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调查报告
2013-08-15徐利华谢仲木
徐利华、谢仲木
(1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政府、2杭州市萧山区统计局,浙江 萧山 311202)
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是保障萧山粮食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水平,加快粮食生产转型升级和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萧山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粮食生产成本的逐年增加,散户种粮积极性日益下降。为进一步掌握了解粮食功能区建设现状及成效,近日,萧山区统计局对全区省、市、区三级粮食功能区建设情况开展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萧山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情况
调查显示,2012年末,萧山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主要分为省级功能区建设及认定、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及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三类。全区已建设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60个,实施面积5.46万亩,其中,2011年建设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0个,实施面积2.42万亩,2012年新建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40个,实施面积3.04万亩。
(一)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认定
目前,全区共有7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面积8516亩。2011年,萧山通过实施新增农资综合直补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地点为义蓬街道春光、党湾镇庆丰2个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面积2375亩,当年通过省级验收认定。2012年,萧山对戴村镇南三畈、义桥镇皇天畈、新湾街道宏波畈、党湾镇梅东畈4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及河庄街道向公畈1个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建设完善,实施面积6141亩,并通过了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认定。
(二)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萧山有8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实施面积9581.7亩,其中2011年建设5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7143亩,2012年建设3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2438.7亩。
(三)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萧山共有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45个,面积36457.6亩。其中2011年建设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8个,面积8533亩,2012年建设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37个,面积27925亩。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效
(一)农田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
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生产条件大幅度提高,共新建机耕路127169米、灌渠131143米、排渠126778米,修复机耕路157167米、灌渠163174米、排渠156922.8米,修建机埠182个。其中省级、市级、区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分别新建机耕路22490米、12998米、91681米,灌渠32776米、5985米、92382.2米,排渠26849米、14895米、85033.7米;修复机耕路26701米、37066米、93400米,灌渠30267米、19608米、113299米,排渠30775米、44004米、82143.8米;修建机埠33个、34个、115个。
(二)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
随着萧山工业化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粮食生产要素的耕地资源不断减少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目前,萧山东片地区的耕地利用率较高,无抛荒现象出现,而南片稻区一直存在冬季抛荒现象,利用潜力较大。
通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011年建设的2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农作物51942亩、冬种作物25229.7亩,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14.6%、冬种作物复种指数达到104.3%。2012年建设的4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种植农作物66337亩、冬种作物30751亩,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18.5%、冬种作物复种指数达到102.2%,解决了功能区内的耕地抛荒现象,实现了复种指数超过200%,并带动周边农户开发冬季农业。
(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
1.推广粮油新品种,提高粮油单产。油菜方面主要推广浙大619、中双11、浙油5 0等“高油份、高产量”的双低品种;实施超高产行动计划,在功能区内全面推广甬优8号等杂交高产品种、秀水134等常规高产品种。6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2.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省工节本增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晚稻五改技术、强化栽培、免耕直播、机械插秧、轻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全面应用。
3.建立科技示范户,推广先进技术。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均落实若干名科技示范户,2011年、2012年建设粮食功能区分别确定科技示范户192户、132户,示范面积527亩、2010亩。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萧山对功能区内农户加强技术培训,有效增强了农民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提高了农民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能力和意识。2011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57期,培训人次达到6471户,印发技术资料20251份。2012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99期,培训人次达到5859户,印发技术资料10598份,培训率达80%。
(四)组织化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1.积极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2011年,功能区内合作社数量达到23家,拥有农机256台。2012年,经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新建16家粮油类专业合作社,2家农机类专业合作社。
2.全面推进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2011年,功能区年均共开展统一供种供秧、统防统治、统一机耕、统一机收、统一配方施肥等社会化服务面积达7.6万亩次。2012年,功能区内农户提供全程化服务9685.1亩,单项植保统防绕治服务2612.3亩。
(五)高产高效示范方建设成效显著
2012年,在6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共建立水稻高产示范方49个,核心示范方面积1.02万亩,平均亩产达590.6公斤,比全区晚稻平均产量高72.6公斤/亩,增幅达14%。戴村镇南三粮食功能区等4个水稻高产示范方获得市级竞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三、存在的问题
当前,萧山粮食功能区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 “非粮化”现象。萧山是全国有名的花木之都,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绿化的重视,中国花木城影响力持续扩大,苗木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苗木种植已向全区蔓延,粮食功能区也不例外,大部分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或多或少都有种植苗木的现象。据调查,目前已建成的60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苗木8024亩,占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的14.7%。
2.粮食种植效益低。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上涨过快,导致种粮效益下降。2012年,萧山南片地区劳动力价格从2011年的80-100元/天上涨到100-120元/天;东片地区从2011年的100-120元/天上涨到130-150元/天;土地租费上涨,苗木种植土地承包费达到1500元/亩以上,蔬菜种植土地承包费达到1300元/亩,种植水稻的土地承包费也达到800元/亩以上。如按单季晚稻平均亩产550公斤、每公斤收购价2.7元计算,亩产值约1485元,减去每亩化肥、农药、种子等成本约600元,地租费约800元,亩产效益为85元。效益偏低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影响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田面积的稳定。
3.政策措施作用有限。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土地大多属于农户人口田,农户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除了违规种植可禁止外,其所种植的作物由其自身决定,政府只能从政策上引导。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进行,萧山农民勤劳肯干,惜地性强,尽管政府从政策上扶持,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无法形成规模种植,政策措施的作用相当有限。
四、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列入新农村建设和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考核内容,实行严格考核。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进一步强化建设资金的筹措和使用管理;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三新技术”配套和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等工作,严格控制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的占用审批和管护,加强其农田水利设施、周边公路网、农电网等配套设施的建设、维护工作。优先确保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粮农民签订粮食购销订单。
2.明确目标任务,完善建设机制。一要进一步明确农田管护主体职责。镇街要承担功能区农田的管护责任,每个粮食生产功能区要明确行政负责人为管理保护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责任农技员。二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每个功能区要积极与科研院校加强协作,使先进科技成果在功能区内率先示范应用;区、镇街两级农机、种子、土肥、农机等部门承担功能区技术指导和推广责任,保证功能区科技应用到位率。三要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服务体系。
3.整合资金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区级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农机购置补助、中低产田改造、设施农业建设、种子种苗工程等要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镇街要配套相应的扶持资金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制定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要向功能区倾斜。同时,要动员农民群众和村级组织,积极投入功能区建设。在规划各类建设资金时,要积极争取省、市相关资金,集中投入到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建设与保护。
4.严格执法,确保保护到位。严格依法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原则上不得占用,对因重大建设项目征占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的,必须严格按“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执行,并缴纳包括各级财政投入功能区建设资金在内的补偿费。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对于私自与功能区内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种植非粮经济作物并产生不良后果的生产经营主体,取消其二年内申报各级支农项目的资格,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耕地数量不减,质量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