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

2013-08-15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张 建

(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 常州 2130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趋向全方位,这需要中国共产党和我们民族具有更坚定的理论自信,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永无止境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认识坚定理论自信的意义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只有具备高度理论自信,才能保持坚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生生不息的发展活力。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创造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定理论自信。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我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坚定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新的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结果。”[1](P57-58)90 多年来,我们党总是善于与时俱进地增强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创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充分体现了一种理论自信,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更加自信地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2](P213)进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的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因此,高度的理论自信是我们党奋斗进取的重要力量。我们党正是靠着高度的理论自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2、坚定理论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推动力量

理论自信彰显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推动事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对成就自身道路的坚定信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伟大结晶。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登上以比较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志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高地,而且意味着我们要登上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地。”[3]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依托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经受住各种挑战和考验,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3、坚定理论自信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源泉

理论自信彰显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理论发展的坚定信心。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党就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风云激荡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披荆斩棘中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充分展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与提升理论自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伟大实践中实现从“理论命题”到“理论形成”再到“理论体系”的重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提供了坚定的理论指导和精神旗帜。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才能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更好地增强理论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4、坚定理论自信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

理论自信彰显一个民族、国家、政党对自身政治立场的充分肯定,对政治制度优势的坚定信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乎民心民意,顺应时代潮流,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从党的领导体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到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从建立健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的决策机制,到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才能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努力突破制约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制弊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

理论自信,是对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理论发展进程和未来的充分认识,对理论价值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是社会变革的指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我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科学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理论自信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正是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我们推动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语境的理论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体系,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高度理论自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的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就决定了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它是一个标志实践目的、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的概念,同时也就逻辑地蕴涵了它的检验方式和检验标准。”[4]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深刻转型的发展成就,不断深化了这一时期我们所秉持的历史观、价值观、主导方向、文化精神,深刻表明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一历史维度和评价尺度,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在发展中谋求发展,在改革中深化改革,是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实现历史性跨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5]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论自信,以中国的理论话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在打造中国的理论话语体系中,我们总结新鲜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植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自信

实践是理论自信的源头活水。“理论自信”既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固步自封,而是植根于深厚的实践基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源泉。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世界变革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和阐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意义,不断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推动实践升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理论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30多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华文化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瞩目,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文化、感知中华文明。我们党也“始终坚持以增进民众对中国的理解、沟通民众的感情为目的,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合作发展中,努力向世界真诚、真实地展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又充满活力、开放自信的中国,一个改革发展、文明进步、倡导建设和谐世界的中国”,[6]不断加快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大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和感召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内涵更加丰富,手段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取得了世所瞩目的丰硕成果。中华文化拥有的独特魅力和深刻价值内涵,和谐理念、重义守信、勤劳和睦等文化精髓,为解决当代世界面临的新老问题提供了新理念新智慧,为各国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新启迪。正是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中,我们融汇世界文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主题,解答好了一系列重大时代性课题,体现着显著的时代精神,表达着强烈的时代声音。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日益增强我们的理论自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昭示前进方向中增强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奋进的形象,是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清晰地表达了双重含义: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一是立足我国实际赋予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自党的十二大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鲜明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党的十八大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十八大进一步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前进的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方向,关乎党的命脉;旗帜催人奋进,关乎民族命运。这面旗帜是观念形态的旗帜,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必将使全党思想更加高度统一,使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凝心聚力,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旗帜的意义所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指引光明未来中增强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前行的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华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党的十八大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八大进一步论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八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最新认识成果。道路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道路成就斐然,理应始终坚持。这条道路是实践形态的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必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步伐,在奋力完成“两个百年目标”中,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道路的意义所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日益凝心聚力中增强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保障。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概念,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必须坚持。党的十八大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的坚定信念。理论成熟是制度坚持的前提,理论与时俱进是制度创新完善的基础。这一制度是政治形态的制度,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保障民主权利的制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进,必将能够凝聚共识、统一认识,在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不断推进党在理论上的成熟和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制度的意义所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彰显世界意义中增强理论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世界贡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象。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经验正在突破中国的地域性界限而越来越具有世界性意义,拓宽了世界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大道。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的事业是得到世界人民支持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党的十八大深刻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在国际关系中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刻包含着、始终贯穿着对外开放。这一实践是人类文明的事业,是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的进步事业。始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必将能够集百家之美,采众家之长,成就中华文明新形态和社会主义文明新成果,在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中,不断推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就是实践的意义所在。

墨子曰:“君子进不败其志,内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纵观人类历史,一个民族、国家、政党的兴衰成败,与其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面向未来,我们要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在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

[3]西安政治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自信[N].解放军报,2012-10-22(1).

[4]陶德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两个问题的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09(1).

[5]孙麾.理论自觉自信:中国学术新的思想高度[J].红旗文稿,2012(18).

[6]赵少华.把握规律·科学发展·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十六大以来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12(16).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