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两级分性别统计监测制度刍议
2013-08-15钱裕铭
钱裕铭
(绍兴市统计局,浙江 绍兴 312000)
性别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其核心主要是指性别之间在数量、质量和发展状态上的协调,而分性别统计正是测量、表征性别和谐状况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建立和完善分性别统计制度,提出其实践发展的具体思路,进而改进政府各部门的分性别统计工作,满足各层面对分性别统计数据的需求,是目前各级政府与学术界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分性别统计的概念及意义
(一)分性别统计的概念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有关研究报告中的统计解释,分性别统计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种统计方法,它是从性别角度,描述、分析、研究、判断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通过对比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权力、作用和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找出解决男女发展不平等的方法,推动两性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分性别统计不仅要求提供妇女和男子之间一般的对比数据,而且还要保证对妇女和男子之间的社会参与率和贡献率做出正确的测算和评估。”
(二)分性别统计的意义
分性别统计与传统的妇女统计不同,它不是以女性为研究对象,而是把女性和男性作为社会整体进行比较研究,因而分性别统计是一项新的社会统计工作。利用系统化的分性别统计资料、指标和变量,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发布和监测评估,其意义在于:一是能够反映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状况、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此进行性别分析和性别规划,促进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避免性别差距的扩大;二是能够促进社会各个层面开展对两性生存与发展现状的人文关怀和学术研究,防止和纠正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模式和举措;三是能够成为人权保障、两性和谐发展的有力证据,是性别平等与人权发展不断完善与进步的最直接体现;四是可以增强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以及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保障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权益。
二、分性别统计的发展沿革
(一)国际分性别统计的发展
分性别统计实践的发展是与性别意识被关注的程度同步发展的。1975年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首次认可了妇女统计的重要性,号召各国政府重视妇女统计资料的生产,要求联合国统计事务组为妇女汇编和监测家庭主要类别的指标数字。1985年在内罗毕召开的联合国第三次妇女大会,首次提出性别主流化的概念,重申各国政府应重视妇女统计资料的生产,由妇女机构储存和提供妇女统计。这次会议标志着妇女统计得到国际社会的共同重视。特别是1995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颁布的《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各国政府要加强分性别统计工作,把分性别统计纳入官方统计体系,在权利和决策、劳动和经济、暴力和犯罪、健康和残疾等方面改进性别统计的概念、定义、分类、测量和数据收集,生产和发布按性别分组的数据和信息。自此分性别统计才逐渐成为一些国家官方统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的官方统计机构所接受和应用。目前,瑞典、加拿大、挪威、芬兰等许多国家已将分性别统计列入官方统计体系。
(二)我国分性别统计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分性别统计工作目前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自1990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尤其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颁布实施后,要求建立妇女状况监测系统和妇女数据库,增设性别统计指标,开展有关妇女的信息采集、整理、反馈和交流工作,以便为预测发展趋势、制订规划、科学决策和检查评估提供依据。1997年,国家统计局开始逐步将国际上分性别统计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引入到实际统计工作中,开展了《妇女发展纲要》监测统计。国务院妇儿工委和国家统计局对分性别统计工作和监测工作提出了要求,并每年发布有关指标数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出版了《中国社会的男人和女人:数据与事实》,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性别统计重点指标目录》,要求建立和完善分性别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做好本地区、本部门分性别统计数据的收集、上报工作,做好统计数据的整理、汇总、分析工作,建立和完善分性别统计数据库,这些标志着我国分性别统计制度的初步完成。
三、市县两级两纲监测中分性别统计的缺陷
1997年以来,在绍兴市妇儿工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统计监测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绍兴市县两级的分性别统计工作逐步发展起来。但由于分性别统计尚未纳入国家统计法制范围,分性别资料与数据的经常性统计和阶段性调查依然缺失,专项性的分性别调查也没有组织过,劳动就业、教育卫生、政治和社会参与等诸多重要领域的统计依然缺乏必要的分性别指标,无法保证分性别统计数据的定期完整收集。
(一)机构人员的设置缺乏专职化和稳定性
几年来,绍兴市分性别统计工作能力逐渐增强。市县两级妇儿工委均设置了统计监测组,专门负责分性别统计的相关事务,构建了以“妇女发展纲要”目标监测为核心的妇女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立了定期编制、发布分性别平等状况数据的工作制度。但由于人员编制的制约因素,工作人员均为兼职人员,而且人员变动较大,容易造成对分性别统计指标体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一,影响两纲监测中分性别统计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分性别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代表性有待提高
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分性别统计的指标数据分设在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相关报表体系中。根据当前国家统计局的调查制度,政府统计分性别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度5‰人口抽样调查、劳动统计年报、季度劳动力抽样调查等相关调查资料。部门统计分性别统计数据的来源主要为部门统计报表及行政记录的分性别指标。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来看,全社会分性别常住人口、就业等指标通过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较完整地提供了各地常住人口分性别的总量、文化程度、就业、迁移等状况。但平常年度市、县两级的分性别数据由于样本量较小,以此推算的数据往往出现较大的偏差,无法保证其代表性。另外,分性别收入情况尚未设置统计指标,目前仍是一项空白。
(三)尚未形成与分性别研究机构的稳固合作关系
目前,市县两级的分性别统计工作主要是依照两纲规划确定的指标体系,以统计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配合完成指标数据的收集整理,在中期和终期对两纲规划实行统计分析评估,但与各地的社会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的合作较少,尚未开展专项性的分性别分析研究工作。同时,市县两级的社会研究机构及高等院校分性别研究主要是委托参与,主动研究的较少。
四、完善分性别统计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分性别统计的法律依据
改进分性别统计不仅需要制度保障,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更需要企业及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由于我国的分性别统计体系是自上而下的指标设置,下级统计单位必须满足国家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将分性别统计纳入国家统计法律体系,明确国家和有关部门在社会分性别统计中的职责和义务,健全完善社会分性别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建立分性别统计的普查(或抽样调查)制度,使分性别统计工作法制化,保障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分性别统计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分工协作体系
分性别监测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妇联、统计、教育、卫生、社保、民政、公安、司法、组织、计生等众多部门,各部门分别负责相关指标的统计工作,必须相互配合、协调联动,把监测统计工作做实做好。妇儿工委办公室是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应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强与各成员单位沟通,建立起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以保障监测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统计部门作为统计监测工作的实施单位,要依托妇儿工委办公室创造的条件,认真做好监测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完善分性别统计的指标体系
目前,分性别统计已经逐步纳入政府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体系。每年开展的妇女发展状况监测指标已涵盖人口、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政治参与、计划生育、社会安全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涉及的监测指标近130项,分性别统计的数据分析和研究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今后,一方面要通过增加监测指标来扩大反映分性别统计的内容,另一方面要通过扩大监测统计范围,增加统计调查样本量,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年度妇女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四)提高分性别统计的分析能力
增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公共管理决策和服务中的性别意识,提高有关工作人员利用数据进行社会分性别分析的能力。充分利用各部门数据库的行政记录,进行专项性的分性别统计分析研究。根据妇女发展监测统计数据,撰写和发布年度分性别统计分析报告。同时,要加强与社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分析研究国际通行的分性别指标数据。
(五)加快分性别统计的数据库建设
目前,联合国妇女组织统一开发了一款Dev Info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全球范围推广使用,国家妇儿工委已经要求在县级层面使用此数据库软件。由于这款软件专业性强、操作复杂,市县两级的分性别统计工作中尚未能很好应用,发挥其强大功能。因此建议,妇儿工委办公室一是要向当地政府汇报好数据库建设的意义和要求,争取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做好物质保障,申请专项工作经费。二是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沟通联系,建立起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落实数据库建设的实施和技术支持单位,做好培训、收集、整理、填报和数据审核工作。三是要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开展专项调查,填补缺口指标数据,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收集和研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