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培育的思考与探索
2013-08-15孔川
孔 川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高校学生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是亟需思考的课题。我们认为,以党建科学化为主题,探索培育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增强党建品牌认同性,强化党建品牌凝聚力,提高党建品牌影响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思路创新。
一、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品牌是一种商业用语,是一切无形资产和无形价值总和的浓缩。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是衡量品牌内在价值的核心要素。把品牌理念引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党建品牌塑造党建形象,以党建品牌激发党建活力,以党建品牌强化党建功能,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创新之举。高校学生党建品牌是指在大学生党建各项工作中,以基层党支部和支部党员为主体,面向党员和全体学生的具有高度认同感、模范作用强、感染效力深、影响示范远,由鲜明主题、特色制度、品牌活动和响亮口号所构成的党建工作内容。[1]简言之,党建品牌就是在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认同感和影响力的特色活动和创新实践。
1.党建品牌是党建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党建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党建观为指导,以科学的制度为保障,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探索党建内在的科学规律,通过科学设置基层组织、科学规划党建发展、科学谋划主题活动,实现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实现科学化党建的目标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党建活力,发挥党建功能,强化党建引领。党建品牌理念的培育和党建品牌战略的实施,本质上就是党建品牌化。党建品牌化和党建科学化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关系,品牌化是科学化的载体,科学化是品牌化的保障。通过党建品牌体现党建科学化水平,通过科学化党建指导品牌化建设。特色而鲜明的党建品牌是党建科学化的表征,规范而严谨的党建科学是党建品牌化的属性。党建品牌是党建工作的形象化、生动化体现,是发挥党建作用的特色载体,是实现党建功能的创新平台。党建品牌是党建生命力的体现,只有党建焕发活力,才能增强党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挥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党建品牌是党建工作的形象化标识,是密切党与广大党员关系的有效载体,党建品牌传递的是思想的引领和精神的号召。党建品牌有利于提高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和信任;有利于塑造党的光辉形象,增强党的亲和力和亲切感,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作用。
2.党建品牌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教育的关联性,都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品牌是党建工作的活力因子,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载体。通过培育党建品牌,积极开展大学生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活动有特色、有规划、有影响、有实效,增强党日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打造开放式的党日活动模式,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使党日活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培育党建品牌,以党建带动团建,全面指导团的建设,加强对青年团员的教育引导和榜样示范;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鼓励大学生勤奋自学、刻苦钻研;以党建推进社会实践,加强社会实践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提升社会实践内涵,增强社会实践认同;加强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稳固的实践基地,确保学生党员实践活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3]牢牢以学生党建品牌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发挥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良好校园氛围中得到浸染、在日常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
3.党建品牌是应对党建工作挑战的重要举措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面临诸多挑战,概括来讲,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党员主体鲜明个性引起的挑战;另一方面是网络广泛应用引起的挑战。以90后为标志的新生代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力量,他们思想开放、个性鲜明、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但深受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受西方意识形态左右,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刻认知;新生代大学生竞争意识、民主意识和权利意识较强,但考虑问题更加现实、利益和世俗,功利主义思想泛滥;新生代大学生崇尚独立、乐于张扬和追求自由,但纪律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对纪律约束具有抵触情绪。党员主体性格特征的显著变化,使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束缚了党建功能,必须结合新生代大学生的性格特质进行创新。否则,单纯的说教和灌输会丧失大学生对党建的信任。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部分,网上学习、网上娱乐、网上交流等都成为大学校园的网络生活内容,这极大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2]网络的快捷性和即时性,使大学生能够接触海量信息,但易于受网络不良信息和负面新闻的影响和误导。网络的虚拟性和交互性,便捷了大学生的交往和沟通,但易于陷入虚拟世界,沉迷网络游戏。网络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建功能,降低了党建效果,消解了党建作用,给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通过培育党建品牌,以新生代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形式,创新党建载体,深化党建内涵,丰富党建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发挥党建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革命历史和发展历程,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
二、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培育的三大原则
打造党建品牌,树立党建形象,激发党建活力,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共识。新时代呼唤党建新理论,新形势呼吁党建新模式,如何培育党建品牌,形成真正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党建工作机制是需要长期深入思考的课题。党建品牌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更不是自说自话,而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整体性的构建和系统化培育。
1.坚持制度化导向原则
制度是党建品牌的核心要素,制度化是党建品牌的重要特征。党建品牌就是由一系列制度文本构成和保障的完整体系,制度是党建品牌的应有之义。制度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科学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党建品牌培育的基础,也是党建品牌保持影响力和持久力的前提。制度的缺失就无所谓品牌。党建品牌的生命力就在于党建品牌的制度化程度。党建品牌的制度化程度越高,制度体系越完善,制度规章越健全,制度运行越顺畅,党建品牌的生命力就越强大。坚持制度化导向,在党中央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结合大学生党员发展、培训教育、管理考核、支部建设、先锋模范等方面实际形成相关的制度,结合高校完全学分制、后勤社会化等各项改革建设,结合新生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制定有利于增强党建吸引、有利于提高党建认同、有利于强化党建功能的制度文本。坚持制度化导向,注重党建品牌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在党建的各项工作中,形成整体设计和局部规划相结合,做到整体工作有部署,具体工作有计划,做到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和科学布局,把党建工作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
2.坚持认同性导向原则
认同是党建品牌的内在要素,认同性是党建品牌的内在特征。党建品牌是建立在广大党员认可和信任基础上的,没有认同就无所谓品牌。提高大学生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是党建品牌培育的目标。把品牌理念引入党建工作,就是因为品牌就是力量,品牌就是形象。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无形力量,品牌效应就是认同效应。坚持认同性导向,增强党建品牌的认同效应,增强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导示范作用,增强广大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坚持认同性导向,注重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广大党员是党建品牌培育的主体,也是党建品牌评价的主体。党建品牌只有得到广大党员的认同,才能算是真正的党建品牌。缺乏认同,就无法构成党建品牌。广大党员的认同是党建品牌的归宿,也是党建品牌的内在要求。
3.坚持创新性导向原则
创新是党建品牌的本质,创新性是党建品牌的本质特征。品牌就是创新,党建品牌是创新理念下的创新产物。只有包含创新的元素,才能称之为品牌。党建品牌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党建品牌形成的源头,党建品牌是创新的产物。党建品牌的培育需要党务工作者和广大党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高校学生党建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勇于创新和积极探索。从创新载体角度讲,除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外,公寓党建、社团党建、网络党建、微博党建等都是党建载体创新的体现。以载体创新为标志的党建品牌,能够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建工作平台,实现党组织设置的全覆盖和党组织功能的全发挥。从创新内涵角度讲,高校学生党建涉及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考核、党员管理等多项内容,党建品牌的培育就是针对每项内容、每个环节开展的创新活动。以内涵创新为标志的党建品牌,能够深化党建工作细节,加强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如在党员发展环节,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向党组织递交转正申请书,支部大会投票表决。苏州大学借鉴学生学位论文答辩形式,在转正环节,首创推行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度。预备党员就预备期表现等情况进行公开陈述、现场评议和公开答辩。预备党员转正不再只是递交一份申请,召开一次大会,投下一张选票。转正答辩,实现了党员发展流程创新,增强了预备党员的责任意识,激发了预备党员的先进意识,强化了预备党员的服务意识。
[1]孔川.加强大学生党建品牌建设、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机制[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78.
[2]景丽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探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59.
[3]甘桂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问题透视与对策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