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树,留住金凤凰——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3-08-15康自权
◆康自权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
新世纪以来,中央已出台8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中之重”,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至关重要。2011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主要要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大幅提升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农村几乎成了文化的荒漠,农村教育发展前景堪忧。
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可以有效整合、优化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各类社会资源,将职业教育送到农民的家门口,使广大群众就近学习相关职业知识,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接受职业教育的熏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发展了,农民素质提高了,就会形成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一、“一刀切”切断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脉搏
新一轮学校布局大调整重点解决了农村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的问题。但有些地方在落实“布局调整”过程中,盲目进行“一刀切”,撤并学校过多,而相应的各种配套设施未及时跟上,寄宿制小学在农村中心小学依然是凤毛麟角,许多农村孩子被迫变成了城区学校的寄宿生,城区学校也便出现了超大班额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出行安全也无法保障,许多家长不得不到城市租房陪读,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求学成本。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刘阳认为,撤点并校是符合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过,在教育资源优化的同时,必须要做好配套设施,包括孩子吃饭、接送等。
未被撤并的农村小学也面临着维持运转的巨大压力,学生公用经费的“一刀切”使农村小学的公用经费捉襟见肘。学校的办公条件十分差,好多村小没有电脑,未接通互联网,有的学校连取暖的碳钱都筹措不足。艰苦的条件使好多新分配的年青人从分配的第一天开始,就千方百计想着怎么能离开这个地方。许多村小建在当地的庙旁边,看着掩映在树木中的小庙,青灰色的殿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都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说起庙里的香火、充裕的资金,老师们总会流露出无比羡慕之情。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果我们的村小能留住几个能点石成金的好教师,村小的办公条件能像小庙一样,农村的家长还会舍近求远将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吗?我们的村小还会愁没有人气吗?
教学评价的“一刀切”也使村小的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由于学生人数太少,村小的教师一般只有两三个,最多不超过五个,每个年级的课程都在10门左右,尽管批改作业的量不大,但老师们从早到晚都没有休息的时间。以前统一要求每门课都要有手写教案,一个老师就要写成十本教案,加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笔记,学校的各类会议记录等,无法一一罗列。现在要求电子教案,并且要下载全区的集体备课教案,领导还强调有的电子教案不能用,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这可害苦了没电脑没网络的村小的老师。如果这些努力能得到认可也罢,可现在的教学评价是用分数说话,村小由于学生人数少,只要碰上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格率就上不去,一个人有时候就是100%、50%。面对这些,有的领导还在显摆自己的考核有多么公平,“考核成绩往往老师们自己就能算出来,所以没话可说”。我思考良久,面对这么多活生生的学生,采用这种考核,还真是没话可说。面对这么多的“一刀切”,谁都会选择逃离,从而也便切断了农村教育发展的脉搏。
二、“三结合”续写农村教育新希望
农村教育要能接上地气,首先要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不能只封闭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转圈圈。我们不能苛求所有的学生都品学兼优,每一名学生都随老师心意,人们经常尊称教师为“辛勤的园丁”,我不禁想起花园里的花草树木,许多高低不同的树和谐地站立在大地上,有的高耸挺拔,有的婆娑一片,有的青翠欲滴,有的繁花满枝,有的在春天姹紫嫣红,有的在秋天争奇斗艳,花草相互映衬,一样地富有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学生不就像这粗细有别、高低不同的树吗?我们怎么能用一把尺子来统一衡量它们的优与劣呢?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有时候恰恰忽略了这些常识。
“农村社区学习中心”建设旨在发挥村级小学的阵地作用,将农村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层次性、开放性的教育体系,为提高广大乡村干部、专业人员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智力与人才保证。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理应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承载者,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教育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同时学校教育要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深入挖掘每个社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资源对学生有很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一些公益活动,邀请村社中的成功人士和有影响的人,或者在民间工艺、专业知识等方面有专长的人员,举行报告会、进行辅导等形式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还可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识,能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规划自己的人生。
三、“凤还巢”开创农村教育新局面
最近几年,全区每年劳务输出近10万人,大量青壮年农民工的劳务输出造成了许多农村的“空巢”现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成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因此,在主抓培训输转的同时,全区开始重视引导农民工返乡发展“回归经济”,启动“凤还巢”工程,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开绿灯、建平台、架金桥、办实事。国家还将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社区学习中心”的建立将有效形成县、乡、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配齐专兼职管理人员,依托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乡村中小学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最终建立稳定长效培训机制。新农村建设、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为社区学习中心的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只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有效促进区域内各类教育的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就会开创新局面。只要栽好了梧桐树,不仅能留住金凤凰,还会引来金凤凰。
[1]解读《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2]程敬宝,袁小鹏.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J].黄岗师范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