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大学生实施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探讨※

2013-08-15宋素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亚健康健康状况体质

宋素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对大学生实施中医健康管理的理论探讨※

宋素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从中医体质辨识角度入手,研究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大学生亚健康人群为健康管理的主要对象,以比较系统的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偏颇体质大学生人群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探讨适合大学生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是解决大学生健康问题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健康状况;体质;中医健康管理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发展,也是当今社会构建和谐音符的重要因素。近些年大学生的学习、就业、经济、情感等方面压力较大且又缺乏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大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出现的亚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1]。如何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大学生健康素养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而针对大学生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就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将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治未病”思想融入健康管理中无疑成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

1 大学生健康状况研究

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即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病情况、主要表现、影响因素、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2-3]表明我国各地区的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大学生已成为亚健康的高危人群。由于大学生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其亚健康表现具有特殊性,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心理抗压能力减小、社会适应能力降低等[,4]。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中,情志因素是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首要因素,主要包括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恋爱困扰等方面[5]。

而国内研究大学生亚健康状况文献极少涉及中医体质的辨识。陈晶[6]等在对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分布现状调查中发现,52.33%亚健康大学生为平和体质,47.67%亚健康大学生为偏颇体质,提示亚健康学生较易出现中医的偏颇体质,提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与中医体质类型存在相关性。

2 大学生健康管理研究

大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会出现各种身心疾病和不良行为,使其生活和学习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探索针对大学生健康状况实施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管理的有效模式,规范大学生的健康管理,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调整,有效预防大学生慢性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7]。健康管理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是一种对个体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监管的过程,其宗旨是通过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达到远离疾病、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8]。目前我国健康管理相关科研状况不理想,基础性研究不足。而大学生健康管理工作发展至今,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及中医“治未病”的特点。

中医药在亚健康与慢性病的防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已被大量的医学实践所证实。中医学历来重视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动态辨证观、中医“治未病”的预防观作为指导以维护人类的健康,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弥补了现代健康管理手段的不足[9]。而且融入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健康管理更容易被国民接受,是体现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10]。中医体质辨识是实践中医“治未病”特色优势的方法,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评估和健康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学指导。王琦等[11-12]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研制了《中医体质量表》、《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提出中医体质辨识是实施个人健康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构建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模式时,应按照年龄阶段来划分应对,从而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来体现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具体特质。而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健康管理系统中的文献未有涉及。

3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大学生中医健康管理研究

中医体质辨识和亚健康测评是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体质分布进行调查研究后,结合文献梳理其影响健康及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因素。针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特点构建适合他们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3.1 建立健康档案 定期健康监测要求大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即参与到健康管理的队伍中,通过健康体检(包

括中医体质辨识及亚健康测评)了解每位学生的健康信息,在校期间定期监测。

3.2 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养生知识尤其针对非医专业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和教育活动。其中重点要普及中医基础知识,在学生中开设《中医体质学》、《中医养生保健》等相关知识的大课堂或养生保健讲座,督促在学生中举办形式多样的有益健康促进的社团活动等。

3.3 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及中医药干预在中医体质辨识及亚健康测评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根据中医体质类型建立辨质防治方案,纠正体质偏颇,指导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调养。针对亚健康评测分型,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用中医多种养生方法进行干预,从而达到相关疾病预防的目的。

3.4 依托数字校园初步构建中医健康管理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实施动态管理。

4 研究意义

从中医体质辨识角度入手,研究大学生健康状况(包括躯体、心理、社会适应力方面)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大学生亚健康人群为健康管理的主要对象,以比较系统的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对大学生健康信息分类提取、评估,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偏颇体质大学生人群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探讨适合大学生的中医健康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根据中医理论对大学生这一年龄阶段人群的生理特点认识,针对大学生人群特殊社会角色特点,帮助他们建立起早预防、早诊断、早干预的健康管理的正确认识,降低个人的健康风险和疾病发生率。其意义不仅是关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关乎个人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1]屠春雨,邢超,何炳福,等.绍兴市青少年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2):1409-1412.

[2]李勇杰,苟定帮,严欣,等.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4):334-337.

[3]谢学明,钟远声,陈哲妮,等.广东省10所高校大学生亚健康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06-607.

[4]于瑞丽,张秀英,赵彦惠,等.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干预对策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1):3073-3074.

[5]任萌.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分析及其中医调摄[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4):226-227.

[6]陈晶,魏敏,戴红芳,等.亚健康大学生中医体质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1):1488-1489.

[7]彭玲,张继红,朱于芳.建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的体会[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2):183-184.

[8]黄建始.美国的健康管理:源自无法遏制的医疗费用增长[J].中华医学杂志.2006,21(12):5.

[9]陈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2010.

[10]周盛杰,林晓洁,陈务华.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159-160.

[11]马晓峰,王琦.论体质辨识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1):2265-2266.

[12]王琦.“治未病”的中医体质辨识理论与技术[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4):193-194.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095

1672-2779(2013)-19-0135-02

苏 玲

2013-08-2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猜你喜欢

亚健康健康状况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医疗设备“亚健康”了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