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2013-08-15陈苏珍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德育工作诚信

陈苏珍

(福建师范大学 软件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我国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的德育思想和人文精神更是我们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由此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德育内核的思考。当前,各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重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资源,审视传统优秀思想文化中对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有价值的合理内核,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作用十分必要。儒家伦理思想是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内容,在整个封建统治后期都占据官方伦理思想的统治地位,也是社会道德准则的指导思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在历史上不仅对东方各国的文化发展和道德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近代传入西方也对启蒙运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传统伦理思想中包含的许多德育思想对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仍有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复杂大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主要表现在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所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时代发展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我国政府早在90年代就开始在教育政策层面关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但是仅仅从政策关注的角度还不够,要真正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还需要千千万万的德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渗透进去,研究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中的德育内涵,发掘古代伦理道德教育思想精华,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中的合理内核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高校作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青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历史使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探讨传统文化伦理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对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化在德育领域的运用具有渗透性强、主观形象的特点,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寓于德育内容之中,会使道德教育的过程更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同时,传统文化在德育领域的渗透也是培养学生重视民族优秀文化、实现文化繁荣与复兴的必要途径。这就要求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把文化传承与培育民族精神贯穿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并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去,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同,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同时拓宽国际视野和胸怀。此外,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还具有覆盖面广的特点,在高校德育工作领域的运用可以扩大其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使得德育作用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

三、注重发挥传统伦理思想合理内核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传统文化极其重视德育,对“尊德性”和“道问学”有深入细致的探讨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儒家教化理论体系。“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传统文化崇尚诚信思想,强调善性的积累,认可并推崇孟子的“人皆可为圣贤”的积极教育理想,主张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观点以及所包涵的关于挫折教育的观点,都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诚信为本——学生诚信意识的树立

诚信思想是传统文化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传统文化认为诚信是为人、立身、处事的根本道德准则。诚者就是实,言行做到表里如一,不自欺也不欺人就是诚,一切荒诞欺诈等都是不诚的行为。传统文化认为要做到真正的诚要以修身为本,从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出发,做到“实其心,诚其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当前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以往德育工作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各种规章条例来规范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例如考试诚信制度、诚信还款制度等。然而要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单靠制度规范或惩罚是很难做到,根本还在于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观念,养成诚信为本的道德品性。将传统文化的诚信思想贯穿在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全过程,发挥优秀文化深远的渗透影响,可在诚信文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道德品质。

(二)积善成德——学生良好德行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缺失、不能脚踏实地、交往能力不强、团结协作精神较差等问题。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和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公共道德意识的缺失;志大才疏,常常做事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愿意做;交往能力不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团结协作观念较差。这些问题与他们之前所接受的中学甚至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和模式不无关系。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把提高升学率作为教育目标,以智育代德育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样的教育模式是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先天不足的重要原因。

传统文化伦理思想认为道德教育既要有整体性,又要有系统性,主张循序渐进地积累善性以培养人好的德行。“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教导青年人要树立起脚踏实地做人做学问的精神,对善的积累带来的就是更大的善处,对恶的积累也是如此。大善和大恶都不是一时而成的,而是有个渐渐积累的过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通过善恶积累的理论来强调对善性的养成,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劝导学生去恶向善,此乃传统文化之教化思想的朴实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引导学生积小善成大德,积小德成大善,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交往能力,树立团结协作观念,让学生踏踏实实做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三)致知力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行相资的思想历来为德育界所提倡。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知行相长,认为致知与力行二者不可偏废。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说:“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把教育的过程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部分,前面四个内容是在做穷理工夫,而笃行则是强调实践,是为学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教育当代大学生在学好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良好品德是至关重要的。

致知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各种真理和知识,力行是教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检验知识,从而获得更高更新的知识。致知和力行可以说是为学的两个阶段,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两个主要目标。儒家教化哲学注重从“穷理致知”与“笃行”这两个方面入手。真理获得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间接而来的穷理,例如通过书本等获得,另一类是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的道理。“穷理”只是完成了“博学”、“慎思”、“审问”、“明辨”的工夫。知道事物的当然之理是不够的,还必须进一步躬行实践,以完成“笃行”的功夫,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知而不行,则所学的知识无从检验也不能够发挥作用,这就没有达到高校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应有作用。反之,没有知识为基础的实践也是意义不大的。因此“穷理”与“笃行”二者缺一不可。

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且重践行的伦理思想,主张对德育对象的教育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挫折和历练来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主张用德行和历练来规范青少年的行为。这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受挫折能力有深刻的启迪。大学生只有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发展和完善人格。

四、结语

高校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当前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知善而为的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任务的重中之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思想崇尚诚信为本,在道德养成过程中注重积累善性,培养德行讲求知行合一,重视实践精神在道德养成过程中的作用,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教育资源,也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精神保证。在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发挥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中的德育内容的作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抵制西方没落和腐朽文化思潮的冲击,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有现实意义。

[1]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7/01/c_121612030_8.htm,2011-07-01.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1994-08-31.

[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朱熹.周易本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黎靖德.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德育工作诚信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