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08-15
(广东省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
由于奶业对人类营养需求的贡献及对社会经济发展强劲的拉动效应,许多国家已把它列为农牧业的一个支柱产业来发展。中国奶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近20 年来,全球的奶业发展已明显放缓了速度,而中国则在这一时期创造了一个辉煌的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中国奶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产奶国。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中国的乳品市场已基本上不存在任何的商业“国界”,巨大容量和非常活跃的乳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跨国公司、外资和洋品牌云集中国。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中国的乳品行业发生了信任危机,“洋奶粉”、“洋牛奶”更是趁虚而入瓜分市场,中国的乳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压力与挑战。在危机、压力、挑战面前,中国乳品行业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如何突破目前困局?这是摆在中国奶业人面前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1 中国奶业发展的基本状况
1.1 中国奶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划分(发展三段论)
1.1.1 放任自由发展阶段
20世纪末之前,中国奶业基本上是处在放任自行发展的状态。1949年,全国的牛奶总产量为20 万吨,奶牛存栏约为12 万头,牛奶年人均占有量仅有0.3 千克。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至1999年,全国牛奶总产量已有30 多倍的增长,达到717.6 万吨,牛奶年人均占有量已提至5.70 千克。
1.1.2 产业化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奶业走产业化发展是在2002年之后近10 年的事情,其标志是农业部已从官方将奶业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的产业并相继有专门的产业配套政策或发展规划出台。但如果按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进行时段划分的话,应将1990~2010年这20 年划分为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牛奶产量和奶牛存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8%和9.39%。其中,1998~2008年这10 年间,1998年的牛奶产量为662.9 万吨,奶牛存栏为426.5 万头,牛奶年人均占有量为5.30 千克;2008年的牛奶总产量为3 555.8 万吨,奶牛存栏为1 233.5 万头,牛奶年人均占有量为27 千克;这10 年高速发展时期,牛奶产量和奶牛存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40%和9.98%。
1.1.3 缓慢发展阶段
2008年9月发生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至今这4 年,中国奶业的发展速度明显放缓。2012年牛奶产量预计为3 825 万吨,奶牛存栏为1 420 万头,牛奶年人均占有量为27.3 千克。这4 年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中国奶业的市场恢复期,牛奶总产量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29%(2008年为0.87%。2009年牛奶产量增长率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奶牛存栏的年均增长率为4%;牛奶年人均占有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仅提高了0.3 千克。2012年全球牛奶产量为7.49亿吨,年人均占有量约为107 千克,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21%,而牛奶总产量仅占全球的5%,年人均占有量也只有全球水平的25.5%。
1.2 中国原料奶生产状况
中国虽是第三大产奶国,但它还不是一个奶业强国。中国的奶牛规模养殖程度偏低,100 头存栏以上的规模牧场仅占1/3,奶牛年单产水平较低,目前约为5 吨/头,机械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程度不高,北京、上海等地及一些大型牧场的奶牛年单产水平虽已突破8 吨,但饲养成本偏高,实际利润偏低。中国的奶牛养殖成本优势已不存在,原料奶收购价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价格。
2012年6~10月,欧美、亚洲等20 个国家的原料奶收购价格平均为3.24 元/千克(折合人民币)。中国农业部提供的750 个养殖户定点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9月,我国原料奶平均收购价格为2.98 元/千克,但若将全国大型牧场与非规模牧场的奶价进行平均计算,2012年中国平均奶价应在每千克3.40~3.50 元,这个价格位列全球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日本(7.20元/千克)、韩国(5.70 元/千克)、挪威(4.90 元/千克)。
1.3 中国乳品加工业概况
在乳品加工方面,中国的乳品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均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拥有726 家乳品加工企业,其中有120 多家取得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资格。1998年,我国乳品加工业生产总值为83.33 亿元人民币,至2011年已提升至2 361.3 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高达31.31%(未考虑通胀因素),预计2012年将会突破2 400 亿元。虽然产值增加,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原料涨价造成产品成本上升,亏损的乳品加工企业数量已接近企业总数的40%。
1.4 中国乳品消费市场状况
中国城乡居民的乳品消费量已在逐年提高,饮奶群体也在逐年增加与扩大。但在乳品消费选择上,近三四年来有倾向洋品牌的趋势,消费者对洋奶粉“情有独钟”,故每年的洋奶粉进口剧增,代购、网购洋奶粉的生意十分活跃且在不断扩大。
2 中国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超常规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奶业也暴露出存在的许多问题。如优质牧草与奶牛养殖业同步发展的问题,奶业体制发展方向和牧场经营模式问题,奶牛疾病防控问题,乳品企业自建牧场与社会化分工专业养殖的问题,牧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市场竞争秩序问题,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与消费引导问题,与国际品牌同场竞争抗市场风险问题,贴牌生产代加工流行成风问题,行业利润下滑与经营效益差的问题等。上述问题,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中国奶业发展的危机风险点。但是行业人士都普遍认为,中国奶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行业的信任危机,即消费者对中国乳品行业及国产乳制品的不信任,以及奶粉市场份额与定价权的丢失。
3 中国奶业面临的挑战
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当前所面临的行业信任危机,洋奶粉夹击和一些深层次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3.1 观念的挑战。包括传统奶牛养殖观念向现代养殖观念转变的挑战,乳品企业是本土发展还是借“洋道” 走“曲线救市”的观念冲突的挑战等。
3.2 乳品价格的挑战。巴氏奶与还原奶同价销售,彰显不出巴氏鲜奶“英雄本色” 的挑战。
3.3 奶源质量的挑战。上海光明乳业当家人郭本恒总裁说过:“中国乳品工业水平已达世界最高水平,而唯一的差距就在奶源”。奶源质量是中国奶业发展中的一块“心疾”。
3.4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挑战。我国现行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偏低,如国内的生鲜乳指标为蛋白质含量≥2.8%,菌落总数≤200 万CFU/毫升,汞含量没有具体指标。因此有人认为,这是全球最低的标准。
3.5 养殖规模的挑战。奶农想要建立100~300 头规模的家庭牧场,既缺乏发展资金,又没有筹融资的门路,制约了我国奶牛规模养殖的发展进程。
3.6 奶牛单产和牛奶总需求量的挑战。我国的奶牛养殖单产水平较低,平均仅为5 吨/头左右,即使在此基础上单产再提高1~2 吨,未来几年市场对牛奶的需求仍有缺口。
3.7 奶牛疫病防制的挑战。结核、布病、流行热,甚至是口蹄疫等会给牛群健康带来巨大威胁,造成牧场很大的经济损失。一些牧场已使用和注射了相关疫苗,但仍无法有效地将其抑制。奶牛的健康状况受到威胁,也会影响到奶源的质量与安全。
3.8 低劳动效率与高成本的挑战。国内奶牛存栏1 000 头的牧场,大多配置员工30~50 人,人均养殖20~30头,而国外人均养殖水平超过100 头。尽管效率与效益低下,但人工工资却不断上涨。
3.9 牧场环保的挑战。中国奶牛存栏已达到1 420 万头,每年产生近2.3 亿吨的粪尿及超亿吨的废水。目前我国大部分规模牧场的“三废”治污都难达到环保要求,若要达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3.10 优质牧草保障供应的挑战。中国的养殖业与种植业未能同步发展,历来重养轻种,本土牧草与饲料资源未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而同时又大量进口优质牧草。2011年中国苜蓿草总产量约为30 万吨,而进口总量则达27.6 万吨,比例几乎接近1︰1。即便如此,每头成母牛每年的苜蓿草平均采食量也才只有80 千克。
3.11 散户成为规模化家庭牧场发展的挑战。现今的中国,65%~70%的奶牛由散户饲养,平均每户养殖规模不足10 头。要发展成每场(户)100 头以上的家庭牧场,难度相当大且还得看决心如何。
3.12 奶牛小区和奶农合作社规避经营风险与提高效益的挑战。奶牛小区和奶农合作社的经营与发展模式,仅是我国奶牛养殖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而不是最终模式。但作为过渡和做好资本、资源及技术与经验的一种累积与准备,也有其阶段性存在的必要性。既然它已经存在,就有必要将它经营好和过渡好,但必须解决好养殖技术不高,产奶量不高,养殖成本高的问题,从而规避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提高效益。
4 中国奶业的发展机遇
在探讨中国奶业如何发展以及发展机遇和挑战时,本人除了非常认同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公司的雷永军先生提出的“中国乳业最大的发展机会是在于模式创新,液态奶最大的挑战是在于奶源及其质量的控制,奶粉最大的挑战是丢了定价权和市场话语权的收复”外,如下几个焦点问题也值得讨论:乳品企业是否有必要一直强调要做大做强;重点发展北方奶源主产区并施以政策倾斜有无必要;巴氏鲜奶发展为什么会受到冷落而常温奶则席卷全国市场;中国奶业目前存在的行业失和、奶农失利、养殖规模失控,以及一些大型企业的发展宗旨及目标基本上都寄托在依赖“国家的政策支持、央视的广告效应和上市融资套钱”这三大稻草上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现象若不引起业内高度重视并有效化解,也许行业的危机就会从中萌发。对危机如何看待?是回避,还是勇敢面对?对智者和勇者来说,危机,并不可怕,危机,并不等于是“世界末日”的到来。用辩证唯物的观点来看,危机还蕴涵着机遇,有“危”就必有“机”。中国奶业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乃至风险和危机,但它同样蕴藏着乃至能够释放出许许多多的发展机遇。这些发展机遇的基础或载体主要体现在政策、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方面:
4.1 政策利好
目前,我国政局稳定,奶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有利于奶业行业发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中国的原料奶产量要达到5 000 万吨,即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奶类总产量要增长33.4%。到了2020年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时,中国的奶类总产量将比现在翻一番。
4.2 市场潜力大
经过多年的培养,我国城乡居民已经开始接受牛奶,人们的饮奶习惯已基本形成;每年有1 500 万名左右的新生儿出生,“饮奶一族”的队伍越来越扩大;虽然我国年人均牛奶消费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这使得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牛奶消费市场;中国的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和发达,城镇化速度在加速,中国的牛奶市场将会由此得到扩充与延伸,三四线的市场将逐步开启;十八大会议上提出,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到2020年中国的国民收入要翻一番,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其购买力将有大幅提升,这对牛奶的消费有较大的拉动。
4.3 市场环境好
中国政府此前已对奶业行业的不良秩序实施整顿,生产规模过小过散的中小企业已被清理出局,市场准入与行业准入的门槛已被抬高。经过整顿与净化后,市场秩序已开始趋向良性运行。同时,对乳品行业仍将实行严管政策,犯错企业将会被列入“黑名单”予以公示,迫使乳品企业更加守法经营和行为规范,行业的氛围将会越来越“温和”,商机、生机盎然,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另外,奶业投资环境宽松,上游的养殖业不设规模存栏上限,乳品加工也不设生产规模上限。
5 挑战与机遇前的应对策略
面对众多的机遇和挑战,国内奶业要制定“逆市而动,顺势而进”的发展决策。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首先,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整个行业都应围绕这一工作重心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乳品企业而言,千万不能再发生牛奶质量安全事件来触动消费者本已脆弱的神经;须诚心地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少说实干,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产品质量,以诚恳及质量保证来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其次,从源头上解决好我国奶牛养殖水平提升,药物和添加物规范使用,保证饲料质量,家庭规模牧场养殖方式探索等这些中国奶业深层次的问题。
第三,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不能一味追求发展速度而不重视发展质量,追求规模而不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四,要有“内忧外患”的意识,不能指望仅依靠到国外去投资办厂抢奶源和“100%原装进口”等做法就能逃避国内的行业危机。中国自己的企业都不看好中国奶业,如何去责怪消费者对其失去信心,而崇拜洋品牌。一个产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如果失去了消费者的信心与信任,一切都枉然。
第五,要解决好种养结合、平衡发展的问题。中国的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中国的奶牛养殖业必须合理布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牧草饲料的有效供应、粪尿污水的治理问题,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是要解决好思想认识与重视程度的问题。关键在能否发现存在的问题,发现了问题后愿不愿意解决,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否找到解决的办法。在现实中,有些企业乃至行业的决策者,不大愿意面对和处理中国奶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或危机,更谈不上具有解决这些问题或危机的信心与决心有多大。正因为如此,一些问题被长期隐蔽和积累起来,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被引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便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希望中国奶业不要再次有类似事件发生。
我相信,经过全行业的努力,中国奶业将会更健康地发展,中国奶业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