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

2013-08-15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张海风郭玮

中国商论 2013年35期
关键词:供应链农产品物流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张海风 郭玮

1 农产品供应链的一般特点

一般认为,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涉及对动植物等具有生命体特征的原材料的生产、加工制造及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这种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将农产品供应商、农户、加工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被称之为农产品供应链。

农产品供应链不仅是一条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到最终农产品消费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利益。

和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供应链具有以下特点。

1.1 参与者众多,结构相对复杂

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工业产品供应链,它的参与者众多,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商、农产品批发商、农产品零售商等等,而这些中间商又会分为很多种,例如生产资料批发商就可能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商家。另外,农产品种类繁多,地域性明显,规格难以统一,质量参差不齐,这些又会增加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衔接的复杂性。

1.2 农产品数量较大,品种众多,与工业产品的区别较大

从生产层面上看,农作物的生产大多数都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成长,大多数农作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地域性,没有工业产品生产那样自由不受条件限制。从生产加工层面上看,工业产品的规格样式很容易固定,也很容易遵照,而农产品首先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每一个农产品都有其独特的规格,因此对农产品固定规格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在流通之前按照一定规格进一步进行加工。

1.3 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由于农产品市场信息比较分散繁杂,不确定性比较大,因此供应链的各企业难以全面把握农产品的供需信息,这就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的难以调整性。另外,农产品的生产有必要的时间性和地域性,这就会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差和空间差,从而生产者无法准确掌握农产品的未来以及异地的需求量。农产品的存放期相比工业产品较短,容易变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长途运输,限制了区域间和季节间的即时调节。

2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2.1 市场主体过度分散,缺乏供应链管理的观念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农业产业链中的生产者主要是分散农户,即使是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以小业主或个体经营户为主体经营,他们普遍市场意识淡薄,总体素质较低,缺乏规模企业的经营。另外,我国农产品的供应者和销售者之间尚未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双方甚至利益对立。

2.2 核心企业一般都较小且力量薄弱,供应链组织困难

农产品供应链能否良好组织关系到核心企业实力的强弱。现在我国农业核心企业数量较少且规模不大,因此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重新构建供应链。农产品的生产到消费跨越了一、二、三产业,过程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我国存在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这些企业在国内整个市场的影响力十分有限。

2.3 物流系统效率低下

有材料证明,有大约65.2%的农产品生产企业以及85.1%的农产品零售企业自备运输工具,97.2%的农产品销售企业以及94%的农产品生产企业自备仓库,他们都很少利用第三方物流。他们主要依靠委托运输来完善自己的物流体系,缺乏农产品物流的专业知识和设备。这使得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率高、物流成本高。

2.4 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信息支撑技术应用不足

很多中小市场主体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程度都比较低,并进一步导致各个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一致,阻碍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仍存在一些农产品的买者找不到卖者、卖者找不到买者的情况。另外,消费信息采集、反馈、分析的迟钝,也导致农产品新产品开发滞后,影响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持续发展。

2.5 农产品质量水平普遍不高,安全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供应链链条长,参与者多,突发情况多,每个环节都会对农产品的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农产品的最终质量。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应该包括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既要包括产前生产资料的质量安全,又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是否安全使用的问题,还要包括产后农产品储存、运输等环节的防护问题。但是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完善健全,这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大多数参与者都是一次性交易,因此在交易过程中,参与者也只是考虑自身的利益,从而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以上原因导致了我国没有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及安全体系不完善、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

3 完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3.1 提高农户等市场主体参与者的能力,加强主体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参与成员间建立起以开发供应链效率为核心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建立起互信机制。农户是供应链体系的起点,针对我国农户分散、规模较小、市场能力较弱的现状,供应链体系的管理应该将农民纳入到供应链管理之中,注重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解决农户在供应链中的弱势地位。通过多种渠道,建立农产品的供应者和销售者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从长远利益出发,使双方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协作关系。

3.2 大力培育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起着主导作用。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信息方面,促进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二是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枢纽,负责了整个供应链的物资集散。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可以是大型连锁超市,因为大型连锁超市有以下几个优势:大型超市的配送中心较为成熟,配送中心的功能齐全,并且大型超市拥有先进的信息平台和信息技术作支撑。连锁超市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逐渐具备了农产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能力,能够承担起核心企业的职责。

3.3 发展第三方物流,利用现代物流新技术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配送、加工等增值服务功能不完善等现象。目前仍以运输、仓储等业务为主,第三方物流发展还不成熟。我国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建立与农产品供应链相应的物流系统,使农产品流通更加现代化和规范化。

3.4 构建公用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共享

建设和整合农产品物联网、因特网和物流信息网,构筑农产品信息新平台。物联网可以使企业对每一种农产品进行监控。因特网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必要的信息与技术。农产品物流信息网可以进行预警和信息的及时发布,能够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

3.5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农产品安全体系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努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提高供应链参与者的质量意识;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的监管,从源头杜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隐患;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及协会的功能,提高各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标准;制定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1] 王风山,叶素文.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2).

[2] 赵晓飞.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01).

[3] 连漪,李佳楠.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04).

[4] 刘召云,孙世民.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商业研究,2009(03).

[5] 孙晓.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构建[J].中南民族大学,2009(05).

猜你喜欢

供应链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