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在混合痔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2013-10-08林晶林娜刘娴叶珍王晓霞林霞
林晶林娜刘娴叶珍王晓霞林霞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福州 350003)
2009年全国肛肠病普查结果表明,肛肠病的发病率为59.1%。混合痔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男女均可得病,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采用手术治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术后创面疼痛是混合痔患者的常见症状,而术后排便出血、水肿、分泌物多,不仅会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亦会加重疼痛的程度[1]。目前临床上常应用镇痛药物或镇痛泵等方法进行术后止痛,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成瘾性等。我科自2012年1月以来将穴位按摩及艾灸在本科室进行推广,并应用于混合痔术后的镇痛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住院患者200例,均符合混合痔诊断标准[2],并排除合并有肛裂、肛乳头瘤等能引起疼痛而影响疗效判断者及伴有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者;均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其中男119例,女81例;年龄16~58岁,平均 (32.7±7.3)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术式、麻醉方法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予健康宣教,术后常规给药、换药等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采用艾灸穴位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艾灸方法:用艾条 (由艾叶、藿香、降香、香附、高良姜、白芷、陈皮、丹参、雄黄等11味中草药配制而成),采用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相应穴位,距皮肤2.5~3.0cm左右的距离施灸,至局部皮肤发红,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一般每穴灸5min。施灸时间:手术当日待局部麻醉消退后,术后第1日至术后第4日共5天;每日换药前、换药后;选穴:主穴选会阳、长强、承山,经辨证分析,湿热下注型配阳溪,脾虚气陷型配百会,气滞血瘀型配血海,风伤肠络型配足三里。②穴位按摩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按压穴位,手法由轻到重,使之产生酸、麻、胀、痛、热的感觉,每穴每次按压5min,配合艾灸同时进行。对照组术后疼痛者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应用氨芬羟考酮片1片,bid,双氯酚酸钠栓纳肛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采用直观模拟量表法 (VAS)[3]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即1条10cm长的标尺,用数字0~10表示不同的疼痛强度。正面两端分别代表无痛 (0cm)、最痛(10cm),病人在背面标出最能代表自己当前疼痛强度的点。测量0到标出点的距离,即为疼痛强度的评分值。根据评分值将观察指标设定为4个等级:无痛 (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 (4~6分),重度疼痛 (7~10分)。疼痛患者自行用直观模拟量表法打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及3d的疼痛情况,并记录积分。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显示,术后1d的疼痛情况分布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3d治疗组疼痛以轻度为主,而对照组则以中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积分比较 (±S)
3d治疗组组别 例数 术后1d 术后0.048 0.000 100 4.41±1.82 3.33±2.11对照组 100 4.92±1.80 4.53±1.91 t-1.994 -4.219 P
表2显示,术后1d、3d治疗组的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有3例在服用了氨酚羟考酮片后出现轻微的恶心欲呕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术后疼痛病理基础首先是手术时局部组织和神经损伤,进而是损伤后释放的炎症介质即“疼痛因子”。肛肠术后由于肛管的特殊解剖位置、手术后炎性介质的释放,排便、换药等对创面的刺激,均会导致术后创面疼痛。老年病人甚至会诱发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率失常[4]。中医学认为,疼痛是机体局部气血凝滞阻塞,不通则痛,主要是气滞血瘀。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及人们对祖国传统医学的认识,大部分患者开始主动接受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临床针灸的主要部位。穴位按摩通过局部刺激,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疾病、保健强身。艾灸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穴位按摩并联合艾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上述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混合痔术后的疼痛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艾灸疗法和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和价格低廉的特点,经过必要的培训后,普通护理人员均能掌握,操作简单,卫生经济学效价比高,值得推广。
[1]许达薇.混合痔术后理疗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09,1(19):4.
[2]李小萍,王克芳,段功香.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2.
[3]李漓,刘雪琴.选择适合患者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50-51.
[4]严相默.术后镇痛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6):36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