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应“穿新鞋,走新路”
2013-08-15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初级中学申海良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初级中学 申海良
教师累、学生苦、教学效率低的现状,让许多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令人迷茫的应试教育体制。在英语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让英语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声形俱现,帮助记忆
在课堂上学生见其形、听其声,使学生的多种感觉参加记忆。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别说现代教育媒体了,老师连录音机都没有。同样的单词每个老师发的音都不一样,学生读得更是南腔北调。学生记起单词来非常痛苦,我上初三时的班长是这样记单词的,眼睛闭着手捶着桌子读单词,结果在考试的时候还是错。即使强行记住了,在做听力题时仍听不准录音中的正确发音。关于背诵课文就更难了,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不了解,强行记忆背的慢忘得快。在当时大家都怕上英语课,对英语更是毫无兴趣。而且英语学习几乎占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的时间,可学生的英语水平仍是很差。现在有了现代教育媒体就不同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声形具现的特点。如在学习单词时可通过教师呈现的直观教具,边看实物,边理解记忆。在旧教材中学习Titanic时,若只简单地把英文翻译成汉语,让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会占用学生的很多时间。学生如果不看这部电影,而只会翻译文章,理解文章的意思,对故事所反映的爱情、人性和价值观却无法理解和感受。在上课前我先在教室内选时播放了这部影片的几个重要片段,然后再学习文章。结果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英语知识,而且使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现代教育媒体能提供地道的标准英语语音和语调
目前,我国的多数学生在初中时才真正学习英语,这和孩子自幼学习母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初学英语时,英语的一个音、词或句子,自然会联想到汉语的音、词或句子,用汉语替换英语。在刚学英语时,就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不准用汉语去标英语,这样长时间会影响英语的学习,会让你的发音越来越不准,在做英语听力题时会听不准。在开始学英语时一定要下功夫把音标学好,单词跟着录音反复练读,这样即使没学过的单词你照样会读,并且能根据读音写出单词。”在刚开始我先把音标这一块给学生打扎实,然后让学生反复地听录音,把音读准。学生刚开始是学的累一点,可慢慢地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快。很多同事都很好奇,为什么我教的学生都喜欢学英语,平时在英语学习中花的时间也较少,可英语水平相对其他同学高得多?在英语教学时,不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这样学生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听力材料,进行模仿、录音,随时了解自己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另外,英语不同于母语,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忘得也快。况且有些教师的发音也不是太准确。在学习单词和文章时,师生多跟着录音听练,尽量读准确。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而掉队,慢慢地去转化学困生,同时更好的去培养优生,最终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
3.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增大课堂的容量
曾经有人说:一位从来都没有学过英语的人到说英语的国家,几年后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英语,而国内的一些大学生在上学时英语过6级甚至更好的,但工作后由于长期不用很快就把学的还给了老师,别说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英语了,就是连一般的英文都读不懂了。人间、传奇故事等节目经常报道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避开人世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几年后被营救的时候,很多都不会说话了。这就是缺乏语言实践所造成的。我的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在我们那里一二年级不学英语,三年级才开设英语课。我担心这样会造成知识断层,我从网上买来一二年级的英语教材,每天晚上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带着儿子边玩边学一点,确切地说是熏陶一下。平时再陪他看一些英语动画片,现在儿子的英语水平不逊于六年级的学生。这也说明实践途径是我们学好英语的又一重要途径。此外,在课堂上运用教育媒体开展情景实践活动时,教师容易掌握教学的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解决疑难,清除学习中的障碍。
4.结束语
其实,我们许多人都认识到目前的应试教育已经走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学生学得太苦太累,我们的课堂效率太低,我身为一位教师看到学生那木讷的表情和架着的高度近视眼镜,我的心很痛,难道这就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接班人。革新一定要先革心,在教育改革中,英语教师更应让现代教育媒体走进课堂为教学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创造英语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 [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顾曰国.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钟启全.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胡青编.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北京华龄出版社,2005.
[5]肖惜.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