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影印出版及数据库建设看民国期刊的整理与利用
2013-08-15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 200234)
民国期刊是指1911-1949年在中国国内出版的期刊。据《民国时期总书目》统计,民国时期我国出版的期刊达2万多种,报纸1.3万多种。这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都凝结在民国文献中传承了下来,其文献价值亦不在古籍善本之下,学术界有“新善本”之说,极其珍贵。民国时期出版的这些报刊,分散收藏于各大图书馆。由于当时印刷条件的限制,印刷质量很差,纸质也非常脆弱,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严重的老化或损毁现象,抢救保护民国文献迫在眉睫。
近年来,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利用受到重视。各图书馆及出版机构都在积极开展以保护和利用为目的的民国文献整理。图书馆界主要致力于数字化,尤其是全文数据库的开发和研制;而出版机构,则在充分寻访图书馆馆藏,甚至私人藏书的基础上,开展大型专题民国文献的影印出版。两种不同机构以不同形式开展的民国文献的整理开发和利用,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本文以期刊为切入点,分别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民国期刊的整理出版现状和图书馆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现状,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探讨图书馆民国期刊保护和数据库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影印版期刊,并借鉴出版机构民国文献整理的经验拓展数据库建设方向。
1 民国期刊的整理与出版
1.1 民国期刊整理出版的历史及现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为代表,整理出版了一批民国时期共产党以及左联、创造社、太阳社等文学团体主编的重要报刊以及文艺类刊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民国期刊影印出版的又一重要阶段,除人民出版社承袭五六十年代的影印风格,出版一批中共的机关报刊及进步刊物外,上海书店影印出版了一大批民国名人编辑的文学、文艺类刊物。中华书局和岳麓书社在九十年代后,陆续推出了《中国近代期刊汇刊》和《中国近代期刊影印丛刊》等系列图书,大型民国期刊影印汇编整理,初现端倪。
2000年后,民国期刊的整理出版机构数量进一步加大,图书选题更加系统和深入。前两个阶段的整理工作以期刊的单一品种影印为主,而这一阶段,出现了诸多以专题汇集多种期刊的大型丛书。
国家图书馆整理和出版“民国文献资料丛编”、“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共出版三十余种,千余册,已经形成规模,在学界、图书馆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华书局精选民国时期出版的少数民族刊物百余种,出版《中国少数民族旧期刊集成》,具有抢救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意义。广陵书社出版“民国期刊汇编”,汇集部分文史和学术期刊,其学术、史料价值较高,一直受到学者关注。缩微中心以“民国珍稀期刊”的形式,汇编整理出版了30余种单刊,内容涉及文学、经济、教育、宗教等方面。
近年来,图书馆与出版机构合作,还出版了许多从各种专题切入的大型期刊汇编影印本,这些影印本通常都是通过出版机构和学术专家团队反复选题研究、论证,在多个图书馆间合作协调的基础上汇编而成。其特点是选题明确,学术性强,期刊收录较为全面。因此,这一时期出版的大型专题性民国期刊的影印,更是可圈可点。
其中宗教类期刊有缩微中心出版《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补编》以及宣传基督教的《希望月刊》,东方出版社出版《民国密宗期刊文献汇编》,中国书店出版《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中华书局出版宣传回教内容的《月华》,线装书局出版反映民国时期天主教在中国发展过程的《圣教杂志》等。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了一系列民国图书馆学、档案学、文献学期刊,它们分别为《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中国图书馆协会学报》、《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图书馆学季刊》及《国立北平图书馆英文期刊汇编》等图书馆学期刊汇编以及《中国近代档案学期刊辑录》、《善本书题记》等。
2005年以来,缩微中心影印出版了一批反映民国时期党建、抗战、民族问题、新闻事件等的民国时事政治期刊,如《中国共产党早期刊物汇编》、《抗日战争期刊汇编》、《民国边事文献汇编》、《民国时事文献汇编》、《民国新闻期刊汇编》。
有关民国时期外国研究的专题期刊,则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南洋史料》和《日本研究五种》。
史地文物考古方面的期刊,有线装书局出版《伪满洲国期刊汇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辛亥革命时期期刊汇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民国文物考古期刊汇编(附博物馆馆刊)》、《民国史地期刊汇编》及《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等。
其它各种专题期刊还有:缩微中心陆续出版《民国漫画期刊集粹》、《民国时期集邮期刊汇粹》、《民国画报汇编》、《中国早期科技期刊汇编》和《民国珍稀专刊特刊增刊纪念号汇编专刊》,线装书局出版《中国近现代女性期刊汇编》,中国书店出版《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以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胡风主编期刊汇辑》,出版《近代学报汇刊》、《民国时期电影杂志汇编》等。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诸多深层次专题领域文献研究和整理的专题论文影印汇编本,比如《春秋学研究》、《经史关系》、《三礼研究》、《敦煌学研究》、《文选学研究》、《四库全书研究》、《东方杂志·学术编》、《名家著述考》、《名人年谱》、《儒家、儒学与儒教》等。
1.2 近年来民国期刊整理出版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图书馆以“民国期刊资料分类汇编”的形式出版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史料、学术价值的期刊影印本。缩微中心、线装书局、中华书局出版了为数不少的专题汇编。同时,这一时期的民国期刊整理,已经开始注重文献深层次开发,除大型期刊专题性汇编之外,论文汇编形式的影印本也开始出现。论文影印本的出版,应该说,代表了民国期刊整理的一种倾向,从上世纪单一期刊的影印,到近年来大型专题性期刊的汇编,到文献内容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整理。论文汇编形式的影印整理,能更全面反映民国时期某一学术领域的学术成就。但是,近年来的民国期刊整理出版,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1)重复出版,没有协调规划,造成资源浪费。民国期刊的影印出版,选题由各个出版机构及相关专家自行规划,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一些大型出版物重复出版,造成资源浪费。如宣传回教内容的宗教性刊物《月华》,中华书局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旧期刊集成》,而同年缩微中心的“民国珍稀期刊”也收入该刊。中国书店出版《稀见民国佛教文献汇编(密宗期刊)》所收期刊,全部见于东方出版社的《民国密宗期刊文献汇编》。佛教刊物《海潮音》,既见于《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又见录于《民国密宗期刊文献汇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辛亥革命时期期刊汇编》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也在《宁波白话报》等单刊上重复收录。
(2)大型影印本价位太高,图书馆很难全部收藏。近年出版的民国期刊影印本,大部分以大型丛书的形式出版,一套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比如《伪满洲国期刊汇编》定价三集超过6万元,《中国少数民族旧期刊集成》定价8万多,《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及其补编总价超过12万。即便大型图书馆,面对如此高价的出版物,也只能有选择地购买。
(3)不注重电子版的开发。为了获得有用的参考资料,学者越来越善于从网上寻找免费资源。据笔者在“爱问”和“国学数典”等网站的检索和下载试验,诸如《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等影印版民国文献都有全文链接,能免费全部或部分下载到出版物的PDF。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术界对文献资源的需求,影印出版物的出版者或编辑者,在出版纸质文献的同时,制做电子版本,在相关出版社或图书馆的网站有条件地开放网上阅览,利于扩大出版物的影响,为需要资料的学者们提供更便捷而正规的文献获取渠道,达到“及时抢救保护文献的同时,也为社会和学界提供更为便利的文化学术服务”的初衷。
(4)文献深层次开发利用不够。从文献影印出版来看,大部分仍旧只是简单的整刊影印形式,对蕴藏在民国文献中具有一定价值的信息资源,很少进行研究性深入细化的开发利用。可喜的是在近年出版的影印本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已经有诸如《敦煌学研究》、《四库全书研究》等文献深层开发的专题论文影印汇编本出现。但对于民国时期出版的3万余种报刊来说,文献深层次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加强。
(5)索引编制滞后,检索不便。已出版的大型民国影印本中,能完整提供篇名、作者索引的出版物并不多,大部分出版物索引等配套工具的编制比较滞后,对于大型图书来说,索引的缺失,直接影响图书的利用,因此,文献整理者在编汇期刊的过程中,编制相应的索引,应当成为必要的选择。
(6)出版选题还有待扩展。民国期刊的整理出版,选题涉及政治、历史、文学、宗教等各个方面,但相比民国时期出版的3万余种报刊,目前已影印的期刊只是其中很少的部分,还有诸如艺术、哲学、教育、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期刊,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整理,而更下一级的类目,比如教育学相关专题,目前只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整理出版过《民国教育公报汇编》,其它诸如学校校刊、地方教育、专科教育等都可以成为未来民国期刊整理出版的选题方向。因此,民国期刊整理出版的空间还很大,选题有待进一步扩展。
2 图书馆民国期刊的开发整理及数据库建设
在出版机构如火如荼的民国期刊整理影印出版之际,图书馆民国期刊的开发整理,亦毫不逊色。
2.1 图书馆民国期刊数据库建设现状
(1)综合性民国期刊数据库。目前已建成的大型综合性民国期刊数据库主要有:
国家图书馆“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国家图书馆利用早已完成的馆藏民国期刊的缩微胶片开展数字扫描工作,预计将在三年内完成近600万拍缩微胶片的数字转换,目前可提供4351种期刊电子影像的全文浏览。
上海图书馆“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该库计划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2万余种期刊,采取分批出版方式,逐步推出各辑产品,边建设边使用,截至目前已出版1-5辑(共10辑),收入7千余种期刊,15万期400余万篇文章。
“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该库收录清末自有期刊以来到1949年以前中国出版的6000余种期刊,共12万多期,150万余篇文章。具有全面性和独有性,是研究各个学科发展,科技传承脉络的不可或缺的数据库工具。
大学数字图书馆合作计划(CADAL)的“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子库”,截至2012年4月,收入民国期刊154642册,民国图书148933种,并且分别还在以每月9000和3000余册的速度增加。
(2)民国文献专题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民国法律文献库”,收入民国时期各政党、政府制定颁布的大量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8112篇;上海图书馆“近代民国中医药专题库”,精选民国期刊中的中医药专题数据17万余条;南京图书馆“中国近代文献图像数据库”,涉及民国历史、人物、艺术、商业等领域的多个专题数据库;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解放前师范学校及中小学教科书全文库”收入2600多种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全文数据库”收录清末至2000年间国内出版的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5万余册,其中民国时期教科书8100余册;广西自治区图书馆“广西民国照片数据库”汇集民国时期老照片1228张;上海师范大学在建的“民国教育文献全文数据库”,收入民国教育期刊140余种,论文7万余篇,民国时期的教材3000余册。
2.2 近年来图书馆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已建成的数据库开放的读者群体有限。除国家图书馆开发的“民国中文期刊资源库”可以在免费注册后全文浏览(不提供下载)外,其它一些大型数据库都必须通过购买的形式获得,或是具有相应权限的小范围读者群可以拥有自由浏览或下载的权力。对大部分读者来说,已有数据库最多只能提供刊名等简单检索功能,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文献需求。
(2)数据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各个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大多依据自身馆藏,许多与其它馆重复的藏书,在建数据库时,依然被重复扫描,重复建设。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上述读者群体受限有关,既便知道其它数据库已经收录该刊,但既不能下载,也不能全文浏览,还是只能依靠自己的馆藏重新扫描。
(3)大部分为综合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开发选题较少。国内民国数据库的开发建设,通常为综合性的期刊或图书数据库,除国家图书馆与南京图书馆的少数几种专题数据库外,建设专题型数据库还比较少,而且存在选题少,开发深度不够的缺点。即便是一些馆藏特色比较鲜明的图书馆,也不太重视专题数据库的开发,比如重庆图书馆拥有抗战时期书刊2.7万多种、6万多册,还有孤本数千册,是我国二战时期图书、期刊、报纸收集最齐全、藏量最多和最完整的公共图书馆之一,近年来也非常注意民国文献数据库的建设,但目前已建成的“馆藏民国文献检索系统”,也只是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库,并未从专题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利用。
(4)检索点设置不全面。国家图书馆和CADAL的民国期刊库的主要缺陷在于没有篇名、作者信息。虽然提供目录显示,但期刊目录基本上只适合查找从其他来源已知的文献,根据已知的刊名、卷期找到所需文章。由于不是基于篇名做索引,而是以期为单位做目次,既没有给篇作者定义元数据,做目次时也没有录入作者信息,导致以现有信息根本没有办法查到篇名、作者。相对来说,“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设置比较全面,该库提供公开检索,检索途径为题名(篇名)、作者、内容提要、刊名,检索一览显示题名、作者、刊名、年卷期。
3 民国期刊保护及数据库建设与影印期刊的开发利用
3.1 利用影印期刊,弥补或替代民国期刊纸质馆藏
作为民国期刊重要的收藏机构,图书馆有义务在民国期刊保护和提供有效利用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在图书馆界的相关研究中,有效的民国文献保护和利用途径,通常是建数据库。不可否认,数据库建设的确是有效保护和利用民国文献的途径之一,近年来,图书馆也确实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应该说,出现机构出版的影印民国文献,是图书馆近代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完善馆藏结构,弥补馆藏缺陷的主要途径。而且,从减少原版使用,保护旧籍的角度考虑,已有原版馆藏的期刊,购买影印版仍旧有意义。
3.2 充分利用影印期刊,建设和补充民国期刊数据库
大型影印期刊基本上或是有相应政府部门的支持,或是有大笔资金支撑,通过协调多个图书馆,甚至调用私人原版文献编纂影印而成,决非某个图书馆一己之力。比如《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调用了全国20余家图书馆和十余家民间收藏机构的资源。大型影印版资源的收集通常都有大量相关专家的指导,其专业性和学术性更强。因此,从专题角度来讲,影印出版物收录期刊的全面性、学术性,应该远远超过某一单一图书馆的馆藏和文献整理水平。图书馆可以考虑利用已出版的影印版期刊收录全面,学术性有保障的优势,通过扫描或利用原书提供的电子光盘,建设自己的专题数据库。
3.3 编制电子索引
近年来出版的大型民国期刊,一部分编制了电子索引,并提供免费下载,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中国图书馆协会学报》和《文华季刊》,另有一部分期刊,如《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民国国术期刊文献集成》等,编制了篇名和作者名索引,并出版专门的索引分册,但没有提供索引电子版;大多数已出版的影印民国期刊,出版前并没有编制索引,而对于一部大型丛书的出版来说,出版完成,编辑团队既已解散,很难再组织力量完成索引的后续编制和筹集出版资金,索引缺失是其最大的不足,将给文献的利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针对这一情况,图书馆可以考虑建设“民国影印期刊出版物索引库”,汇集近年来出版的大型民国期刊的电子索引或根据目录编制电子索引。电子索引的编制及汇集,不仅可以成为图书馆民国期刊特色数据库建设之一种,弥补纸质出版物之不足,为读者利用提供便利;而且索引目录所提供的篇名、作者检索,也可成为读者查找民国期刊中各种论文信息的有效途径。
3.4 借鉴民国期刊影印出版物的发展趋势,注重专题文献数据库建设
近年来的民国文献出版,从1949年以来简单的整刊影印形式,逐渐过渡为专题期刊的汇编,并且已经有一些文献深层开发的专题论文影印汇编本出现。但就图书馆的全文数据库建设而言,几乎都是综合数据库,专题的民国期刊库开发并未受到重视。笔者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专题文献深层开发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目前在建的“民国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不仅汇集了民国时期出版的教育类刊物,还析出了发表于其它各种非教育类刊物中的教育学相关文章,整合于一个库内,并且编制了刊名、篇名、作者等较为全面的检索点,应该说,在专题数据库深度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专题数据库在主题标引、类目设置、检索点配置等方面,较之综合型数据库更加细化和专业,可以为相关学术领域提供更全面而专业的文献导引服务,也更能满足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学术需求。因此,借鉴民国期刊影印出版物整理的发展趋势,以特定选题汇集某一学术领域期刊和论文的特色专题数据库,应该成为图书馆民国文献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一个方向。
1.朱荣所.论近代报刊的整理与出版.出版广角,2011(11):55-56
2.阮素雯.论民国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档案,2011(3):27-29
3.上海书店影印报刊总目.〔2012-07-17〕.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4159810100rfxd.html
4.中国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网站.〔2012-07-17〕.http://www.nlc.gov.cn/dsb_zyyfw/zdxm/mgsqwxbh/201203/t20120314_60385.htm
5.CADAL 项目统计表(4月).〔2012-07-19〕.http://www.cadal.cn/zydt/index1204.htm
6.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数字化”保护民国文献.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1):13
7.王兆辉.试论民国文献的价值与馆藏.〔2012-07-19〕.http://www.publiclib.org.cn/library/periodical_show/1260.html
8.黄夏年.《民国佛教期刊文献集成》——再现民国佛教全景.〔2012-7-15〕.http://www.zhfgwh.com/foguangjingdian/fojiaobaike/13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