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360例

2013-08-15万春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9期
关键词:外涂阳气穴位

万春根

(江西省新建县中医院,新建330100)

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360例

万春根

(江西省新建县中医院,新建330100)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总有效率为93%。结论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九贴;穴位;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其患病率明显升高。这些疾病具有反复发作、渐进加重的特点,危害人民健康,也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减少这些多发病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延缓病情进展是中医药探讨和发展方向。我科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冬病夏治三伏配合三九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观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9~2011年本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共360例,其中男198例,女162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78岁;病程短者7个月,最长者48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62例,支气管哮喘10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48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87例,过敏性鼻炎6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按4∶4∶2∶2∶1比例共研细末,过100日筛,以适量鲜姜汁调成膏状,密封保存备用。

1.2.2 贴敷穴位初伏(一九):风门(双侧)、肺俞(双侧)、心俞(双侧)、天突。中伏(二九):定喘(双侧)、脾俞(双侧)、志室(双侧)、膻中。末伏(三九):膏盲俞(双侧)、胃俞(双侧)、肾俞(双侧)、中脘。

1.2.3 贴敷方法将预先准备好的药物用鲜姜汁调成膏状,置于专用的穴位贴敷胶布上,在相应的穴位上贴敷。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一般儿童贴0.5~2小时,成人贴2~4小时后取下,以患者感觉轻微灼热感为度。每年夏季从入伏第一天开始,每次间隔时间为10天,连贴3次,连贴3年。冬天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次间隔时间为9天,连贴3次,方法和穴位同三伏贴敷的方法,连贴3年。

1.2.4 贴敷后的注意事项及皮肤反应处理贴敷当日禁食生冷、牛羊肉、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穴位贴敷药物后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正常可出现潮红,灼热感,异物感,小水泡等反应,可以不进行处理或者予湿润烧伤膏外涂。如果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等现象,属于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如皮肤红肿的可外涂黄芩油膏等缓解刺激;皮肤水疱、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并涂擦红霉素软膏、万花油等;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严重者可口服抗过敏药物;出现全身症状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可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处理。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学测量表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中医临床体征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有效:中医临床体征好转,症状积分≥30%;无效:中医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30%。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本组病例360例,治疗3年后根据本病易发季节进行随访一年。

2.2 疗效显效216例,有效119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93%。

3 讨论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伏天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此时贴敷,药力更易直达脏腑,而可达到激发正气的目的,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阳气旺盛而未发病的季节,通过中药敷贴方法进行治疗和调理,以减轻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和病情,从而促进康复。冬病夏治是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因正气虚弱,感受风寒而诱发,且常于冬季发作和加重,称为“冬病”。冬病夏治根据中医学“天人相应”、“春夏养阳”

理论,在夏季三伏天治疗可以“两阳相加”,温补人体的阳气,阳气盛则疾病去,使人体自然康复。夏季伏天外界阳气最盛,人体腠理开泄,“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此时对呼吸系统患者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最易刺激穴位,促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因此我们选择一年中阳气最盛、天气最热的“三伏天”为本病最佳治疗时机。“冬病夏治”应合了“天人相应”。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在人体开泄、荣卫通达,便于药物吸收的夏季,运用温热散邪药物以扶助正气,祛除内伏寒邪,故称“夏治”。可以减少冬季疾病发作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但有些病人通过治疗后疗效满意但远期疗效不巩固,我们根据“天人合一”学说理论,到了冬至这一天阳光直射在地球南归线上,这一天日照时间最短,也就到了数九天,外界气候最冷,体内阳气最弱的时候,但从这一天开始以后,日照时间一天天增加,也标志着阳气开始恢复。《黄帝内经》指出:“冬至一阳生”体内阳气开始回升这一原理,考虑到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体内阳气不足,痰邪内生,痰随阴气上升,上犯于肺而发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时“痰邪”最盛,阳气最弱,如果这时采用祛痰药,同时重用补助阳气的药物,以化痰开窍。选用一定穴位,通过经络直达脏腑,驱痰外出,就能起到巩固疗效,根除病源的目的。笔者自2009年以来,在冬季三九天与夏季三伏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经过临床系统全面观察,认为其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更稳定。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055

1672-2779(2013)-19-0078-02

杨 杰

2013-08-08)

猜你喜欢

外涂阳气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夏季穴位养心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板蓝根注射液新功用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新功效
内服外涂联合治疗单纯疱疹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