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临终关怀对临终老干部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3-08-15刘凯军黄瑞峰王吉荣
刘凯军 黄瑞峰 王吉荣
1.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山东济南 250022;2.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一干休所,山东济南 250002
临终关怀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产物。临终阶段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对于患者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应激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仅对患者实施临终关怀,其家属同样也需要心理指导和关怀。通过给家属正确地心理指导,能有效减轻家属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改善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及适应性,从使家属地焦虑和抑郁情绪减轻,提高家属的生活质量。为探讨临终关怀对临终老干部家属(主要指配偶)生活质量的影响,我们在老干部临终关怀的同时,加强对家属临终关怀干预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去世老干部家属200名,其中2008年1月—2009年12月去世老干部家属80名,未进行临终关怀干预措施,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去世老干部家属120名,进行临终关怀干预措施,作为观察组。年龄:对照组最小68岁,最大86岁,平均(79±3.2)岁;观察组最小72岁,最大89岁,平均(81±2.6)岁。文化程度:对照组大学本科1名,专科3名,相当高中8名,初中32名,小学36名;观察组大学本科2名,专科4名,相当高中28名,初中55名,小学31名。职业:对照组离休干部16名,退休干部25名,退休职工16名,随军家属15名,复原老兵8名。观察组离休干部38名,退休干部24名,退休职工25名,随军家属22名,复原老兵11名。
1.2 家属临终关怀干预措施
1.2.1 积极进行死亡教育 对家属进行死亡知识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死亡是生命中的自然规律,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进而接受亲人即将死亡的事实。
1.2.2 努力控制患者病情 有的临终患者因病情原因,其身心遭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也引起家属痛苦的心理和应激反应。通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和缓解,使患者的痛苦减轻,同时也使家属的应激反应减轻。
1.2.3 传授简单护理方法 老干部在临终阶段,家属希望尽最大努力进行照护,但苦于缺乏日常照护知识。医护人员应教会家属基本生活护理,如身体、饮食、大小便的护理等,经常开窗通风,维持适宜的温度湿度,给患者及家属一个安静舒适地休养环境,有利于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1]。
1.2.4 适时进行心理援助 患者在临终期间,家属要经历震惊-否认-愤怒-接受-抑郁-解脱和患者死亡的悲伤等几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要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经常与家属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反应,鼓励其说出内心的忧伤和痛苦,并及时给与心理疏导。
1.2.5 尽量满足家属需求 每个家属都希望自己的亲人走得安宁、平静、有尊严,不再受到病痛的折磨,居家临终对患者家属来说照护更方便,生活更舒适,更能满足尽全力照护的心愿。但由于缺乏各种支持,家属会承受巨大压力。医护人员首先应满足家属希望对患者给予较多关注,一旦病情变化医务人员能迅速作出反应的需求;其次应满足家属及时获得患者医疗信息的需求,再者应满足家属相关知识照料技巧指导的需求。
1.2.6 设法减轻身心疲惫 有些确诊为恶性肿瘤的老干部,家属往往编造各种理由,甚至编造假化验单、假医疗证明等向患者隐瞒病情。为了隐瞒病情,应付患者的各种疑问,往往身心疲惫。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内向型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不能面对真实病情,则需要保护性医疗措施,医护人员积极配合家属,设法减轻家属的身心疲惫,对外向型患者逐渐渗透病情,直至完全接受并配合治疗。
1.2.7 充分发挥家委作用 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使应急降至最低限度,而缺少社会支持系统“孤军奋战”的人易受到应急的破坏[2]。在积极做好老干部临终关怀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家属有效的帮助。鼓励家属间一起交流情感、表达悲伤,互相帮助,提高其应对悲伤能力。同时也鼓励家属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多参加一些联谊与公益活动,使其在有利于社会、帮助他人的活动中获得慰藉,淡化个人的悲伤。
1.2.8 严肃协办患者后事 患者的死亡是家属悲痛的高峰。医护人员首先要协助做好尸体料理。尸体料理是整体护理的延续,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3]。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使对家属心理的安慰。同时要负起丧亲辅导的责任。在患者死后指导家属安排后事,有条件时提供居丧服务,积极给予心理抚慰和疏导,使家属顺利度过居丧期。
1.3 观察指标
1.3.1 满意度 满意:对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无任何意见;基本满意:对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总体满意,有微小不足;不满意:对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有较大意见,甚至发生纠纷。
1.3.2 病态悲伤[4]过度的或与丧失不成比例的悲伤;持续无望感及非理性的绝望;自尊感的降低;强烈的罪恶感(自我谴责);无法给于别人适当的情感反应;不寻常地愤怒及漫无目的的行为等。上述一项或多项存在,称为病态悲伤。
1.3.3 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所需时间 根据帕克期悲伤反应四阶段理论[4],临终患者家属要经过麻木阶段、渴望阶段、颓丧阶段、恢复阶段(正常四阶段约需时间为90~180 d)。从麻木阶段至恢复期阶段所需时间越短,证明家属生活质量相对得到保障,反之则相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对照组对老干部去世后满意54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81.3%;观察组满意106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9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病态悲伤发生14例(23.3%),观察组病态悲伤发生5例(4.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所需时间最短60d,最长386d,平均为(120±45)d;观察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所需时间最短65d,最长182d,平均为(92±36)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终关怀是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而且多注重患者,对家属实施临终关怀远远不足。其实,临终病人常会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经济等各方面影响,家属不仅要面临的失去与病人相互依赖关系,同时需面临家庭中因临终病人的疾病、濒死过程和死亡而带来的情感功能、角色结构、互动模式与经济功能的改变[5]。随着人类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临终病人家属实施临终关怀已成为临终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在做好临终病人临终关怀的同时,也应为其家属提供心理指导和关怀,帮助她们积极正确的面对死亡地现实,顺利度过居丧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通过对临终老干部家属实施临终关怀干预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提高了满意程度。老干部家属对老干部临终关怀服务的满意程度,不但影响老干部临终期的生存质量,也影响家属本身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家属实施临终关怀干预,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满足家属的主要需求,家属对医护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成绩得到肯定,更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有利于促进临终关怀过程中医护质量的提高。另外,老干部家属需求的满足,也会对临终老干部的情绪带来好的影响,有助于发挥家庭对患者的积极支持作用,提高临终老干部的生存质量。
减少了病态悲伤。临终患者家属,尤其是丧亲者家属,普遍都存在着较高的心理应激状态,要经过早期的震惊与排斥、中期的悲伤怀念与绝望、后期的重组与恢复[6]过程。家属悲伤程度受与老干部的亲密程度、老干部患病时间长短、家属本身的的文化程度与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氛围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根据老干部家属不同时期,适时分析评估心理应激及负性情绪的程度,通过分析家属的悲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其适应能力和应急水平做出系统、正确的评估,并根据心理反应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心理指导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负性情绪和病态悲伤的发生。
一般情况下,居丧反应的严重症状约在60~90 d就会减轻或消失,居丧者会试图通过尽量与家人在一起,或多参加集体活动来转移注意力,摆脱悲伤情绪,约在一年内情绪逐渐平稳。通过临终关怀心理援助等各项措施,可明显减轻“居丧反应”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使家属情绪平稳、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的时间明显缩短。
保证了生活质量。有学者调查显示[7],照顾者每天照顾患者4~16 h,不但影响照顾者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而且会导致精力疲乏、负担水平升高;每天照顾患者时间≥16 h,就会影响照顾者正常的睡眠时间。过重的负担可以损害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通过对临终老干部家属实施临终关怀,医护人员照顾了家属的感受,对她们所承受的压力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时为其提供了相应的支持性服务,减轻和缓解了家属的压力,促进了家属身心健康,保证了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丧失至亲者在第一年居丧期间的死亡率,要比年龄性别相同的其他居民高7倍[4]。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那些文化程度不高、性格内向、对老干部平时依赖性较强的随军家属,老干部去世后悲伤或抑郁情绪持续6个月以上,明显的激动或迟钝性抑郁,自杀企图持续存在,并有幻觉、妄想、情感淡漠、惊恐发作、行为草率或不负责任等情感障碍。通过临终关怀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发生,顺利度过居丧期,延长了生命进程。
[1] 王颖丽,金基林,陈风华,等.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198-3199.
[2] 顾瑜琦,刘克俭.健康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52.
[3] 陈燕,周群号,梁雪兴.临终病人家属需求分析及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08,8(6):2164.
[4] 孟宪武,崔以泰.临终关怀[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82-290.
[5] 卢美秀,许淑莲.现代护理实务全书第4卷[M].香港:海天出版社,1998:497-499.
[6] 潘洁洁,林梅.浅谈对丧亲家属的心理护理[J].科技资讯,2010(17):215.
[7] 王建华,姜亚芳.消化系统癌症晚期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性负担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9A):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