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抗毒素不用做皮试注射的方法研讨
2013-08-15司国英
乔 莉 司国英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呼吸肾内科,承德 068450)
破伤风 (TAT)是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特异性感染。除可能发生在各种创伤后,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等。芽孢广泛分布在自然界,误入伤口在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释放出TAT痉挛素及TAT溶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全身肌肉强制性收缩,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做好预防相当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60例病人中男172例,女78例;最小8岁,最大62岁;无过敏史,没有注射过TAT。
1.2 方法 取一支1500UTAT,加0.9%生理盐水至1ml。取0.1ml加生理盐水至1ml。消毒后缓慢肌注,观察20分钟,无过敏症状,将余量加0.9%生理盐水至5ml,以每分钟500U速度肌注。肌注中询问病人有哪些不适感,肌注后继续观察30分钟,有报导皮试阴性无过敏史,先注射皮试余液0.9ml,观察15分钟,患者无不适症状将TAT余液稀释成4ml。按常规肌肉慢慢注射时间1~2分钟[1]。
1.3 护理 准备好抢救药品,抢救物,如开口器、舌钳子、氧气、吸痰器、呼吸机、气管切开包等,一旦过敏立即组织抢救。注射过程中仔细询问,密切观察病人的表情。优点:时间短,全程只需50分钟,减少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医疗废物的产生,增加病人用药机会。
2 结果
通过260例病人用此方法注射TAT观察,没有出现过敏反应。
3 讨论
TAT是一种免疫马血清,为直接抗体,进入机体能中和TAT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毒素,从而达到预防TAT的目的,TAT皮试阳性也要脱敏注射。TAT是一种生物制剂,保存条件直接影响药品质量,最适宜的保存条件是2~8℃的干暗处,低温贮藏可增加其稳定性,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变性导致过敏物质增多[2]。有人认为2次肌注方法不妥[3]。有2例病人TAT皮试阳性,给脱敏注射,在第一次肌注5~8分钟后发生过敏休克经积极抢救痊愈出院。
从这2例病历上看患者是在第一次注射时出现的过敏,与我们的方法首次注射量是一样的,所以我个人认为2次肌注对病人有利,值得推广。原因①省去了做皮试操作步骤。②首次注射也是按教科书规定的脱敏剂量。③首次注射即便是过敏也并非是冒险,属于预料之中的,因为没违反操作原则。④全程时间短,用药早,病人痛苦少。
TAT潜伏期长短不一,通常7~8天,也有长达数年或数月,短则2~4小时,有些患者就医不方便,从外伤到医院就要1~2小时,有时当地治疗不了再转院,耽误时间会更长,早期注射能减少TAT的发病机率,传统的TAT皮试后阳性率明显高,而这种方法必须做脱敏注射,不利于急诊救治[4]。
TAT是预防破伤风的首选药。从临床观察上看皮试假阳性率极高,有报导阳性率71.6% ~99%,假阳性率61.7% ~75%[5]。皮试意义不大,因为不管阳性或阴性都得注射TAT。关键是看首次注射有没有过敏反应。脱敏前详细询问过敏史、病史。
学龄前有过敏史,注射过TAT,饮酒后等不用此方法。因为酒后患者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导致体内乙醇代谢物乙醛蓄积易导致过敏[6]。TAT具有抗原性,其反应机理多数为Ⅰ型变态反应。过敏的原因是再次接触过敏原引起的。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一旦发生过敏会造成呼吸困难,脑缺氧,愈后可能影响智力,易引起医疗纠纷。
[1]黎清,谭娅菊.TAT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J].右江医学杂志,2008,36(3):56-57.
[2]王新兰,张志秀,薛新芳,等.护理干预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131-132.
[3]王子秀.对 TAT 新用法的看法[J].山西护理杂志,2003,3(14):94.
[4]许水梅,王秀珉.TAT注射方法的改进与探讨[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05,15(104):1423.
[5]郑艳,涂素华.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18(14):379.
[6]石慧,袁春风.影响TAT皮试结果原因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4):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