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开放式”专题教学模式初探

2013-08-15柴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柴瑛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 2120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肩负着中国近现代社会和革命发展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理论教育重任。然而必须承认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传统教学中以“思想灌输”和“政治说教”为主要特征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不能有效应对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挑战,导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和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中国近现代纲要》的教学活动必须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以便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并真正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困境

毋庸讳言,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疏离感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存在“伪重要性”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是一个客观事实。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处境尤为严峻。《纲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但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属性又使它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学科属性上的尴尬境地,导致《纲要》课程缺乏独立的学科属性。

《纲要》课程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多而学时较少的矛盾尤为突出。《纲要》教材分上、中、下三编,有三个综述和十章内容,总字数29万;讲授从1840年到2009年(2010年6月第4版)长达170年时间跨度的历史,而教学时间上仅仅有30学时的安排。《纲要》课程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上的冲突,以及超长的时间跨度,对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不可能全部面面俱到。然而,若仅对教材知识进行概括性的讲解而不深入,则与中学历史课教学大同小异,既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无法有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其次,《纲要》教学面临与中学历史课教学的衔接与深化难题。高中历史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与《纲要》内容相近,而学时是一学年。尤其高中是文科生的学生,其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时间更长,而且高考应试之下的中学历史课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在文科学生看来,《纲要》教材的某些内容不及高中历史知识深入。因此,《纲要》教学面临与中学历史知识、历史教学的衔接与深化问题。《纲要》课程教学要求侧重历史理论、历史规律的把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必然性。因此,在既不可能删减教学内容,也不可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就必须要有所选择和改革创新。

《纲要》课程教学存在的特性问题有以下内个方面:

首先,学习主体差异性对《纲要》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例如,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在高中是理科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支离破碎、不成系统,在《纲要》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补课”;而高中时是文科生的学生对这段历史则相对熟悉,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要求更具理论性、更有深度的学习。因此,文、理科学生历史知识的基础不均衡和需求差异,导致《纲要》教学同时面临历史知识普及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并存的难题,而破解这种困局要求在教学上必须找到一个合理兼顾的教学方式。

其次,在大学公共课教育中,《纲要》课程既具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功能,又有其历史学特质。《纲要》的教与学实质上是塑造和形成正确历史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纲要》教学活动中,培养历史思维的意识和方法尤为重要。“授人以渔”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理解和掌握历史规律,从而达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而《纲要》课程学习是此种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专题教学是《纲要》教学的重要模式

专题教学是大学阶段历史教学的重要模式,其以教师专题讲述为主,注重历史知识和历史因素之间的联系,侧重历史逻辑的展开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专题式教学,有利于围绕相关历史问题深入探究,易于历史逻辑的推衍和历史经验的总结。同时,专题教学中注意历史细节的展开,恢复历史之丰富,从研究性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抽象的历史专题入情入理地被学生接受,对学生有益。

专题教学以历史学科的知识性和思想性为基础和保证。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及有关基本问题的论述,以史实为依据,严格遵循党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遵循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精神,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史学界最新的、代表时代最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而且,呈现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也不会损害历史选择的规律性,而只能说明必然性是通过各种偶然性展示出来的。因此,通过专题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偶然性和多样性、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逻辑性,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逻辑展开,向学生呈现历史思维的过程,深化历史学习的内容和深刻度,提升《纲要》课作为思政理论教育课程的理论性和思想性,突出大学《纲要》教学与中学历史教学的差别,以吸引学生探究历史问题,进而学会运用从历史的维度、运用历史眼光看待和分析遇到的现实社会问题。

专题教学的问题意识突出、针对性强。由于种种原因,思政课程教学的问题意识比较淡漠,表现在《纲要》教学中尤其如此。一方面,学生对既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提不出问题,认为历史的已然便是历史之必然;另一方面,大学生毕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而反感传统的政治说教。基于如上因素,《纲要》课程以专题式组织教学,以“问题”的精心设计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在专题的展开和分析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起当代大学生运用历史思维的眼光发现现实问题的敏感度,进而珍惜历史、尊重历史,感悟历史魅力,汲取历史智慧。

以专题教学模式组织《纲要》教学活动,有效地解决了《纲要》教材内容多而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在专题设计时把握章节脉络,突出重点问题,同时兼顾相关教学点,主次突出、详略得当,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对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问题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认识,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对于大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性问题可以点到为止,而对于需要深入探究、社会上存在分歧或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则重点展开。这样既能突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同时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分析,便于学生感受历史场景、接受历史知识、学习历史思维的逻辑展开,乃至体悟相关历史的警示作用和教育意义。而且,专题教学模式本身固有的较强针对性,以及专题教学的完整性均有利于提升《纲要》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三、“开放式”专题教学模式初探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思想理论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必须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当有关。简单的结论灌输式教学,不仅无法改变学生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还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针对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的解释缺乏独立的学科和专业规范必然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鉴于如上所述《纲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所面临的窘境,以及专题教学在《纲要》课程教学的优点、特点及不足,《纲要》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应探索一种兼顾文理科学生历史知识结构差异、适应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新方法,让学生能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普及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以“开放式专题”教学适应《纲要》教学的新趋向。

在实际教学中,“开放式”专题教学模式的探索包括专题讲授、专题演讲、专题实践、专题讨论、专题研究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加入到专题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在每学期第一次授课时进行问卷调查,就学生对教材涉及的各问题的了解度、熟悉度、感兴趣程度及希望深入探究的意愿度、对相关问题的社会舆论的分辨度、对学生掌握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常识健全度进行调查。课后及时分析问卷,调整专题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课前以案例激发和培养问题,以案例引出问题,以问题引出专题。在设计专题教学时,先以一个典型案例或一组案例引出问题,再由问题引出专题讲授内容。这样设计旨在通过典型案例展示相关历史事实以吸引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求知欲,然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深入循序渐进地展开专题讲授。在专题设计时,笔者注意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为首要标准,注重从不同层面和侧面启导学生看待和分析问题,更为关注问题产生或解决所涉及的多方面因素,而不是以提供最终正确答案为目标。

最后,每一专题讲授结束时设计一二个问题,并提供相关阅读书目,要求学生依据自身兴趣,结合已有历史知识结构选择合适问题进行相关历史专题的学习实践,从而开拓历史视野,锻炼和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学习撰写专业论文的基本规范。

从实际教学实践来看,开放式专题教学模式以《纲要》专题教学为基础,突出“开放性”的特点,有助于促进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自然转化,将专题设计与学生实际情况密切结合,对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专题所撰写的课程论文进行指导,拓展传统专题教学的外延,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专题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深化专题教学的内涵,将学生参与实践的专题活动作为开放式专题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具体实践学习的指导,实现《纲要》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建构。同时,改变《纲要》课程传统教学忽略实践性的偏向,注重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突出历史理论学习对具体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同时,开放式专题教学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突出“实践性”的特点,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和意义。专题的设计和教学以注重历史理论对历史实践的指导意义,改变传统史学重视历史经验总结的偏向,而突出历史理论学习对具体历史能力培养的实践作用和意义。“开放式专题”教学是对《纲要》课程重实践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1]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编写的若干情况[J].高校理论战线,2007,(3):22-24.

[3]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9):48-53.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历史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新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