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种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2013-08-15◆刘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中华鲟教材资源

◆刘 媛

(陕西省旬阳县城关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在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上下功夫。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灵活处理教材,进行单元整合

虽然语文教材一般按单元排序,但并不是不可更改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合理调整,使之更为适用,更有利于学生发展。所谓灵活处理教材,进行单元整合,就是据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情感需求等对教材进行整理、组合。如以朗读积累为主的整合教学方式,对于文字优美适合朗读的文章,教学时应着重朗读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背诵下来。再如,感悟式的整合,它比较适合以说明生活道理为主的单元,可以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体会,写感悟,教学时可以展示各自写的感悟为主;复述式整合。这一方式适合一些说明文单元或记游为主的单元,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当小导游,以课文为导游词,进行课文复述;拖带式整合这种方式往往适合写法或内容相似的一组文章,以一篇文章为主,带出对多篇的学习,精读一篇略读数篇。如以童话故事为内容的单元,可以一篇童话精读为主,带出其他几篇,让学生了解综合童话的写法特点,学习写童话;对比式整合。这种方式主要是从写法角度,对比几篇文章的异同。比较适合高年级或写法比较相似的课文;并合式整合。就是是将与课本同一类的文本有效结合,组合成一个大单元,可以是内容同类,也可以是写作方法同类,也可以是表达的情感同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思维碰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预先没有想到的、奇特的、闪光的、极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它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活的材料,这就是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课堂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课堂就会生动活泼得多。例如,在教学《农业变化真大》一课,“兴致勃勃”一词同学们没有学过,我抓住这个词提问学生,先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再问他是怎么学到这个词的,然后好好地表扬了一番,说这个学生读书面广,学会了运用。这对其它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好诱导。又如,在教学《活化石》一课中,同学们读到了“中华鲟”。因为图片较小,图画不够清晰,有几位同学说见过这种鱼,还吃过这种鱼。我没有马上指出错误,而是提示学生再仔细读文。从学生反复读文中发现:“中华鲟”体重有500千克重,生活在大江、大河中。而我们地处山区,周围只是小河流,怎么可能存在中华鲟?我又引导学生回家收集到自己常见的鱼的图片,再与“中华鲟”进行仔细的比较,同学们才发现确实不一样。同学们从发现和互相交流中都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仔细,多动脑筋,自己去发现。“中华鲟”是活化石,是珍稀动物,同学们因为自己出的笑话后悔不已,大家都表示要爱护动物,保护地球。课堂上时时处处生成着资源,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学生和阅历丰富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高贵的教育资源。及时地捕捉、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更要具有民主平等的教育教学理念。

三、超越教材;开掘学习资源,超越课堂,关注生活实践

倡导以生动活泼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学语文,用语文。如上网、读课外书、咨询、讨论,在课前、课后收集资料,组织故事会、朗诵会、讨论会、展示会、演课本剧、办手抄报、编字谜集、编儿歌集,等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发展,形成扎实的语文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知识视野拓展了,让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语言得到了丰富,社会责任感也增强了。

四、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利用自然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语文。如教学《我们成功了》这一课,结合刚刚结束的奥运会,让学生调查各国金牌得数,了解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明星的资料办成小报。又如,通过了解伊拉克战争的新闻,开展新闻发布会,引导学生要保护和平,远离战争。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五、在校园创设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让学生张贴自己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日记,设置“我会读”“我会背”“谁是智慧星”评比栏、“看谁写得棒”习字栏,在校园的小树、垃圾桶旁立标语牌:“我是一棵小绿树,请您爱护我!”“我是小小垃圾桶,纸屑 垃圾往里丢!”等充满童趣的话语,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六、开发适合学生的校本课程

根据学生特点开设校本课程,形式要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孩子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每周星期二、星期四开设“语文兴趣班”。在课堂上,我开设了“画与写”的课程,让孩子在画画的同时为图配话,并定期将这些作品展贴出来。同时,还开设了“每周一诗”“成语积累”的课程,让孩子从小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窦桂梅老师说过,“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做社会的有心人,随时发现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孩子共同开发,让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师生共建的过程,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猜你喜欢

中华鲟教材资源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