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建设层面校企融合的思考——《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3-08-15汪洪青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汽车电器校企故障

◆汪洪青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中国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初期参考的典范,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加强“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与职业学校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一直是德国职业教育界讨论的焦点,这种讨论不仅给“双元制”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企业和职业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中国当前形势下,要使“双元制”仍具强大生命力,职业学校必须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而且,改革最好从课程层面入手,以课程层面的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课程层面的企业元素为依托,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2010年,我校被评为国家中职示范校,作为首批建设单位,学校一直坚持着学校和企业“一体双育”,职业与专业“一体双修”,学习与工作“一体双承”,理论与实践“一体双融”,品行与技艺“一体双优”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的课程体系。在这一具有学校特色建设目标的指导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根据长春汽车产业发展及汽车维修行业岗位的特点,结合行业企业的用才需求,对企业生产流程和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确立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即:双元共育、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双向能力课程体系。

德国人有句名言,那就是:没有什么比培训一个员工更昂贵,但如果不这样做,企业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并告诉我们:在德国,像奔驰、宝马以及我们所熟悉的大众等企业的大门随时向职业学校的学生打开着,也包括中国的学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所录用的员工是同行业内的精尖人才,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使他们的产品更具国际竞争优势。那么,在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达到校企深度融合,进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实现校企共赢?这是教育部门、企业乃至政府最为头痛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课程建设者思考最多、与同事们交流最多的一个问题,大家都觉得:“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虽然很好,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德国的校企合作虽然很成功,但中国不能照抄照搬。”我也就该问题与德国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认为:“从中国职业教育现状来看,无论是以某个城市还是以某个学校为试点来搞德国的‘双元制’都是不现实的,但是,你们可以尝试着从职业教育的微观层面入手,寻找一个恰当的载体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就一直在想,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精髓该如何为我所用?这个恰当的载体到底是什么?学校的努力,能否换来企业的积极参与,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利用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为企业排忧解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梳理,我决定以现任教的《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课程为载体,找寻问题的突破口,并依托我校与一汽轿车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课程层面把校企合作向前推进,进程分三步:首先,要改革我们的评价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考评机制引进来,才能使我们的评价模式更具职业特色,可操作性更强、效果更好。其次,我们必须主动地把企业元素融入到课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参与热情激发出来,进而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最后,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为企业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实现校企共赢。

基于对上述三点内容的思考,《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课程改革的建设构想有三。

构想之一:改革我们的评价模式,引入企业的考评机制。

《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课程是我们课程建设团队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后建设的一门精品课程,该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反馈,这是和六步教学法相一致的,这是结果性的评价,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贯穿德国职业教育始终的过程性评价,而这正是我们评价模式改革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下一步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让看着很好看,实施起来很牵强,效果又不理想的评价模式更具体,更可行。所以下一步,我将把教学内容和工作也进行修改和完善,融入企业的考评机制,并装订成册,编写具有职教特色的学习说明,为学生留下永恒的记忆。

构想之二:将企业元素融入课程,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汽车电器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主要包含5个环节,对汽车运用与维修行业而言,核心内容可以用4个字概括,即观、查、测、排。在这四个动词实施的过程中,将会伴随着7个阶段性内容的完成:即描述故障、确认故障、分析故障、诊断故障、检测可疑电路、更换元器件和排除故障。而描述故障阶段,需由客户配合,更换元器件阶段需经客户同意,客户是企业的上帝,相信:能否服务好上帝,是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因此,在描述故障阶段,将引入故障车辆接待材料,按照企业要求,融入企业文化,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在更换元器件阶段,将引入零部件产品价格表,培养学生对故障排除所需费用进行准确评估,满足客户的心理需求,使企业的服务及时、高效。如果这种预想是可行的,那我们就一定能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

构想之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企业行动领域的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了学校学习领域的工作过程,并试图通过生产与教学过程的对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下一步,我们将以德国校企合作的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资源,帮助企业完成毕业生岗前培训和员工的职业再教育工作,进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达到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共赢。

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我们正在努力尝试,而且引“企”进“校”项目正在筹划中,坚信:在我们课程建设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在校企双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教育做出贡献。

[1]叶昌元.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与实践.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黄淑芬.教学管理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汽车电器校企故障
汽车电器简介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贺《汽车电器》创刊60周年
故障一点通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奔驰R320车ABS、ESP故障灯异常点亮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故障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