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体育社团运作管理的研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8-15朱秀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运作

朱秀清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成为当今国内职业教育界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上搜索1999年至2010年间主题词为“工学结合与学生体育社团”的文章有1542篇。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学科设置、专业课程内容安排、专业教学的形式、专业教学的监控等等专业方面的话题研究得多些,但是对于该模式下学生体育社团运作管理的研究暂时还没有。因此,笔者希望能够通过对于该话题的研究,唤起人们对于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重视,不再让体育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遗忘角落。

二、研究的内容

1.理论引领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体育社团运作的意义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高职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职业培训。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既包括现代企业理念、良好的行为习惯、新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也包括无私、正直、勤奋、吃苦、诚实、团队等优秀职业品质。体育作为高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以上诸多优秀职业品质、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等方面起到了不可估计的力量。而此模式下的体育社团的运作是达到以上目的的良好途径,因此,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不管在文化方面,娱乐及教育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组织形式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体育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在实习企业进行的一种自发的非正规的、松散的群众性组织。它作为一个团体,源于各团体成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具有共同的理念与共同的需要,在同一个体育活动区域内是自由、自发和自主的团体。

作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活动,它与校内非此模式下的体育社团的活动有许多的共同点,但也有自身特有的特点。相同点是:两者都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能与其他形式和内容的体育教育密切配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完成学校体育教育任务。不同点是:“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活动的参与者既可以是学校的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此模式下的体育社团活动范围既可以是一个工厂,也可以是一个区域;此模式下的体育社团指导老师既可以是学校从事体育教学的老师,也可以是带队的专业实践教师;此模式下的体育社团的学生运动能力水平既可以是体育专项成绩优秀的学生运动员,也可以是仅仅运动能力很一般的学生。他们参与社团活动的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提高运动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综合职业素养的水平,丰富业余生活,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加快融入企业生活的节奏。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学生参加企业体育社团的情况,通过对参加社团学生的问卷调查的反馈信息作出研究与分析。

2.访谈法

运用统一设计的问题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通过访问学校的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毕业的学生及学生所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了解他们对高职院校在现行教学模式运作下体育社团的看法和体会以及学生对社团运作的新的需求。

3.文献研究

主要通过查阅学术期刊、著作、上网检索等途径收集国内外相关资料,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第一手资料的原始形式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并按照描述现象和分析评论的标准将资料进行分类,使之系统化。论文的文献资料来源有中文著作、国内学术刊物、互联网、报刊杂志等。

4.经验总结

教育经验总结的科学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科学经验总结。科学经验总结是经验总结的最高层次。它在一般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理性的分析,揭示经验的实质、主要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经验筛选,力求把教育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四、结果与分析

根据高职学院提供的顶岗实习、半工半读、订单培养和勤工俭学等诸多工学结合的平台,笔者通过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鞋类设计与工艺一班35名学生在温州市黄龙商贸城鞋城某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来调查取证。

在问到学生工学结合期间“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参加身体锻炼的”,23%的学生说没时间锻炼,9%的学生说偶尔约同事锻炼,9%的学生说无固定方式,45%的学生说找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玩玩,2%参加单位工会组织的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1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成立学生体育社团是迫切需要的,而且学生是社团活动中参与的主体人群。因为在问到学生“您认为学院在工学结合中开展体育社团活动是否必要”时,有29名学生认为有必要,占学生总数的82.85%。

工学结合期间学生社团的成立和运作离不开学校、企业、政府、家长等多方面因素的支持,在问到学生“您认为我院工学结合中存在的体育社团以下哪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时,15%的学生认为经费不够,12%的学生认为意外保障没有,17%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不够,11%的学生认为时间没有保障,36%企的学生认为企业支持力度不够,7%的学生是因为家长不理解,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因素。

工学结合期间学生体育社团的运作与管理是校内学生体育社团的一种延续,都离不开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正确指引。在问及学生“您在参加社团活动中最困扰您的因素”时,22%的学生说没有娴熟正确的技术方法,25%的学生说没有运动伙伴,18%的学生说知识浅薄,35%的学生说想组织活动却没有经济支持。

所以说,综合以上调查反馈的数据情况来分析体育社团进企业的可能性及远景,从而达到扩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体育社团运作管理的意义。论文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传统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丰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内容,弥补体育社团在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下运作的空白。

五、建议

1.“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运作管理的策略

此模式下体育社团管理的模式主要分四种:第一种是工学结合的指导老师或者是管理人员参与管理;第二种是工学结合学生单独成立非校内学生会社团(或称为企业学社联)自行管理;第三种是学校体育部门参与管理;第四种是企业工会、党支部等部门直接参与管理。由于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运作管理的实践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深刻认识到工学结合模式下在企业成立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意义,尚缺乏引导性的制度和法律制约;二是如何使企业内的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地深入到教学甚至是科研领域,还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制度;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使企业承认体育社团在企业中存在的重要性等。

2.“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活动运作管理的保障体系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社团要健康长期发展,学校在财力、人力等方面要给予极大保障支持,否则必然会出现持续时间不长、社团类别数量不多、社团活动形式单一的局面,这样的局面必定不能出现有特色的适应企业文化生活的体育社团,而且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企业、不同区域、不同兴趣爱好和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的需求,我们应加大对企业学生成立的体育社团的关注和支持。为了保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笔者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制度层面:政府应出台关于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在企业内运动受伤或出现意外的保险的实施细则,包括由谁负责上保险、学生出现运动受伤或意外的界定办法及处理方法等。政府在给企业或企业家评选各种荣誉时,可以重点考察该企业与职业院校在重视体育社团成立个数、影响力等方面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税务部门要制订税务优惠的具体实施办法,使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企业在为学生购买体育社团活动需要的器材或者是体育活动场所的申请等方面的费用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

第三,人事部门应增加学校事业编制,满足工学结合所需要的体育专业指导教师的人数,提高体育教师待遇,享受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第四,教育部门要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注重学生体育社团的建立,并对各个学校在企业内成立的体育社团个数、社团影响面及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评比,适当给予表彰、宣传和奖励,从而带动高职体育教学的健康全面发展。

第五,社会宣传部门要加大对职业院校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开展活动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尤其是更多学生家长了解职业教育在工学结合期间成立体育社团对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

第六,学校层面:学校应加强对工学结合教师在参与体育社团指导方面的管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通过学校和企业及政府以及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让学生从体验单调的生产劳动中感悟到职业素养、身体素质的关键及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让学生认识到参加企业的体育社团活动对于完善个人终身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3.“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体育社团活动运作管理的效果分析

笔者同样对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鞋类设计与工艺专业在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对于参加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在问及学生“您认为母校工学结合模式的体育社团的安排对您的工作影响大不大”时,75%的学生认为影响大,15%的学生认为影响不大,10%的学生认为没感觉。在问及学生“您认为在工学结合中参加体育社团活动最大的收获是”9%的学生认为学到了扎实的运动本领,35%的学生认为加强了与同事沟通的能力,38%的学生认为培养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18%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见,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体育社团活动是产业、企业、行业和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需要。工学结合期间,学生体育社团的运作能让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通过参与企业内体育社团的各种活动,扩大了工学结合学生的活动领域,加强了学生与企业的联系,沟通了企业学生和企业员工的感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了学生的特长,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更加丰富了企业的文化。当然,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功不可没的。

[1]韩冬.我国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与活动建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5).

[2]汤春华.浅议高校体育社团的作用[J].校园文化,2010,(6).

[3]李明,刘继志.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运作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破解PPP产业基金的运作难题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