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品课中转化后进生的几点做法

2013-08-15◆姜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31期
关键词:思品研讨后进生

◆姜 威

(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中心小学)

每个班级都有一定数量的后进生,他们或表现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凡事缺乏信心,或表现在道德方面,调皮捣蛋,不听劝告。如果对这类学生放任自流,不仅班级工作难以开展,同时班级的前途也实在堪忧,为使后进生重新树立信心,使班级整体优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运用思品课的育人功能,将思品课作为一方沃土,来培育这些迟开的花朵。

一、尊重宽容,以情激情

我们在教育后进生时,往往是指出后进生身上的不足,加以批评校正,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这种被动的批评方式,不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家说,人类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赞美。作为后进生最反感的就是受人歧视,自尊心、好胜心得不到满足,他们和老师、同学之间筑起了“敌意”的“围墙”,形成了畸形的人格。他们最需要别人的尊重、信任和赞美,只有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以心换心”,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以自己内涵丰富的师家去尊重他们,以教师十大的胸怀去宽容他们,这样,才会使学生“亲其师,听其言,信其道。”

在学《积极参加公益劳动》一文,我要求班中的同学参加一些适合自己做的公益劳动,如打扫公寓楼的楼梯,到公园捡杂物……同学们利用放学后、双休日,都到各个地方去劳动。

班中有一位同学们都不敢惹的学生,平时爱调皮捣蛋,欺侮同学,我也很多次地对其批评教育,可收效甚微。这一次公益劳动他又故态重萌,别人在公园里捡杂物,而他却折起了树枝,采下了花朵当玩具,同学们看不过都来告诉我,我本想马上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但转念一想,可能这样做并不会起多大作用,不妨换种方式来解决这件事。于是我在第二天的思品课上,要大家表扬在公益劳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在同学们的一片表扬声中,我注意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见他原先低着的头抬起来了,这时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在劳动中也有同学不认真。”这时他刚抬起的头又低了下去,我一看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便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人无完人,我们不能抓住别人的一点小错误就都来批评他,为什么不试着原谅你的同学呢?老师相信,在这次劳动中不够认真的同学下次一定会改掉这个坏习惯的。”同学们听了,那些原来也想告状的同学都把手缩回去了。这时,我发现他的头又抬起来了,与我的目光相对时,彼此都心领神会了。

以后的日子里,每当劳动,他都很卖力地表现着,我也总会在适当的时候表扬他几句,而对他有时犯的一些错误,则总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再严厉以对。每位同学都感受到了他的进步,愿与他交往的同学也多了起来。

平时我们对后进生是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事无巨细总是斥责批评,这样师生感情距离越来越远,如果我们宽容地对待他们,在有些事情的处理上不光斥责,而是说一说,放他一马,以退为进,这样既尊重了他们的人格,又让他们明白老师对他的爱,这对帮助他认识缺点,矫正自己的行为是有利的。

二、积极期待,树立信心

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普遍较重,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不肯也不敢积极思维,作业时敷衍了事,总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在信任的基础上加以鼓励,让他们坚信自己也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希望。

我班有一位男同学,上课从不见他举手发言,成绩也不理想。我也曾找他谈话,告诉他上课要开动脑筋,答错了也没关系,但总不见什么效果。我也总想找个机会给他一个成功的体验。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执教《做事要认真负责》,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学习与工作的。我知道,平时的他对工作是很负责的,发现他也有诉说的欲望,可又不敢。伸出的手又缩了回去,我趁一个同学讲的时候走到他身边,轻轻地对他说:“勇敢些,老师相信你能说好的。”一个同学说完,我就把他叫到了讲台前,他红着脸,不如如何开口,我拍拍他的肩说:“你能行。”大概是这句话起了一些作用,他终于完整地说完了他想说的话。在我的示意下,全班同学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课后找他谈心,告诉他老师相信他能行。经过多次谈话与课堂上的鼓励,他终于进步了。

实践证明,教师积极的期待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将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成为学习、生活的强者。

三、把握优点,以优促进

心理学研究表明,后进生在自卑的同时又很自尊和自负,喜欢显示自己,争强好胜,希望在同学中获得威信,受人尊敬。但由于一贯遭受冷落,因而往往存在着既自负又自卑的矛盾心理。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善于发现利用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地表扬与肯定,这会促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

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我常设置“夸一夸”的环节,让班中的同学来夸身边的好人好事,如在教学《助人为乐》《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课文时,一些后进生常被作为夺奖的对象,他们有的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有的忠厚朴实,讲信用;有的劳动积极,工作负责……“夸一夸”,使许多后进生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看到了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长此以往,他们身上的优点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而缺点却在无声无息中慢慢减少。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赏,而作为教师,应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赞赏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在赞扬与鼓励声中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四、委之以任,学会自律

信任委托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味良药。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学生来说,老师能够将某事交给他去做,这比对他一百次的肯定和表扬还强得多,这样有利于学生将“你一定能行”的外在鼓励切实转化为“我一定能行”的内在激励和要求;也是对他们一种锻炼和磨砺,尽量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班级的重要。

在思品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可以与社会实践、班级工作相结合。如《有事大家商量》《热爱集体》《自觉爱护公共财物》《保护人类的家园》等课文,在学完这些内容后,我总是给班中的一些后进生布置一些工作,向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完成任务。如学完《热爱集体》一文后,我就把班中的阅读角、卫生角交给了班中的两位学生,并表示相信他们一定能干好工作。他们一个平时不爱读课外书,一个不讲卫生,从接受任务以后,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阅读角的书报整整齐齐,借阅有序;卫生角也常见他们的身影……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教师充分信任、委之以任的基础上的。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如果教师能慎重地委托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并表示高度信任,往往能使学生在完成这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克服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对后进生的转化,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那么,相信我们的工作不会白做,辛勤的汗水终会浇灌出美丽的鲜花。较为麻木的僵化状态转变为活跃的、发散的、甚至是逆向思维的可喜面貌。

笔者认为,在校外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段正式的“研讨”与随机的、偶发的“研讨”相结合。在“研讨”中,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大胆发言。除了口头语言的表达,在创作开始阶段,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书写自己的创作构思理念:

1.作品构思:想法来源、表达的思想;

2.作品主题:作品形象及其象征;

3.作品形式:构图(主体、背景)、色彩及其表达情感。

该理念是随着学生创作进程的深入而不断发展的。在中后段的“研讨”中,学生将具体某一阶段的作品与其相比对。这样,学生每一个环节的进行都必将经过自己主动的处理、考虑与思考,从而使作品的创作经得起争辩与推敲,而不仅仅是潜意识的、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经过多次此类训练而获得的知识建构,学生在往后继续进行的相关创作中,便能在脱离老师引导帮助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完成创作,练就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文字上的说明指引亦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它能有效帮助学生先从理论上梳理自己的所思所想,明晰接下来的创作方向;其次,它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再次,现实中有些学生所讲与所写的内容与其最终的创作画面出入较大,使观者很难理解画面的视觉图像与作者创作初衷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把图像与创作构思理念作一番比对,便能共同帮助作者明确可改进之处,实现“画其所想”的效果。

此外,在“研讨”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与锤炼创作思维,一方面,老师应给学生浏览大量中外美术史上的各类经典精选作品,帮助其建立“图像库”。这一过程中,儿童将对一些类型或风格的艺术产生偏爱,并逐步培养其审美判断力与审美理解力。艺术是十分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艺术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人自己去体会与感悟。在艺术学习与创作中,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于教师的看法,从而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艺术创作。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穿插解读美术史上的名家作品,分析名家的创作思路,使学生了解艺术家受心理因素、政治事件的影响是如何表达文化价值观与个人艺术感受的。再者,教师还需结合艺术名家的名句及对好的评论性文章作截取阅读,让其在短时间内有重点地关注到观点性评述并作“研讨”,以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至于“研讨”教学的保障性措施方面,把学生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与具体程度和学生的评定成绩相挂钩,无疑是促使其有效落实的理想方法。在“研讨”中,要大力鼓励学生开口说与书写自己的创作构思理念,年幼的儿童不一定说得很好,书写亦可能词不达意,但其参与的态度与学习的积极性应是评价考量的重要参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总体而言,创作的“批判性思维”是需要艺术创作者持之以恒地锤炼的,尤其是对画画有很大兴趣的儿童们,更应从年幼时抓起,让其在逐步培养起来的评判与反思自我作品的能力基础上,随着创作视野的拓展,获得更为长足的可持续性发展。

[1]钱初熹.当代发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2.

[2][美]艾尔·赫维茨,迈克尔·戴 著.郭敏 译.儿童与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20.76.

[3][英]赫伯·里德著.吕廷和 译.通过艺术的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1.

[4]曾繁仁.现代中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比较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梁蓝波.美术教育中“研讨”训练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美术与设计,2010,(05).

猜你喜欢

思品研讨后进生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漫谈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效率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如何对待后进生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