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诗十九首》的人生思考

2013-08-15徐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及时行乐游子

徐艳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朔州 0 3 6 0 0 0)

《古诗十九首》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门、追求享乐等内容以及各种人生思考,体现了文人们对生命意识与人生价值的思考。《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种种感伤情绪,凝聚了文人对所处时代的敏锐感受以及对个人孤独失意的深切体验,充斥着一种人生无常、生命短暂、及时行乐的思想,但在这些看似消极的悲叹中,却恰恰透射着文人们积极的人生追求。论文结合诗文,探讨《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识及生命价值。

一、《古诗十九首》及其写作背景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古诗十九首》的作者通过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门、追求享乐等内容的描写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这些诗文作者大都是出生于中小地主阶级家庭,为了寻求出路只好远离家乡,奔走权门,或游京师等方式以博得一官半职,以至长期出外不能归家。《古诗十九首》诗歌主要描写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门、追求享乐的生活内容,可以说,《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镜头。《古诗十九首》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历代学人对其评价甚高。刘勰《文心雕龙》称,“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东汉早期王朝为了巩固政权,采取西汉武帝刘彻以来的修养生息的政策,在管制上推行养士政策,培养出一大批太学生。全国各地文人们为了寻求出路不得不远走他乡,奔赴权门贵族,或游京师权贵等方式以博一官半职。然而,当时的政治首都洛阳就成为这些脱离生产的知识分子猎取功名富贵的场所,很显然这是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大家都依靠这种方式谋取官职,大多数文人学习文化只是为了取悦于达官贵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文人没有把文化用到社会实处,很少人去从事工、农、商业。这种养士政策推行几年后就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到了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社会日趋黑暗,政治腐败。东汉末年已经进入一个频乱动荡的年代。正如清代赵翼所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古诗十九首》是那个特定历史阶段东汉文人社会生活的折射。

二、生命意识的思考

当一个社会处在动荡时期,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乱,旧有的道德观念不复存在的时候,那么社会上文人思考的主要主题转为关注生命、关注个体。产生于东汉末年时期的《古诗十九首》就表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的思考往往体现在诗文中是情真意切而富含哲理的。《古诗十九首》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哀叹,对功名利禄的渴求,对知音难遇、仕途坎坷的感伤,对情感的深挚,乃至对季节物候的感伤等都表明了他们对生命价值的重视,对生命意识的思考。

(一)对知音难寻的感慨

在《中国文学史》对《古诗十九首》这么评价的:“《古诗十九首》展示了游子思妇的复杂心态,它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在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意义。同时,这些作品还透彻地揭示出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诗篇具有深邃的意蕴,诗意昂然而又不乏思辨色彩。”因此,当游子们游宦四方,想着策高足,得不到帮助时就不免愤愤不平地慨叹:“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明月皎月光》)失意者的牢骚就是这样抒发出来的。他们落拓失意,自然容易感到寂寞、苦闷,所以一当听到动人的“慷慨有余音”的清商曲调随风传出楼外时,不禁触物兴感,自然而然地沉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正所谓知音难求呀!古人常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和心情苦闷时,往往需要一个宣泄口,以排解心中的苦闷和忧伤,所以总是渴望有个“知音”来倾诉自己的种种遭遇,但一切不能遂愿,结果往往徒有“伤知音稀”了!

(二)对壮志难酬的咏叹

东汉文人为了仕途生活,常年离乡背井,漂泊在外。常常在外戚宦官和豪强世族的攻讦撕扯中的生活,令他们觉得好像局外人,没有自身的社会地位。有的只是成为他们相互利用的棋子罢了,想翻身成为官人的愿望与现实的境地形成鲜明对比,夹在他们之间很无奈、压抑、难堪。例如,《青青陵上柏》就是这种百般痛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这里接连运用有声、有色、有形、有动物的事物作反衬、作比喻,把生命短暂这样一个相当抽象的意思讲得很有实感,很带激情,这是一种生命意识的体现。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最后两句指“冠带”者,是说那些住在第宅、宫阙的人本可以极宴娱心,反问他们为什么戚戚忧惧,有什么迫不得已的原因呢?由此可见,当时文人看透人生的坦然心态和对生命意识的深刻体会。《古诗十九首》的多数作者都历经风霜,身处忧患。他们是一类需要被关注、需要帮助的对象,因而有着壮志难酬的心理,当想起一起成长的朋友成为达官贵人时对自己冷漠的态度,深刻体会到了官场的世态炎凉。这些文人就是他们满怀报国的希望而东奔西走,由于壮志难酬的现实,最终只有在文笔上抒发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三、生命价值的思考

(一)对生命短暂的咏叹

这种咏叹人生短暂的生命意识是在旧有价值被东汉末文人否定的过程中产生的。文人们在诗中用生命短暂的物象来衬托人的生命的短暂。在茫茫宇宙中,人类个体就如同“沧海之一粟”。诗中用了大量短暂生命意象写出生命总是短暂的。例如:“秋蝉鸣树间,玄鸟折安适”(《明月皎夜光》)中的“秋蝉”,“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明月皎夜光》)中的“野草”,“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中的“飙尘”,“伤彼蕙兰花,含英杨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苇”(《冉冉狐生竹》)中的“蕙兰花”“秋草”等这些生命短暂的意象中体现人类个体生命的短暂。马茂元说:“用飙尘比喻人生,涵有双重意义,飙风旋起旋止,言其短……”(见马茂元的《古诗十九首初探》)这既体现生命的永恒,也突显生命的短暂,或许在个体生命历程中这些都是短暂的。

对于生命意识短暂咏叹,例如像《青青陵上柏》中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进而又感叹“人生非金石”,“人生忽如寄”或许游子们已经历这生活的种种,又或许看透生命的一种表现,以至面对所有的一切他们都变得如此坦然和淡定。

(二)对世间万物永恒的感叹

用世间万物永恒的规律警醒文人游子们,既然无法求得生命的长久,那么就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表现对生命的爱恋、追求与肯定,形成对生命各个角度的思考。例如,“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等这些关于坚石的意象,描绘出宇宙自然万物的永恒、自我个体生命的有限,反衬出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相反,既然生命不能永恒,游子们就选择直面死亡,在短暂的生命中领悟人生的真谛,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有价值,变得像宇宙一样永恒。文人们打破以往传统,直接面对死亡、思考死亡,也许这是生命永恒的另一种方式的觉醒。如《去者日以疏》中的“丘与坟”“古墓”“松柏”以及《驱车上东门》中所写的“郭北墓”“陈死人”“黄泉”等时刻都透露着一种死亡的气息。似乎文人们将这些看得很透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朝”与“夕”这短暂的时光里没有实现自我真正的价值,所以文人们在思考着自己的出路。他们认为,真正的生命永恒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真正的价值。

(三)及时行乐的人生姿态

对于世间万物永恒而言,人是多么短暂的。当个人首先面临生命的价值这一基本问题时,他们审视人生势必要考虑怎么度过这个短暂的人生的问题。

东汉文人们在无限的入仕过程中,等待的滋味何其难受,倍受达官贵人的冷漠接待,他们常被这些事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为了减轻对自身的苦闷心情,由此幻想并及时行乐,如“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驱车上东门》),“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青青陵上柏》)。这些诗句中泛着悲伤的快乐,看起来表面是轻松的释放,可是这些诗句背后却承载了许多难以言说的痛,这就是游子式的呻吟和喟叹。这种及时行乐的人生姿态对于文人来说是一种生命的解脱吧!

“及时行乐”一种看似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却反衬出一种乐观的心态、一种坦然的心态。《古诗十九首》作者们的人生意识是很清醒的,他们对于现实的不满,想在现实中过得自由、快乐,选择及时行乐已经成为他们排遣心中不快的一种选择了!《驱车上东门》:“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里是饮美酒穿华服,尽情享受这种荣耀,这是物欲追求的表现。文人们面对现实社会的状况如此残酷,何不欢悦地度过青春年华呢?这种如此奢华的文学之风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上文说到,东汉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养士的政策造成经济发展的滞后工农商业发展落后于社会意识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东汉末年战乱的时代背景下,文人们苦苦追求建功立业带给他们的只是对黑暗社会的深切体验,他们清醒地感到人生的短暂、生命的无常,开始对传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产生怀疑,在黑暗的社会中,文人转向了对人自生的思索。这种人生思考的觉醒富含深刻的哲理,对后世人类觉醒与人类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2]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胡晓明.文选讲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解德枫.个体生命的自觉古诗十九首主题意义阐释[J].南都学坛,1996,(2).

[6]许晓晴.论古诗十九首的生命意象与主题[J].山西大学学报,1999,(1).

[7]章会垠.自觉时代的人生悲歌论古诗十九首的人文精神[J].巢湖学院学报,2004,(6).

[8]崔玲.从古诗十九首看汉末知识分子的生命意识[J].兰州学刊,2005,(6).

[9]石红.从士人心态分析古诗十九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8).

猜你喜欢

古诗十九首及时行乐游子
潮细胞
游子
《诗经·唐风·山有枢》研究
电子烟鼻祖Juul:一个“及时行乐”的公司
游子归家
论王梵志诗生死观缘由及现实意义
游子之心
《古诗十九首》的色彩
《古诗十九首》教学实践初探
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诗歌中“及时行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