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根据地党的纯洁性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2013-08-15肖小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纯洁性井冈山斗争

肖小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务部,江西 井冈山 343600)

注重自身的纯洁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政治优势所在。早在1923年11月党的三届一中执委会上,就郭平伯等人的违纪情况进行通报,并根据党章规定,决定开除他们的党籍,这是党组织第一次对违纪党员作出处理。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从实际出发,根据斗争的需要和广大党员的实际,通过党内教育、制度建设、组织整顿等措施,探索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纯洁性建设的实践,为中央苏区、延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历史背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迫切性

(一)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动摇了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军民的生活十分艰苦,不仅要面对残酷的战斗,而且物质条件十分恶劣,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严重匮乏。毛泽东如实描述当时的情形:“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作战一次,就有一批伤兵。由于营养不足、受冻和其他原因,官兵病的很多。医院设在山上,用中西两法治疗,医生药品均缺。”[1](P64-65)在这样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难免会使一些党员干部对革命前途失去信心,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动摇。“红米饭,南瓜汤,餐餐吃得精打光”及“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之所以能够迅速在红军和群众中流传,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艰苦的物质生活动摇根据地军民的理想和信念。如何使广大党员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是当时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以农民为主的党组织天然地带有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杨克明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写到:“永新……党员的成份大多数是农民……;莲花??党员成份也多数是农民;酃县……党员成份多农民;遂川,……其中大半是农民;宁冈,……党员多数为农民。”[2](P271-272)地处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是典型的原始的农业经济,有些地方还处于刀耕火种状态,小农意识特别浓厚。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这些小农意识也就不可避免地带到党内,造成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滋生蔓延,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从而削弱了党的战斗力。

一是宗族思想严重。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无论那一县,封建的家族组织十分普遍,多是一姓一个村子,或一姓几个村子,非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村子内阶级分化不能完成,家族主义不能战胜”,“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1](P69-74)以根据地的核心县委宁冈县为例,担任组织部长的刘克犹、宣传部长的刘辉霄,都是县委书记龙超清的姐夫[3]。受宗族观念的影响,导致分田运动中“大姓分好田,小姓分坏田,强房分好田,弱房分弱田”,给土地革命带来了危害。

二是地方主义思想严重。边界“各县之间地方主义很重,一县内的各区乃至各乡之间也有很深的地方主义。”[1](P74)因为这种狭隘思想的存在,一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在工作上不互相配合,只顾自己地区的局部利益,而“地方主义在永新特别严重”,“如去年永新县要脱离特委而独立,其地方观念、保守思想、自由傲慢的劣根性亦是很多的”。[2](P274)

地方主义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土客籍矛盾。“这种土客籍的界限,按道理是不应引到被剥削的工农阶级内部来,尤其不应引到共产党内部来。然而在事实上,因为多年遗留下来的习惯,这种界限依然存在。……时常发生无谓的斗争。”[1](P76)有的地方甚至“土籍一个党,客籍一个党”。

三是主观主义色彩“深厚”。毛泽东同志尖锐指出:“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1]P91

(三)党组织大发展期间许多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党内。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之初,因边界各县的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党的基层力量十分薄弱,一些地方“只剩下若干避难藏匿的党员,党的组织全部被敌人破坏了。”[1](P73)为了迅速恢复和壮大党组织,当时采取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简化组织程序,有些地方甚至“入党仪式都没有过”。1928年5月边界党的“一大”以后,特别是龙源口大捷后,边界进入全盛时期,面积达7千余平方公里,人口达50余万。与此,井冈山党组织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这时,党的组织公开,各地召开群众大会,挂起公开征收党团员的牌子,由群众报名参加。有的还采取“串连发展法”或“拉夫式”的方法发展党员。顿时,边界各县党员数量猛增,党员数量达万人以上。许多投机分子趁机混入党内,造成了党内机会主义的漫延,一部分党员无斗争决心,害怕和不愿投入艰苦的斗争中去,敌人来了则躲藏到深山中去,还美其名曰“打埋伏”;要么主张一拼了事,“流于盲目的暴动。”杨克敏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里写到:“只有数量的好看,而不能斗争。”[2](P274)

二、历史经验——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主要做法

鉴于上述情况,边界党组织认为,“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其趋向是会犯错误的。”[1](P77)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通过党内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组织整顿等措施来纯洁党的队伍。

(一)加强党内教育培训,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奠定思想基础。如何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通过教育培训,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为党保持纯洁性奠定思想基础,是当时党的纯洁性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决议案中指出,目前对党员的训练工作,“应竭力铲除一般同志的机会主义思想和封建小资产阶级思想,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人生观”。[2](P193)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为提高党内教育培训效果,毛泽东等领导人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采取了多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一是上政治课。通过集中教育,有针对性地向党员及红军官兵讲授阶级斗争史、革命发展史、政治时事。二是召开会议,组织党员学习讨论。讨论的主题有:“共产党员应具备什么条件”、“怎样起党员的作用”、“盲动主义、机会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命令主义是什么”、“怎样肃清残余”、“党的铁的纪律作何解释”等。这一方式后来被写入《古田会议决议案》的“十大教授法”。三是开展谈心活动。即针对那些有思想偏向、工作不安心、思想动摇的个别同志的思想情况和行为开展思想交流,以他们心中的疙瘩、疑问,纠正他们的思想偏差。四是发挥榜样的力量。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身先士卒,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和影响其他同志。

在教育内容方面,针对“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1](P85)为此,在党内必须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彭德怀、陈毅等领导都亲自到训练班讲课,讲授马列主义基础知识、苏联十月革命经验,讲党员是干什么的,讲党员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讲怎样才能做一个共产党员,讲共产党员怎样起作用。湘赣边界特委还编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教育材料。

1928年“三月挫折”后,部分党员信念动摇,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出现了叛变、逃跑、反水的现象。为鼓舞大家的士气,坚定大家的信念,毛泽东决定部队在酃县中村进行休整,期间毛泽东亲自给大家上政治课,进行革命形势教育,宣讲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八月失败”后,因为“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及“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等带悲观情绪的“玩笑”话再度在党内、军内泛起,为澄清大家的混乱思想,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又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长篇论述,用充满诗意和激情的语言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拨开了大家思想的迷雾。

(二)密切党群关系,树立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初上井冈山时,部队衣衫褴褛,“每到一处,老百姓往往是十室九空,除留有少数老年人以外,很难见到青壮年人”。[4](P197)“群众毫不懂红军是什么东西,甚至许多把红军当作土匪打。”[2]P369为迅速改变这一情况,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拥护,当时除加强党的宗旨、主张宣传外,毛泽东还特别注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求红军宣传队的官兵做工作时,要放下官架子,见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碰到雇农要讲雇农话,碰到中农要讲中农话,碰到商人要讲商人话,碰到工人要讲工人话。[4](P77)

对边界一些党组织脱离群众的不良现象,毛泽东进行了严肃批评,说“有的只偏重机关工作,犯了与群众隔离的错误”,“不愿意艰苦地做细小严密的群众工作,只想大干,满脑子充满着唯心的幻想;有的借口事情忙,实际上是不愿意接近群众,又怕群众批评。”[2](P192)要求党的领导机关和党的干部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命令主义,即不考察群众觉悟程度,不考虑群众实际需要,主观武断,强迫群众实行;二是尾巴主义,即党的干部不是站在群众的前面领导群众前进,而是在一边评头品足,冷嘲热讽,甚至干扰群众的革命行动。

(三)建立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党内监督机制。湘赣边界党的“二大”决议案中强调:“‘铁的纪律’为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精神,只有如此,才能抑止党走向非无产阶级的道路。消灭机会主义分子,洗刷不斗争的腐化分子;只有如此,才能集中革命先进分子的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壁垒森严、步伐整齐地成为强健的斗争组织;只有如此,才能增加无产阶级的领导力量,所以严格执行纪律为改造建设党中央的重要工作。”[2](P189-190)

井冈山斗争时期,除了颁布了众所周知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外,还加强了民主制度建设,建立了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日常管理等制度,对纪律的执行情况实行检查督促。

“支部建在连上”原则。1927年9月底,秋收起义部队在进军井冈山之前,在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班、排设党小组,连以上设立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整个部队由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原则,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三湾改编”既是一次组织的整顿,也是一次思想、作风和纪律的整顿。

民主集中制度。井冈山斗争初期,由于湘赣边界缺干部,毛泽东等领导人既管地方党又管军队党,既要应付行军作战又要指导地方各项建设,出现“个人专政,书记独裁”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通弊”,边界党建立了巡视员制度,同时扩大党内民主,一切政策都需经党内讨论。后来,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对此总结为:“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及“发动地方党对红军党的批评。”[1](P65)

党代表制度。红军党代表制度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一项重要制度。井冈山斗争时期制订的《党代表工作大纲》涵盖了“军队方面、民众方面、党的方面、做报告、民众的调查”五个部分,强调“党代表是代表党在军中工作”,“党代表应为各同志模范”,“党代表的一切言论和行动,均需站在党的观点上”,“党代表在军队中,在民众中,均在党的指挥之下,积极发展党和团的组织,并使党和团为群众核心。”[5](P245-246)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党代表在后来改称为政治委员。

(四)厉行“九月洗党”,进行组织整顿。1928年8月“八月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势力窜回根据地,实行疯狂的报复。在这种环境下,一些党内投机分子纷纷“反水”,带领白军大肆烧杀,党组织遭受了严重破坏。“白色恐怖一到,投机分子反水,带领反动派捉拿同志,白区党的组织大半塌台。”[1]P74-75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和边界特委毅然决定:“九月以后,厉行洗党。”

“洗党”的重点区域是永新、宁冈两县。因为这两个县党员数量最多,除了在大发展时期混入了不少投机分子以外,地方主义、土客矛盾等问题也特别突出。清洗的主要对象是:凡有亲戚在国民党反对派那边做事的、当兵的、不服从指挥的、不愿干革命的、社会关系不好的、投机分子、流氓、吃鸦片的党员。“洗党”的主要措施是:将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对党员重新登记。先由各支部将名册送区政府,再由区政府汇总,报县委。农民党员都发了党员证,知识分子入党须上级批准。凡属清洗对象,不宣布也不通知,也不分配新的工作任务。对犯错误的党员,先进行帮助教育,并根据所犯错误的程度,给予党内处分。

在洗党过程中,党组织由公开状态重新转入秘密状态,以便党组织更好地保全力量,更有成效地开展对敌斗争。“洗党”后,党员人数只剩下五千多人,虽然数量大为减少,但战斗力反而增加。通过这次洗党,清除了阶级异己分子和投机分子,纯洁了党组织,提高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湘赣边第三次反“会剿”中,许多党员坚持秘密活动,转入深山老林,饮冰卧雪40余天,冻掉了手指脚趾,也没叛变革命,信念十分坚定。[3]

三、历史的启示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没有经验可借鉴,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在“九月洗党”过程中,有的地方简单地唯成份论,排斥知识分子。尽管如此,井冈山“九月洗党”是瑕不掩瑜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做法与经验,对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仍有许多启示意义。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纯洁性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自己成员的培训,党在正式成立之前就开始尝试教育培训工作。井冈山斗争时期,为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即使条件那样的艰苦、环境那样的险恶,毛泽东等领导人仍抓紧一切时机开展党内培训,统一大家思想,坚定大家的信念。当前,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部分党员的理想信念出现动摇,价值观开始扭曲。党的十八强调:“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因此,重温毛泽东的“思想建党”理论,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思想上的纯洁性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坚持质量第一,妥善处理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党组织的战斗力与党员数量没有内在的必然关系。早在1989年,江泽民就提出了“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质量”的论断。井冈山斗争时期“九月洗党”的最主要目的,是纠正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简化组织程序,党组织不纯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现已有八千多万名党员、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也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等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把社会各个阶层的先进分子争取到党内来。另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现有的党员队伍——既要严格党的组织程序,把好入口关,又要畅通出口,及时把那些蜕化变质分子及时清除党内。

(三)用整风的方法解决党性不纯洁问题,不断提升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整党整风是解决党组织不纯、战斗力不强的重要方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造。在党的历史上,先后开展了众所周知的井冈山“九月洗党”、中央苏区的廉政风暴、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三查三整”运动及50年代的“三反”和80年代的“新时期全面整党”运动。在这些运动中,在坚持教育为主的前提下,毫不留情地对那些蜕化变质、丧失先锋模范作用、无视组织纪律的党员进行组织清理。当前,党内的一些老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没有落到实处。因此,严肃认真地对新老党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和严格的组织管理,用整党整风的方法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路径。

(四)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党的纯洁性建设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常规化轨道。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等领导人把思想理论教育与制度管理结合起来,强化了党内督导机制,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士兵委员会、党代表等制度,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党的纯洁性建设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教育或惩处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用制度来监督、约束、激励、教育党员。只有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才能确保党的纯洁性建设纳入科学化、规范化、长期化轨道。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1991版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册)[C].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3]余伯流,《井冈山“洗党”与毛泽东“思想建党”原则的建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册)[C].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5]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猜你喜欢

纯洁性井冈山斗争
浅谈播音员主持人语言的纯洁性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新形势下提升石油企业党组织纯洁性的途径
以党的纯洁性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七绝 井冈山
旧政协关于停战问题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