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中医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特色培育研究※

2013-08-15王洪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技能型医药中药

王洪云

(云南省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山678000)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中高职高专院校着重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讲求 “实用、够用”,不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1]。然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模式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趋同化倾向,定位模糊,专业大同小异,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十分相似,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达不到学术型层次要求,也成不了技能型人才,导致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2-3]。

为此,笔者以我校省级特色专业——中药专业 (云教高 〔2011〕50号)为例,介绍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特色培育的成功案例。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药产业是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医药产业,随着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中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

为落实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文件精神,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中药人才,学校不断转变观念,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多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参加专业建设改革论证会,共同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人才培养,以及根据中药及相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并实施 “1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并完善 “三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教学过程划分为3个学习阶段,即夯实基础阶段、专业学习及技能训练阶段、顶岗实习阶段三个学习阶段,实行递进式分段教学;四个岗位群,即以中药制药岗位群、中药栽培与鉴定岗位群、中药分析检验岗位群、中药营销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学习领域,岗位能力分项培养,通过专业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和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有效实施,一是学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校内外结合,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下大力气改革、探索研究,构建出适应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四大特色实践教学平台;二是坚持执行实习前技能培训考核,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操作,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改善学校、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关系;三是大力推行顶岗实习,尤其是带薪顶岗实习,既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又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生活负担,以及部分学生的偿还国家助学贷款能力。

2 特色培育

2.1 四大特色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2.1.1 药用植物形态识别及中药真伪鉴别实践教学平台 支撑条件:校内中药标本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馆、药用植物实验室、显微形态学实验室、中药鉴定实验室;校外高黎贡山保山管理局国家自然公园 (我校省级校外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保山丝绸古道旅游商贸节大型中药材市场等。

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内实验馆、室内进行实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还可到校外基地见实习,一是通过野外见实习,强化了学生对药用植物分布特征的了解;二是到中药材市场见习培养学生对药材真伪与规格的鉴别能力,熟悉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和常用术语,掌握部分常用中药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了解中药贮存养护与其质量的关系,初步认识药材的市场营销规律[1-2]。

2.1.2 药用植物种植 炮制加工实践教学平台 支撑条件:校内百草园、中药炮制技术实验室;校外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 (GAP种植基地)、云南海瑞迪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中药材炮制加工)。

通过此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受到系统的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AP)》训练,充分认识中药材生产企业生产中药材的全过程,包括药材种 (养)殖、采收加工、饮片的传统与现代加工技术、饮片包装及仓储、质量控制等。

2.1.3 中药制药及质量检测的实践教学平台 支撑条件:校内中药药剂技术与中药制剂分析实验室、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相关实验室;校外保山市中医医院 (直属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室、腾冲制药厂 (我校省级校外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腾冲县东方红制药有限公司、云南南药梁河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

经过此教学平台的训练后,一是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药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和生产管理等;二是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剂的专项检验 (即中药制剂的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中药制剂的综合检验、中药制剂的设计性检验;三是让学生熟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毕业后,很快上岗工作。

2.1.4 医药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平台 支撑条件: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 (保山分部各连锁药店)、我校各实习医院院内药房、腾冲制药厂 (营销策划部)、腾冲县东方红制药有限公司 (营销策划部)、云南南药梁河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营销策划部)、云南海瑞迪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营销策划部)等。

锻炼学生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医药市场的营销战略、环境分析、调查与预测、营销渠道、产品策略、医药经营管理与GSP、医药促销技术等,最终培养学生市场营销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2.2 发挥区域优势 人才培养融入少数民族医药元素 高校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地域性,因此,在办学过程中应充分依托地方发挥区域优势,打好地方品牌,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建设特色专业、培养特色人才。

我校地处云南西南部的保山市,市内有以 “世界动植物南北交汇走廊”、“物种基因库”的美誉名扬世界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是全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之一,1992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评定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保护区,2000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同时,这里也是民族迁徙与融合的走廊,傣、傈僳、怒、回、白、苗、纳西、独龙、彝、壮、阿昌、景颇、佤、德昂、藏等15个少数民族30余万人定居于此。

高黎贡山独特的地质地貌孕育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独特的地域造就了独特的民族和民族文化和医药文化。云南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以彝族医药为主干,汉、傣、藏医药为分支,苗、壮、白、纳西等民族医药为辅的疗效独特的云药文化体系。

因此,我校作为一所承担培养中医药技能型人才的云南地方高校,优势得天独厚,也及时、充分把这些优势运用到中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多门少数民族医药的选修课;在中药学、中药化学技术、中药药理学和中药药剂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把民族医药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案中,或举行专题讲座等,使专业课与民族医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3 施行 “双证书”制度 从学历层次看,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毕竟是低学历人才。作为中药专业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药调剂、生产、销售等工作。同时,我校为 “云南省第236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双证型”毕业生的培训、鉴定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施行 “双证书”制度,保证学生带着从业资格证书毕业,深受用人单位青睐。

通过上述的分析,无论各高职高专院校坐落于何地,都应依据地方特色,利用区域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特色人才。

[1]吴志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培育思路初探[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1):132-134.

[2]赵宝林,李端,黄丽萍,等.“工学结合”中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58-159.

[3]张剑.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培育的路径选择[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32(4):411-415.

猜你喜欢

技能型医药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传统医药类非遗
“中药零食”怎么吃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