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际大型医学论坛对医院学科发展的作用

2013-08-15杨伟国

中国医院 2013年8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经历

■ 马 捷 谢 冰 林 婧 杨伟国

1 国内医疗从业者出国留学现状分析

1.1 海外求学情况汇总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整个医疗行业对于医护人员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仅凭在国内医学院校所学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未必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医学领域知识面。同时,国内医疗机构对于医护人员晋升方面也相对增加了要求,有一部分医疗机构要求医师在升高级职称或者担任临床科室行政职务时具备有海外求学经历。因此,在此双方面影响下,国内医护人员的出国热潮逐渐升温。根据相关研究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致有115万人次赴海外留学,其中9.6%为生物医学领域方向,即22年来共有11.04万人次出国深造生物医学领域相关专业[1]。同时,国内大型医疗机构(仅指三级医疗机构)医师,基本都经历过海外求学,尤其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海外求学经历直接与职称晋升、行政职务担任等挂钩,使得海外求学经历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没有这张“通行证”就基本没有任何发展空间。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医护人员的海外求学经历变成一种流于形式的表面文章,给未来医疗工作的发展和提升提供不了太多的帮助,却反而浪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以及财力。

1.2 海外求学的主要工作

当医护人员开始海外求学后,基本从事包括:海外留学和海外学习等方面,主要通过不同的出国程序完成海外求学。

1.2.1 海外留学。海外留学是相对较少,也相对较难的一点。基本就是在国内通过严格的海外语言考试,并获得国外相关医学院校研究生学习的许可,然后开始海外医学院校的求学,并在国外获得相关学位。

1.2.2 海外研修。海外学习是国内医护人员向已经有一定的交流往来的海外医疗机构相关教授或者实验室负责人发出相应的进修学习申请,在获得对方许可的情况下,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海外进行研修工作。

1.3 归国后的情况汇总

医护人员在海外求学结束归国后的情况大致可以有如下几个特点。

1.3.1 维持现状。医护人员在海外求学,归国后绝大多数都维持现状。由于短期(一年内)的求学行为未能有明显地提高医护人员水平。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医学本科教育的差距,中国学生在海外医疗机构内真正意义上的“接触临床工作”机会很少。因此,在海外学习的中国医护人员,归国后基本都保持原来的医疗水平。

1.3.2 知识面扩大。尽管在医疗水平和临床操作方面不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但是从知识面的扩大和接触先进医学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海外归国人员在世界先进医学了解层面将比国内未有相同经历的医护人员有更多的优势,有助于今后临床新技术的应用。

1.3.3 建立良好关系。经历过海外求学的医护人员,基本能与原来学习、进修的医疗机构或者医学院校相关人员保持良好的关系,也为今后输送其他医护人员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召开相应会议的时候,海外的良好关系也可以作为邀请国际著名医学专家的有效途径。

2 出现的问题及诱因分析

海外求学的现状并非那么靓丽,更多的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表面文章。很多医护人员在海外求学中花费了很多资金,也使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却没有获得更多的收获。

2.1 海外求学的主要问题

2.1.1 经费使用无序。很多海外求学人员在经费使用方面,其实并没有很严格地遵守相关经费使用规定,也没有做好详细的安排。因此造成了很多海外求学的医护人员在经费使用上出现了很大缺口。

2.1.2 求学目的偏颇。由于很多医护人员在晋升方面被强行要求具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因此其出国学习的目的就来得非常不正确,完全把求学作为一种升职手段,而非真正意义上去学习新知识,了解前沿医学进展。因此,在没有正确目的导向下,海外求学的结果也不会有太多的进步。

2.1.3 求学经历。在整个海外求学的安排来讲,很多医护人员的学习工作并非合理。少则3个月,多则1年,甚至2年的进修学习安排得非常仓促,其间课程与临床见习机会都安排不合理,绝大部分留学人员都没有机会接触临床,更多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研究,为相关研究人员“打工”。

2.2 导致该问题的原因

既然医护人员的海外留学有那么多的不合理,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基本可以归纳为。

2.2.1 晋升压力。根据相关卫生和人事制度,部分医疗机构(绝大多数为大型知名医院)医护人员从中级职称向高级职称晋升,必须满足相关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有半年及半年以上的海外学习经历,其学习形式没有强制规定。因此,就造成了很多医护人员在迫于晋升压力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了出国学习,既没有系统地安排好学习的过程,也没有制订今后的发展方向,造成了这段时间的浪费。

2.2.2 盲目跟风。部分医护人员迫于周边同事不断出国学习的压力,也会不由自主地选择出国去进修,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不与别人产生职业发展的差距,并非为了在临床及研究水平上有突破。

3 解决途径

海外学习中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便是医院管理者需要完成的课题,既要从外部制度上改变,也要从医护人员内部职业理念来调整。

3.1 外部制度改善

如前所述,很多医护人员的盲目海外学习都是因为迫于晋升压力,没有海外求学就不能晋升,这样就造成了学习目的的偏颇,使得学习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由于此情况造成的问题,解决的途径就应从现有的晋升制度中进行改变:将实践经验和临床能力作为第一考核点,海外学习经历等作为辅助考察点,这样更趋于合理性。作为经验学的医学,更多的侧重点在于对于病例的判断以及对于患者治疗的经验。那么很多情况下,国外的学习经历并非能接触到那么多病例,甚至都没有接触临床的机会,对今后医护人员处理病例没有任何帮助,那是不是这样的学习经历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将现有医护人员晋升制度适时地进行调整,迎合新形势下医护人员诉求的制度才是更具合理性,更具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3.2 内部职业发展理念调整

部分医护人员由于跟风思想的原因而盲目选择出国进修,最终却没有获得任何研究成果和有效经历,获得的只是半年的旅行和时间的浪费,那这样的经历是否还需要呢?

同样,这个现象解决的途径应从医护人员内部职业发展理念进行调整:海外学习应完成的工作和最终的目的必须在出国前就已经制定,有了一定的学习目标再踏上求学之路才不会有偏颇的情况发生。因此,大型医疗机构应学习部分企业的做法,在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下添加医护人员职业发展咨询职能,提供医护人员今后职业发展的规划建议,及时调整医护人员的工作心态。

3.3 建立公共交流平台 海外求学有的放矢

医护人员在海外求学的过程中,往往是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向,通过个人的关系与海外相关教授进行联系,这样使得很多学习的过程并非如之前计划的那么周详,变化极多。

因此,大型医疗机构或医学院校应积极为医护人员搭建有效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例如大型国际医学会议,医护人员既可以在该平台上了解海外医疗发展动向,零距离接触全球顶尖医疗专家,同时医疗机构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与海外顶尖医疗机构或医学院校建立起长期教学合作关系,为自己的医护人员定点选择海外优质学习点。不仅可以省去医护人员自己联系的烦恼,也使得医疗机构对于医护人员海外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控制,并实时了解所派遣人员的学习状况,杜绝海外学习过程流于形式。

4 如何建立有效合作平台

4.1 替代无效的海外留学途径

根据以上所述,由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平台的搭建,既可以节省医护人员的时间,也利于医疗机构对于出国人员的可控性。同时从医护人员角度出发,学习结果的考核也使得海外学习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更会促进他们在海外更加努力地学习。

4.2 如何建立最有效的合作平台

首先,该合作交流平台必须有一定规模,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参与。此外,作为国际间交流的桥梁,政府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介入和参与也可以有效提高该平台的综合实力,使得更多的人能信任它并加入到该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中。最后,由于在该平台上更多的国内医疗机构可以和国际知名医学院校进行交流,甚至可以有更多的合作空间。那么该平台必须能促进更多的国际间医疗领域合作,其包容性也应更大。

以上三点是一个有效交流合作平台所必须拥有的特征。因此,作为平台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既要了解与会嘉宾和演讲者的需要,也要了解与会人员的诉求,从需求角度出发来完善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5 中美医学论坛的未来发展方向

5.1 往届中美论坛回顾

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从2000年开始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7届,相继在美国休斯敦、旧金山、巴尔的摩、圣地亚哥和中国上海举行,期间出席的嘉宾和演讲者包括:原中国卫生部部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竺院士、原美国FDA局长安德鲁·冯·艾森巴赫、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弗瑞德·默拉德、心脏外科之父威丹顿·库勒、美国医学协会主席科林等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

中美论坛始终关注全球医疗热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从临床研究到慢性病管理,从中美两国医学教育发展到转化医学,中美两国顶尖医学专家在中美论坛的舞台上向与会人员详细阐述着自己研究的成果和过程。在过去的7届论坛中,共有300余名演讲嘉宾参与盛会,并有超过2000名的各国与会人员加入到中美论坛的大家庭中。

5.2 中美论坛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为瑞金医院和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项传统的品牌活动,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医学会议,更多的是一个交流、合作与联系的舞台,一个全球医学专家和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盛会。在这个舞台上各方人员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向大家预示着未来全球卫生行业的发展方向。

5.2.1 继续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机构加入。中美论坛的成功,是整个行业乃至多行业所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在这个舞台上既有顶尖医疗专家,也有中美两国医疗政策的制订者,既有专业领域的人才,也有作为参与者的媒体从业人员,这些各个领域的力量汇聚在中美医学论坛的舞台上,给了这个舞台浓重的色彩和更多交流的机会。因此,中美医学论坛在今后的发展中将更注重品牌的推广和长期规划的制订,通过改变现有举办模式,借鉴其他国际论坛、会议的成功案例,取长补短,吸引更多国际优秀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参与到中美论坛中,使得国人能获得更多接触到世界顶级医学研究成果的机会,并聆听他们对于医学研究的感悟。

5.2.2 不断改革,增强品牌竞争力。随着其他各行各业的国际论坛不断举办,越来越多的论坛召开模式和日常维护方式也随之而生。因此,作为有着7届历史的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如果要保持其对于与会者的持久吸引力和新鲜度,就要时刻调整自己,对会议模式和主题的选择进行有效改革,例如在主题的选择上应从全球医学热点和中国医疗改革未来方向等入手,会议举办的模式也应从合理、有效、科学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成功会议的举办经验,不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来迎合新形势下与会人员对于国际专业论坛的需求。

5.2.3 搭建平台,促进国内外医学交流。根据以往经验,很多国际医学论坛在会议召开后就没有下文了,造成“会议前忙、会议中忙、会议后散”的情况,使得辛辛苦苦搭建的国际交流平台成为一个摆设。因此,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更多注重论坛对于国内外医学界的合作促进作用,牵手更多国内外医学专家在这个国际平台上进行合作,并在会议后进行长期跟踪,体现21世纪中美医学论坛的国际交流与促进合作作用。

[1]王晓莺.中国大陆海外留学人员的现状.东南亚研究[J].2001.5:69-73.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经历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