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建设
2013-08-15姜洪静
◆姜洪静
(吉林省四平市校外教育指导中心)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讲话中强调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强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德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学校的德育管理。为了通过有效的管理,形成整体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潜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德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德育建设。
一、强化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育人的主导作用
1.强化教育,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职责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乃至民族的命运。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修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给影响学生。另一方面,从人才成长规律看,德要比才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关心、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完善。
2.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教师考评体系,要把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纳入考评制度中,用制度落实“全员育人”
建立课堂德育教学长效工作机制,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教师履行德育教育的职责,课程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要把教师的育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师德行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学成绩等同起来,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效,而不是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优劣。要对以教学为主或科研为主和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分类制定考评标准,对于那些热爱教学,教书育人,取得了突出成绩的教师应加大奖励力度,实行积极有效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发挥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
3.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德育工作成效
在教育教学中要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推动德育教育。通过教师的组织,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一要将德育教育活动渗透到教学当中,通过知识的传授,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二要设计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德育教育内容,从而转变自己的行为。三要通过校园文化传承德育信息。通过文化气息的营造,创建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校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要使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使学生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也才能体现德育工作的实效。
4.以“教书育人”为切入点,树立教师品德先进典型
在日常教育和工作中,要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促进学校良好的师风、学风、校风的形成,打造学校精神品牌。大力弘扬恪守师德、教书育人的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严谨治教、刻苦钻研的敬业作风,积极顽强、无怨无悔的执着追求,构建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引导广大教师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结合现阶段要求,与时俱进,树立崇高目标,并严于律己,以德施教,以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学识、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
二、以教学为手段,强化德育的实效性
1.以课堂为阵地,在课堂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主要渠道
课堂教育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教师,是德育教育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作内容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将课堂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从政治、道德、思想、心理、法纪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教师教育观念,在推行德育教育为首的同时,强调学校全员人人都是德育教育工作者,人人都结合教育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并要长期不懈地抓好德育教育教学工作。
2.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推进学校教育多形式的德育教育
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推进学校教育多形式的德育教育,是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好实践课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以德育教育内容为中心,围绕以“德育教育”为中心设计活动;其次,要求设计的活动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及感染性;最后,活动的组织要按步骤有序开展。总的来说,就是要通过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为此,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有益于学校推行德育教育教学工作。
3.做好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做好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德育教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按照程序化的要求,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科学的分解为若干主题教育活动,并结合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精神,树立一个德育教育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有效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使学生牢固树立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理想和信念,同时使学生具备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本领,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共同协调,发挥家庭德育教育作用
1.家长要做好与学校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德育教育的连续性
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而学校也不了解学生回家后的情况,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教育的脱节。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沟通,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情况,有利于学校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也有利于家庭进行专门的教育与沟通,从而促使学生改正不良习惯。并且要使这种模式进行常态化,确保德育教育的连续性。
2.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家长主动参与德育教育工作
一是让家长走进学校。不定期请家长到学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缺点,有利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予以准确的定位,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二是让教师走进家庭。通过教师不同形式的家访活动,将学校德育带入家庭。组织教师不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要求,也使学校了解家庭的德育教育情况。通过学校、家长两方面的督促,促使学生自控、自理、自主能力的提高。三是让学生走出学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成立学生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环境保护、学雷锋等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要持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努力培养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思想教育、个性心理教育、法纪教育以及能力教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非常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