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流行语中英汉语码的转换

2013-08-15王丽萍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语码流行语汉语

王丽萍

(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流行语是指某个时期在某些人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当前英语普及、双语受欢迎的社会条件下,出现在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尤其在时下主流人群的语言交际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一方面,语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变化;另一方面,语言又反映并且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流行语亦是如此。因此,作为语言的一部分,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呈现了规范语言所没有的新特点,并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因此,浅谈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探讨其类型、特点与功能,说明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有必要的,对人们进一步了解流行语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很大的帮助。

一、语码及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结果,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语码是人们进行交际的语言符号,它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我们可以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称为“语码”,方言、语体、标准语、皮钦语、克里奥耳语等,其往往带有感情色彩。相比之下,“语码”属中性术语。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语里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或者语码转换指在双语条件下,以一种语码为主,再夹杂其他类型的语码的现象。语码转换和双语有本质上的差别,双语是指说话者精通两种语言,并能就某一种语言熟练地应运在现实生活的交际中;而语码转换则是以一种语码为主,另一种语码为辅,并为了某种目的,有意识地将两种语码混合起来使用。

二、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类型和作用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剧,地球成了地球村,文化之间发生了碰撞,语言的接触也在所难免,英语又普及全球,因此形成了以汉语为主、英语为辅的语码混用的现象。英汉语码转换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直接引用型

此现象大量存在于流行语中,尤其在电子科技领域内以及经济等高端领域内较为突出。例如:相对于i-Phone以及其他品牌的手机,Samsung性价比更高更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里涉及到手机品牌名就直接使用了英文。例:

“你shopping了吗?”

“一会回去我们Q Q。”

上面这类现象在年轻人的生活交际中经常听到。

其次,有些英文字母嵌入的语码混合的汉语词已经基本固定了,如CET考试、VCD光盘、OK棒等。而另外有些正在走向稳定。例:

“你hold住吗?”

“你out了。”

(二)随意混合型

在此类型中,英语往往作为某个句子的成分或者某个分句来交际。而在这类型的语码转换中,语码转换都是随意的,完全取决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当时所在的状态和场合而定。例:

“作为学生,我们一直都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在这里英语充当了状语。

“你知道吗,you are a beautiful girl。”

在这里,英语充当了一个分句。

(三)创意混合型

在这一类型中,充分体现了新新人类的语言特色,而此类型的语码转换时常带有一点调侃,一点创新。但是却完全不符合语言规范或者语法规则。例:

“很久不见“说成””long time no see”。

“怎么是你,怎么老是你?”说成“How are you ? How old are you?”。

“咱俩谁跟谁啊?”说成“We two who and who?”

正是由于这些不符合规则的语言的出现,给语言的规范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流行语的英汉语码转换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英汉语码转换简化了我们一如既往的汉语传统表达方式。例如,为我们所熟知的英语首字母缩略词:BF(boy friend)——男朋友、OA(汉语码转换却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办公自动化、DB(database)——数据库等,使得我们的汉语表达形式得到了最大的简化,因此不会显得冗长乏味,反而有种生动有趣的感觉。其次,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心理上的距离,以及双方的感情还有交际都被拉近和加强。比如,“你很Sai(sexy)”就是用称赞来拉近彼此的心理或感情距离,“真的很sorry啊”就是用道歉来弥补彼此之间的关系。再次根据B loom &Gumperz的隐喻型语码转换的相关的解释说明,语码转换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委婉,避免带来一些不雅的言语或尴尬的情景和场面。例如:有些人在公众场合为了避免使用厕所这个词,就转而求助于语码转换“我是否可以去下W.C”。另外,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许有些害羞的人表白时会选择使用“I love you”,因为他们认为“I love you”比“我爱你”显得更生动、更含蓄、更能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意思。

三、流行语中英汉语码转换体现的社会文化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语言。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接触的现象,一直以来都受到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的重视。语码转换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的产生还体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体现了语言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再加上流行语的流行并不是在所有的人群当中,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社团中被使用,因此流行语的英汉语码转换只呈现了一定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中西文化的融合

一方面,语言从属于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又承载着文化。只有当我们解除了对另外一种语言的相关知识的局限性之后,才会创造出这些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语。首先,语码转换作为一种语言手段,不仅能帮助话语者完整地表达其所思所想,也能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人们深受西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高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例如,“O rigus(好伦哥)”和“M IK IM(麦肯姆)”已被人们纳入日常用语,就体现了人们受到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从人们对“cool”和“show”的使用可以看出西方流行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其次,还丰富了汉语词汇,使得汉语语言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例如:“EQ”和“情商”,“E-Learning”和“在线学习”,“BF”和“男朋友”,“抄袭”和“copy”,“艾滋病”和“SARS”,“苹果一族”和“iPhone一族”等等。这些流行语以英汉互译和英汉转换的方式进行表达,使得原本单一的一种语码的表达方式变成了两种语码并存或两种语码互译的表达形式,为我们丰富了交际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因此在日常交际中,话语者可以就个人情况、所思所想、所处语境、话语对象灵活地选择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交际双方所期待的话语效果。奈达认为,个体语言使用者的创新的核心,也是产生和传播语言变化的实体;同时群体是采纳或者摒弃创新的实体。因此,由于学习英语普及力度的大力加强,流行语也时刻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许多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语。这说明在人们创造这些流行语的时候,尤其是当下的青年人,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英语词汇或英语句子进入了汉语,同时也是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并构成了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一部分。

(二)中西文化的碰撞

语言中除了基本词汇具有全民性外,一般词汇的使用往往能反应某个社会阶层、某个团体的语言使用习惯。就英汉混合的流行语而言,大多数的使用者是当代青年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这也就说明了这些青年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高知识阶层,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和语言的影响,而且由于他们对语言创新的追求,以及对语言表达形式多样性的追求,使得只有单一语码的流行语发展成了英汉混用的现代流行语。

有些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越是丰富,越是发达,其掺杂或夹杂其他外来语的可能性就越大。也正因如此,语码转换成为了丰富语言的一种途径。然而还有一些学家认为,由于流行语本身的特点就是短暂性,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再加上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语完全不符合汉语或英语的语法规则,因此这是对英语或汉语的标准语言的一种玷污,这是一种不纯洁的现象,应该尽早尽快尽可能地去杜绝消除这种现象。也就是这些争议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也正是这些冲突使得人们需要去正确对待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即人们是应积极地吸收西方的文化和语言表达形式?还是保持双语表达的纯洁性?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含有语码转换的流行语是不符合英语或汉语的语法规则的,因此只能出现在口语等非正式的语言交际当中。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新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使得人们还未来得及将外来语翻译成汉语,或者由于翻译时外来语相对应的汉语语言的空缺,就不得不将原来的外来语拿过来直接使用,添加到汉语当中去。比如,当下流行的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语“hold住”,被各个领域的人们广泛地使用,可是却没有相对应的汉语解释。如果偏要用中文去表达,就会有很多意思,但是其内在的含义就很难用言语确地去表达。因此,笔者认为,人们应该接受这种中西文化碰撞出来的不融合的融合,接受其在语言形式上的不自然的自然表现。

四、结束语

含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语的使用并不是全社会人员,而是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社团中被使用,因此有助于人们了解该语言群体的文化特性。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由于各个地域、各个范围、各个时间内含英汉语码转换的流行语的不同,其生命力的长短也不一而同,再加上随着一代人一代人更新换代,其也在不断地变化。论文只是从笔者个人所观察的角度对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进行了浅析,只是探索性的,绝非终结性的。就目前中英混合流行语的发展趋势来看,将会不断地增加,而关于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的研究也会不断地丰富起来。

[1]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陈玉秀.汉英语码转换的动因浅谈[J].皖西学院学报,2010.

[4]Wardhaugh,R.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Oxford:Blackwell,1998.

[5]Gumperz,J.J.Language in Social Group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

[6]曹乃玲.流行语中的语码混用及其修辞价值[J].修辞学习,2005,(5).

[7]杨晶.大学生校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分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7).

[8]奈达·尤金.语际交流中的社会语言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9.

[9]薛小梅,贾俊民.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汉英语码混用现象的社会语言学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1).

[10]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述[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猜你喜欢

语码流行语汉语
学汉语
流行语大盘点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追剧宅女教汉语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论中英微小说语码混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