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你一对蝴蝶的翅膀

2013-08-15四川

中国西部 2013年18期
关键词:燕子图画课本

文/ 四川 林 娴

“翅膀卷起风暴,心生呼啸”,歌里如是唱。一对翅膀的力量原是如此强大。我们的课堂,虽然做的都是小事,说的都是童语,但于细微处,也可以化出精彩和美丽。

先说读书。读有个言旁,既然要发言,那就要说出来。“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范读课文时,遇有精彩处,读了一次,问孩子:“这句话写得太好了,老师还想再读一遍,有没有孩子愿意和我一起来?”再来一次的时候,基本上全班孩子都能加入到朗读中。第三次,“有没有小朋友能超过老师的”?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孩子看到老师那么做,也想试试看,从兴趣入手启发阅读习惯的养成。

光有尝试不行,还得继续挖掘文本的感情色彩。同样的句子,或低沉如“大雨落幽燕”,或高昂如迎风招展的大纛。不同的朗读方式表现出来的,文本的理解重心也能发生转移。比如学习《我是最弱小的吗》,读文先读题,当重点落实在“我”,什么人是最弱小的呢;当重点落实在“弱小”,与强大形成了对应。身势语和口语的有机结合也能强化语言表现力,让孩子们从椅子上站起来。当老师朗读的时候,请你们为老师伴舞,“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张嘴巴”。孩子们手舞足蹈地把儿歌表演出来,这首歌也就背出来了。在身体语的配合下,孩子们对节奏感也有了一定的把握。

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从刚开始的全拼音日记,到一点点加能写的字,再加新学的词,后又能分几个自然段。遇有写得好的日记,我就当最美的散文全班朗读。写得美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写得美的句子,老师读了,请孩子自己读,再请其他同学读。读是为了鼓励自己,也是为了体悟情感,更是从别人那里学到文本表现形式。学了《可爱的西沙群岛》,那天的日记,有孩子这样写道:

天空中的云朵真是千变万化。有的是一个特大的棒棒糖,我真想飞上去吃一口,可我没翅膀;有的变成了懒洋洋的蜗牛,五分钟过去了,它才爬了三小步,真懒;有的变成了一个活泼的小女孩,她穿着美丽的连衣裙;有的变成了一匹黑马,嗖地一下,跑到千里之外。天空真是太有创意了!

孩子想象的天空总是能迸射出别样的光彩,而这些,都是读来的。说白了,读书其实就是为了让孩子喜欢读书,读课本、读其他各类书。学语文“三分在课堂,七分在课外”,“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延伸”。学习《夜书所见》,其中有一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孩子们对“促织”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果是在一年级,我会找蟋蟀的图片和声音资料来帮助孩子认识这种小动物;到二年级,在认识了促织是什么动物的基础上,我会给孩子们讲《聊斋志异》中《促织》的故事,说到男孩突然不见了,座下孩子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说到小蟋蟀打败了很多强敌,孩子们的眉头又舒展开来。下课后,几个孩子马上走到我面前:“林老师,那个男孩是不是变成蟋蟀啦?”“林老师,能把《聊斋志异》这几个字写给我吗,我想回家找来看看。”“林老师,古时候的人怎么斗蟋蟀呀,有电脑好玩吗?”延伸不是为了让孩子理解你说的所有话,延伸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你的思维里开出属于他自己的花朵。

再聊聊识图。插图是理解文本的另一种手段。而低段的孩子,喜欢画画,喜欢那些有趣的卡通形象。《猴子种树》里面有幅插图,画的是一只小猴子仰着脑袋,看着乌鸦,乌鸦在对他说着什么,他的身下是种树的工具,只是没有树的影子。看了这张图,孩子告诉我:“小猴子太想吃水果了。”我告诉孩子:“他太想吃水果,所以才准备了那么齐全的工具。”孩子又说:“工具准备得再多,也不一定能成功。”由此我引出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什么树也没种成,问题出在哪儿?要成功,小猴子应该怎样做呢?从图画入手进入文本,图画语言有时候就是文本语言,通过图画理解课文,更能有的放矢。

在语文S版四册《语文百花园四》中的“看图说话写话——要下雨了”。画面呈现的是三种小动物当大雨来临时的表现,燕子低飞,鲤鱼跃出水面,蚂蚁搬家。选择一张图画编一个故事。我选择了燕子那一张做示范,首先请孩子们填词,谁在哪干什么?扩展成句:两只燕子在山间一边低飞一边说话。这样的的句子是不是就是讲故事呢?显然不是,还能加上些什么词呢?加上天气——下雨前,再细化人物关系——燕子妈妈和燕子宝宝,渲染环境——青山绿水间或一片树林里,想象它们之间的对话——“赶快走吧,要下雨了”。经过再加工,这个句子变成了这样:下雨前,在青山绿水间,燕子妈妈和燕子宝宝在一边低飞一边说话:“妈妈,我们为什么要飞这么低呢?”“孩子,赶快走吧,要下雨了。”孩子们评价一下,这次又怎么样,还能不能再加。孩子们的热情高涨,怎么句子突然变得这么长啦!原来是通过词语的累积办到的。他们认为还可以加上燕子怎么飞的,比如飞可以换成在天空上飞翔;还有的孩子观察到了燕子飞翔的表情,他们是很着急的,那么可以这样说“燕子们看见要下雨了,心里非常着急”。随着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篇文章越来越长,也越来越美了。短句子变成了长句子,变成了一篇好文章。

孩子们把文章写出来以后,效果是不是就达到了呢?我问孩子们:“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个孩子针对蚂蚁搬家那张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觉得这画有问题,蚂蚁搬家是很辛苦的事情,应该很累的样子,但是第二只蚂蚁的表情看起来太快乐、太轻松了,和实际不是很符合。”我表扬了孩子有双会观察的眼睛。文章写成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启发孩子的再思考,而这思考,是在启发孩子一次又一次观察图画,从图画语言过渡到文本语言。

读书也好,识图也罢,每天都在做,每天都能做。把学习目的用春风化雨的形式表现出来,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上课不是被动的听或者说,是聊天,是讲故事,是“你不会我教你”,是“你会了我们一起欢喜”;上课不是“一定、必须、只能”,是“我能超过老师”,是“我能表演课文”,是“这节课我的日记是课文”;课堂的主角不只是老师,是孩子们中的每一个,我们可以质疑课本,可以读图解文,可以从课本到课外书,再从课外书回到课本。我能给你的只是一对小小的蝴蝶翅膀,而它能让你卷起风浪,展翅翱翔。

猜你喜欢

燕子图画课本
燕子叫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燕子一家
图画捉迷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