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的整合与开发

2013-08-15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娄焱

中国商论 2013年35期
关键词:辽金蒙古族吉林

白城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娄焱

吉林西部地处科尔沁草原东部,松嫩平原西部,夫余、鲜卑、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质文明,留下了丰富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在激烈的草原文化旅游竞争市场上,河北、北京、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构成有效竞争,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挖掘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的内涵,整合和开发草原文化旅游产品,进而推动特色草原文化旅游的发展。

1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1.1 草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吉林西部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草原文化的多元性。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创造了红山文化、富河文化、汉书文化、辽金文化和科尔沁草原文化。夫余、鲜卑、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并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物质文明,留下了丰富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

1.2 蒙古族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由于科尔沁草原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逐渐形成以蒙古族为主,还有满族、回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区。蒙古族热情开朗,能歌善舞,喜欢奶茶美酒,草原上每年举行那达幕大会,进行安岱舞、马术、摔跤等各项活动,这一古朴的文化特征以及其极具特色的草原民居景观和生活习俗共同形成了独特的蒙古族科尔沁草原文化。

2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现状和问题

2.1 旅游产品形式单一,差异化特征不明显

目前,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旅游产品仅开发了蒙古族民俗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主要停留在草原观光、蒙古族民族风情观光的项目上,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底蕴浅薄,层次较低。谈及草原旅游,都是给人留下“蓝天白云绿草原,哈达美酒手把肉,歌舞石头蒙古包”的印象,旅游产品雷同,这就使得草原文化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降低,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

2.2 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整个社会教育程度的提高,游客不仅仅满足于观光,观赏,更注重参与程度,更关注旅游的文化内涵。目前,吉林西部旅游以湿地生态旅游为主,草原文化旅游为辅,白天游湿地,看草原,吃蒙餐,赏蒙古族歌舞,购蒙古族特色商品,夜晚活动极少,大多是一日游,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创意,深度开发不足,旅游产品体验值低,难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严重阻滞了旅游业的发展。

2.3 旅游产品有待整合,提升旅游竞争力

吉林西部包括白城市和松原市,两个城市文化旅游资源趋同,都是以蒙古族民俗风情为主,旅游产品单一,但两市旅游规划各自进行,在资源利用和宣传方面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使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度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需要从全局出发,整合与利用草原文化旅游资源,重塑文化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提升旅游竞争力。

2.4 旅游产品市场拓展与宣传力度不够

吉林西部同临近的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相似性很强,导致旅游景点之间必然出现恶性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市场上游客分流,最终导致旅游点之间形成了替代性竞争。提及吉林西部旅游,大多数人知道向海自然保护区和查干湖冬捕,但对极具地方特色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知之甚少,还需要合理规划,加大宣传力度。

3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3.1 丰富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广度

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最具代表的是辽金文化和蒙古族科尔沁草原文化,而在现代草原文化旅游中只注重了科尔沁草原文化的开发,对辽金文化开发力度不够。辽金时期是吉林西部历史上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辽建国初期,在白城设置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州级政权机构——长春州。长春州是辽代在东北的重要州城,设置盐铁、转运、度支、钱帛诸司,又是东北统军司所在地,还是辽皇帝春捺钵之地。契丹、女真人在此地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纵观全国,辽金文化开发甚少,吉林西部应抓住这一机遇,建设辽金文化城,重现契丹、女真人的生活习俗,使游客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感受更多的历史,培育草原文化旅游精品,提升草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3.2 挖掘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

旅游产品的竞争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竞争是价格竞争;第二层次的竞争是质量竞争,包括旅游服务质量、景观美学质量等;第三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竞争。吉林西部草原文化旅游要加大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挖掘、规划与开发工作,逐步提高文化竞争力。开发草原那达慕、“男儿三艺”、草原滑草、草原婚礼、草原勒勒车和篝火晚会、科尔沁版画制作等一些参与性极强的文娱活动,来提高旅游体验价值,迎合旅游者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使之体验真正的牧民生活,感受蒙古族风情。

3.3 加大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商品化的力度

加强对草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商品化力度,将潜在的草原文化旅游资源逐步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应当成为吉林西部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要在原有的旅游商品基础上深化设计,加强创新,进一步优化旅游商品,提高旅游商品质量;提升旅游商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培育和开发草原文化旅游精品;可以开发篝火晚会、参与制作草原酸奶、编织哈达、蒙古烤肉等参与性极强的活动;设计排演草原文化风情或反映辽金历史的大型文艺晚会;同时还要丰富旅游纪念品的品种和种类,逐步让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进一步感受草原文化。

3.4 强化宣传促销,拓宽客源市场

《走遍中国》栏目组摄制的美丽中国·湿地行之《向海——活力重生》,《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摄制的查干湖的冬捕,是吉林西部旅游宣传成功的范例。草原文化旅游要依托“春捺钵、夏草原、冬捕鱼”的品牌效应,整合各城市政府、旅游要素、旅游企业、旅行社、媒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扩大宣传,实现最大的促销效果。尤其不可忽视网络的宣传效应,要强化旅游网上预定和营销等功能,宣传独特的草原文化旅游产品。立足省内客源,扩展国内客源,逐步开发国际客源市场。

[1] 陈景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2] 赵志峰.对内蒙古草原风情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考[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9).

[3] 魏小安.对发展中国环城市旅游度假带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01-09-07.

猜你喜欢

辽金蒙古族吉林
《辽金历史与考古》征稿启事
辽金之际高永昌起义若干问题浅谈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吉林卷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吉林卷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