全过滤引擎,实现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过滤,为大学生提供安全洁净的网络信息环境。采取网络防火墙、网络分级审查等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对高等院校上网环境进行必要的技术控制,从而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努力创造一个洁净的网络空间,防止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的成长。〔5〕通过网页过滤、屏蔽不良网站、禁止不良关键字搜索等措施,剔除病毒、垃圾和色情、暴力等有害信息,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科学健康的信息学习和娱乐环境,让互联网真正起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3.3 增强社会责任感,倡导道德自律

大学生创新发展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要努力提高他们的信息道德素质,增强责任意识。一是引导大学生勇于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服务和增益于社会。引导大学生通过正确使用网络,关注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信息、焦点信息,特别是民生信息,认真、理性地探讨这些信息的形成原因、发展态势和解决办法,为社会献计献策。二是使大学生形成对个人负责、对群体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有机统一。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引导他们重视在网络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中对别人的自我展现程度、开放程度和诚恳友善的行为,扩大他们的开放区域,缩小自我的秘密区域和盲目区域。三是教育大学生自觉强化网络社会道德责任感。使个人的信息需要和追求符合社会需要,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相一致,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3.4 加强信息伦理教育,倡导网络文明

高等院校应加强大学生信息伦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一是用科学的信息道德意识引领大学生的发展。引导大学生端正态度,正确利用网络功能,培养信息分辨能力,努力规范和限制信息失范行为。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和使用信息技术,从思想观念上杜绝不良信息的侵蚀,使每个人都自觉对自己的信息行为负责。二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主要包括培养大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用不良信息去伤害别人;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为自己的学习进步合理获取各类文献信息资源,杜绝剽窃他人成果的不良行为;尊重知识产权,提倡自主创新,未经授权不复制、移植他人的程序和其他信息等。三是倡导网络文明。全面准确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求,引导大学生尊重网络上每个用户及其权利,尊重网络信息公共生活准则。〔6〕积极主动地推动大学生遵守信息规范,摒弃消极颓废,有效的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1.儒林.网络信息传播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的消极影响及对策探析.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4):69-702

2.李春燕.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启示.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0):37-38

3.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2012-01-16〕.http://www.cnnic.net.cn/dtygg/dtgg/201201/t20120116_23667.html

4.《大学生上网时间的调查报告》.〔2012-03-15〕.http://wenku.baidu.com/view/9aabfc1e6bd97f192279e9ad.html

5.储召生.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共筑健康网络空间.中国教育报,2001.11.24

6.王宏.网络文化背景下德育教育探微.光明日报,2001.10.12

猜你喜欢

伦理大学生信息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