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失眠症病因病机浅析

2013-08-15张晓娜李洪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失眠症安神阴虚

周 铭 张晓娜 田 欣 李洪燕

(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保定071000)

糖尿病失眠症病因病机浅析

周 铭 张晓娜 田 欣 李洪燕

(河北省保定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保定071000)

糖尿病失眠症;病因病机

糖尿病是一组复合病因所致的代谢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由于慢性高血糖导致脑动脉硬化、微循环障碍、脑组织供血不足、神经元和神经纤维损伤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等复杂的病理生理原因,极易引起失眠,并致血糖难以控制。我们知道,西医治疗糖尿病并失眠症大多采用一些镇静、催眠剂等,长期应用此类药物容易出现成瘾性,且药物剂量越用越大,不可避免出现毒副反应。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失眠症如果辨证准确,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传统医学认为阴虚燥热是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性为本虚标实,人体阴阳表现为不平衡,阴阳失交,心神不安而易发生失眠。失眠,在中国文献中称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中医认为,人的正常睡眠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入睡状态;反之,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因此,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转化的结果。正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中谓:“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这种规律的破坏,可导致不寐的发生。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机体气血失和是失眠症产生的关键。我在临床中发现消渴失眠症的病因不外乎精神过度紧张,思虑过度,耗伤心脾,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痰湿阻滞,气机失畅或久病耗气伤阴,气虚血瘀。以虚证、或虚实夹杂为主,实证较少。现简介如下。

1 虚实夹杂证

1.1 痰火扰心 此类患者多形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临床表现:除失眠外,多伴有痰涎壅盛的表现,如:痰多、痰粘、不易咳出,纳呆,四肢困重、大便不爽等,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此类患者常同时患有胸痹(冠心病)、中风(脑血管意外)、眩晕(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等病症。病机是肥满之人,本已脾虚痰盛,平素嗜食肥甘,更碍脾生痰。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痰浊壅盛,日久化热,痰火扰心,导致不寐。与《景岳全书·不寐》所论“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此类病例脾虚为本,痰火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临床常用黄连温胆汤、二陈汤、礞石滚痰丸加减。

1.2 气阴两虚夹瘀 此类患者多在消渴后期,气阴两虚兼血瘀。临床表现:除失眠,多伴有瘀血的表现,如头晕头痛、心悸健忘、面色萎暗,四肢末梢不同程度的麻凉感,舌质黯,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涩。病机是消渴病日久,即“久病必有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血瘀可致心神失养,不寐。常用百合地黄汤和抵当汤加减。

2 虚证

2.1 肝肾阴虚火旺 清《冯氏锦囊养卷十二·杂证·方脉不寐合参》提出“壮年人肾阴强盛则睡沉熟而长,老年人阴气衰弱,则睡轻微易知”,指出不寐的病因与肾阴的盛衰有关。糖尿病病程日久,热邪伤津而致阴虚火旺,虚火扰心,属少阴热化,阴虚邪火并存。临床表现: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治以滋阴降火、除烦安神。临床常用黄连阿胶汤加减。临床上常配用酸枣仁、五味子。酸枣仁内补营血安神志,外敛营阴止虚汗,为宁心安神、固敛虚汗之要药;五味子敛肺滋肾、止汗止渴。二药相配,一走肝经,一走肾经,内收外敛,增强除烦安神之力。对黄连阿胶汤的功效,成无己说:“阳有余以苦除之,黄芩黄连之苦以除热;阴不足以甘补之,鸡黄阿胶之甘以补血;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热。”

2.2 心脾两虚 虚热内扰 脾主运化,统血藏意。脾气生化无源,气血不能濡养心、肝、二脏,君象火旺,可致不寐。这与《素问·厥论》“太阴之厥,则腹胀满,后下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相合。脾主思,思虑过度,可使脾气升降失司,形成气结或气滞,亦可形成不寐。与《类证治裁》所论“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一致。脾藏意,意不内守,则心为所动。在五神的整体协调关系活动中,脾胃起着“枢纽”作用。凡影响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均可导致心神失用而生不寐。此类患者多形体消瘦、多愁善感。临床表现:除失眠外,多伴有心悸、心烦易怒、头晕、乏力等,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病机是思虑过度,耗伤心脾,阴虚血少,虚火扰心,导致不寐。常用归脾汤加减。

3 实证

实证多因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等,有的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怒伤肝,肝失调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治疗应以疏肝泄热,佐以安神。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糖尿病患者或因饮食寒热不调、或因暴饮暴食,恣啖酒肉油腻导致脾运不及,运化无力,则水谷停滞而为食积。即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饮食所伤,纳运不调,升降失司,而致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气吞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临床上多用保和丸消食和胃,化积消导。积消胃和则眠自安。若症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身热心烦、口干口臭、腹胀或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可用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加减通腑泻热,除烦安神。胃痞满者可用枳壳、香附、砂仁、莱菔子等以消胀除满,随证治之。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71

1672-2779(2013)-05-0107-02

张文娟

2013-02-10)

猜你喜欢

失眠症安神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分清安眠药与安神药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