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品德社会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

2013-08-15郑行辉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人教版品德教材

◆郑行辉

(福州市螺洲中心小学)

一、前言

在新课标课程标准颁布以后,在人教版《思想品德》的基础上编辑成新的人教版《小学品德社会课》,这是一门综合思想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综合课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必须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这一要求是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整合的政策基础,同时也为两者整合指明了方向。随着新课标实施的深入,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推广,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工具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了动静结合的教学效果,促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

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形式,创设内容丰富的教学情境,做到讲解更加明确,反馈更加及时,解说更加简单、画面更加形象生动。

1.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过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乏味、单调的形式,做到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激发作用,寓教于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就得到提高。信息技术可以显著的丰富课堂的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祖国妈妈的生日》时,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国庆节这一概念较为陌生,而仅仅通过教材上的简单图片是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的,利用多媒体播放我国国庆节开国大典、阅兵仪式等真实的场景,可以加深学生对祖国生日的理解,也可使学生对于国庆活动的隆重感同身受,初步体验民族自豪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是关于“做人”教学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从小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小学生是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的群体,并且其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如果不加以及时纠正和教育,就可能对其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小学品德社会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难以理解,并且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难以吸引学生。因此,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利用其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针对课程教育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将深奥的道理简化为生动的故事。

应注意到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内容,因此不能任意的利用多媒体或计算机技术,要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来选择最佳使用时机,当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将道理讲清或者难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的时候,可以选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进行讲授,但是教师的知识量肯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网络是所有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平台。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课程信息资源将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学生必须广泛的接触各种社会信息,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实现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的整合可以不断的扩大信息传递的通道,加大学生的感官刺激,拓展学生视野,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4.激发学生的美感

审美感知是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对于外界刺激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对于美的感知,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激发学生心态的变化,加深情感印记,充分激发学生的各项情感触动。信息技术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的,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生动的声音,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美的力量。运用信息技术,将美丽的图画、动听的音乐与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加深学生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动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的整合方式

1.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是一种集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感受于一体的现代技术,通过动静结合将各种声音、文字、影像等信息展示给学生,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深入情境中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我和动物交朋友》的课程时,应用多媒体播放《小黄鹂做早操》,通过美丽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身临其境,拓宽学生的空间界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调动学生对于动物保护、生态情感等方面的情感体验,使得不易理解的社会现象更加形象化,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知行的统一。

品德社会课程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不能单纯的依赖理论传授,而应该加强自然的联系和巩固。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景,将一些现实的事例展现给学生,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加深学生的道德价值理念,如通过多媒体展现正确的道德行为,向学生展示标准的行为,提供生动的生活形象,树立学生效仿的对象,从而达到先仿后行的目标。

2.加强与教材的整合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善教材的单调性,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学生所喜爱的形式充分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因为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不能忘记的屈辱》一课时,由于时空距离以及学生的年龄较小,仅仅通过教材是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压迫和凌辱,因此为了缩短时空差距,在教材单调的图片、画面的基础上,通过播放一定的视频、课件,可以有效的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近代史上所受到侵略的情感,增强真实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

3.搜集整理,加工整合

信息技术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整合工具。在小学品德社会课程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高速的信息运转、信息多样化等特点,可以促进师生学习的高效性,快速、便捷、直观的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得到极大的体现。教师在授课时,应结合教学重点、难点选用信息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注重教学的生活性、交互性和情趣化。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社会课程的结合可以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优化师生交流学习的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传递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田风虎.复式教法在小学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初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

[2]郑三福.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J].吉林教育,2010,(2).

[3]刘通明.家校互动开展小学生心理辅导[J].新课程研究,2011,(3).

猜你喜欢

人教版品德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品德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