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的建设维度与实现保障

2013-08-15裴秋芬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中国梦民主特色

裴秋芬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0)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从党和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从新闻媒体到街谈巷议,“中国梦”成为脍炙人口的高频词汇。为什么中国梦成为举国上下热议的焦点,为什么亿万人民对实现中国梦信心备至、翘首以待?探究中国梦的历史渊源、深刻内涵和美好愿景,我们不难发现,顺应时代诉求、民意呼唤的“中国梦”不仅包含着对繁荣富强、广泛民主、文明昌盛、民生幸福、美丽和谐的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更是将整个国家、民族的关注和期待汇聚成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合力,从而形成新的历史超越。着眼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统筹规划,扎实构筑起实现“中国梦”的建设维度与实现保障,让中华儿女激情飞扬的中国梦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美好现实,成为中国人民的福祉。

一、经济建设:铸就实现繁荣富强之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中国梦是国家繁荣富强之梦,持之以恒地大力发展经济为实现繁荣富强之中国梦铸就坚实的基础,也唯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才能拥有实现梦想的硬实力。十八大报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众所周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我们党谋划发展的一时之计,而是我们党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做出的正确抉择,是我们党经过新中国60多年持续探索和改革开放30多年伟大实践从而形成关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稳固社会主义制度,凸显社会主义优越性,才能更好地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才能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尽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繁荣富强之中国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带领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胆识探索出一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之路,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宏基伟业。之所以这番实践探索能够取得伟大的胜利,是因为我们党把握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基本方针。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中国的一切事情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提法不仅延续了自八大以来党对国情的一贯认识,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因为这一现实国情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阶段,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举措。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这种改革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没有经验可循,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要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以更大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们要直面当今中国和世界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强大驱动力,为实现中国梦注入更多的硬实力。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革命一次次驱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促进了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党正是敏锐地把握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部分,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得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功。

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与实践,今日中国之发展,无论在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模式,还是发展面貌等方面,相较昔时之中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始终不变的是,无论在怎样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不动摇,“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既要深刻把握发展规律,又要不断加快发展之进程,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既要勇于探索、实践创新,又要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矛盾与特征,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深意,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经济建设,铸就实现繁荣富强之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二、政治建设:指引实现广泛民主之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广泛民主之中国梦,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指向,是我们坚定不移、大步迈进的正确道路。“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保证,更明确指引了实现广泛民主之中国梦的正确方向。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扩大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马克思满怀热情地预言,人类社会历史“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民创造历史,民主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工具,真正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唯有社会主义中国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实现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最大的特色和优势。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也标榜“主权在民”,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他们所谓的民主只能是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只能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其目的仅在于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和政体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90多年来党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人民民主始终是我们党高扬的光辉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将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推向前进。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关键举措;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是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和节奏,才能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总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坚定不移、大步迈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正确方向,是团结亿万人民努力奋斗,实现广泛民主之中国梦的根本方向。

三、文化建设:凝聚实现文明昌盛之中国梦的精神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既继承人类宝贵精神成果的优秀文化,又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先进文化,具有强大的科学性、鲜明的时代性和浓厚的民族性。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文明昌盛之中国梦的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毋庸置疑这种先进文化易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从而“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同时,强大的文化创造活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种多样、层出不穷,只有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坚持对文化进行创新,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才能永葆自身的特色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不断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党一贯重视先进文化建设,党的历代领导人无不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作出过重大指导和贡献。无论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化“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三贴近”和“两手抓”,还是江泽民同志倡导的重视文化软实力竞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一次次掀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表明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视程度和建设决心。十八大再次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并用了整章的篇幅全面分析了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明确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我们党始终高举先进文化的光辉旗帜,坚持走中国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既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又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的前沿;既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人类文化传统,又积极吸取时代精华和创新精神,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发展和繁荣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强大的文化吸引力和感召力,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文明昌盛之中国梦凝聚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社会建设:构筑实现民生幸福之中国梦的强大保障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全部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变体现了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郑重承诺,更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和信心。党成立90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与巨大牺牲,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与追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日新月异的历史性巨变,更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气魄与力度;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飞速增长,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社会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繁荣富强之中国梦、民族复兴之中国梦已经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与此同时,我们党更加凝心聚力、孜孜以求的是民生幸福之中国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同志三个“共同享有”铿锵有力地道出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个体的人生理想、成长进步、全面发展的重视和尊重,凸显了“发展靠人民、发展为人民”的执政理念,更是进一步将国家梦、民族梦与个人梦连接起来,让中国梦更加有血有肉、可亲可感,中国梦不仅意味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更意味着民生幸福。

加强社会建设,增进民生幸福,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这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尖锐凸显期,在改善民生和管理创新中加强社会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民生幸福”的中国梦的意义尤为重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人民热切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这些关乎民生的最直接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应是我们的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加强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下才能持续进行、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没有相应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等制度相配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都难以实现。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统筹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探索、建立、健全关乎群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机制、保障体系,为全面建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小康社会构筑强大的保障。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社会建设的范围甚广,关乎民生幸福的方方面面,人民的需求、人民的愿景是引导社会建设的方向;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人民的愿景才是社会建设的根本。成就个人之梦,融汇民族之梦,实现国家之梦,让梦想的力量关照社会现实,蔚为壮观的中国梦既是“强国梦”、“复兴梦”,更是“幸福梦”。

五、生态建设:塑造实现美丽和谐之中国梦的逻辑必然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从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到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律的认识进入新境界、达到新高度;显示了我们党深切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新调整、新安排;更展现了我们党站在历史和未来的制高点上,着力塑造美丽和谐之中国梦的逻辑指向和必然抉择。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显然,实现美丽和谐之中国梦绝非轻易之举。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使我国的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当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腰包逐渐鼓起来以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财富的丰富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全部内容,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相对减弱,而对清新的空气、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洁净的饮水、宜居的环境的需求则越来越迫切,这些才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实际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规划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十八大报告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发展战略,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实现路径,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发展谋划和安排部署,表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然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之根本方略,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持久国策。

建设生态文明,塑造美丽中国,是我们党为避免陷入发展困境所做出的主动选择,也是我们党在社会转型期谋划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抉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要放弃对物质生活的创造与追求,回到原生态的那种简陋的生活方式,而是要超越和扬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全面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既有金山银山、又有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这条道路,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这条道路,既考虑眼前利益,又兼顾子孙后代的利益。从理论意义而言,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塑造美丽和谐之中国。从实践形态来说,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环境之美,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相信在我们党的科学部署和英明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更加努力地节约资源,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实现美丽和谐之中国梦必将为期不远,指日可待。

总之,“繁荣富强、广泛民主、文明昌盛、民生幸福、美丽和谐”之中国梦是“富强梦、复兴梦、幸福梦”,这样伟大的梦想属于国家、属于民族、属于人民;这样伟大的梦想必将引起中华民族对自身责任和使命的热切关注,激发中华儿女走向伟大复兴的高度自觉;这样伟大的梦想也必将将整个国家、民族的关注、期待汇聚成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合力,从而形成新的历史超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http://www.gov.cn/ldhd/2012-11/19/content_2269332.htm.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习近平.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3/0317/c1003-208163 80.html.

猜你喜欢

中国梦民主特色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特色种植促增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