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猪病防治上的几个误区

2013-08-15卫秀余

猪业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小体狂犬病哺乳

卫秀余

(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400)

总体上,2012 年全国的猪病疫情是平稳的;但部分地区出现了猪伪狂犬病疫情的反弹,由于对疫情反弹原因的说法不一、造成了大家对猪病疫情的恐慌。我们在对300 多个规模猪场的技术服务过程中,发现许多猪场由于在猪病防治上存在以下一些误区,结果造成了猪群长时间的不稳定;使用了最新的疫苗、药物猪群的健康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现将我们调查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误区一 把猪伪狂犬病疫情的反弹归罪于病毒毒力的返强

2012 年初从北方开始出现,逐步向南方蔓延,许多地区都出现了猪伪狂犬病疫情的反弹现象。由于大部分发病猪场都已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苗,所以一些“专家”就想当然地认为是由于伪狂犬病病毒毒力返强所致,结果造成了大家对猪伪狂犬病的恐慌。其实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包括疫苗质量、疫苗保管、疫苗使用、机体健康状况和病原毒力增强或变异等。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在浙江、江苏、河南、安徽、福建、江西和上海等地成功地处置了20 多个发生伪狂犬病疫情的猪场,这些猪场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都已实施了3 年以上,发病的特点各不相同:部分猪场以哺乳仔猪、保育猪发病为主,部分猪场以育肥猪发病为主,部分猪场以母猪流产、死胎为主;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都符合伪狂犬病的特点,实验室检测伪狂犬病病原都呈阳性。在确诊为伪狂犬病感染后,我们建议场方立即更换伪狂犬病疫苗;用更换的伪狂犬病疫苗全场紧急免疫一次、新生仔猪3 日龄前滴鼻免疫。结果7 d 以后猪群逐渐稳定,14 d 后全部恢复正常,没有新病例出现。

从我们对20 多个发生伪狂犬病疫情猪场的成功处置经验,可以证实伪狂犬病疫情的反弹与病原毒力的返强没有相关性。如果是由于病原毒力返强造成的免疫猪群发生伪狂犬病疫情,那么在更换了疫苗后,就不会很快地把疫情扑灭。所以选择优质、稳定的伪狂犬病疫苗是有效防控或净化伪狂犬病的前提条件。

误区二 把哺乳仔猪腹泻等同于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

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球虫、环境温度及母猪奶水质量都与哺乳仔猪腹泻有关。但许多猪场都把哺乳仔猪腹泻等同于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结果最新的疫苗、药物都使用了,仔猪还是断断续续地出现腹泻;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很容易对哺乳仔猪腹泻作出鉴别诊断。如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为主)主要发生于3 胎以内新母猪所产仔猪;球虫主要发生于7~14 日龄的仔猪;环境温度或母猪奶水质量引起的仔猪腹泻没有胎次差异,而且这些原因引起的哺乳仔猪腹泻一年四季都会发生,发病局限于哺乳仔猪,其他日龄的猪一般没有症状;但病毒性腹泻(包括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在冬春季发生,而且首先在育肥猪群、保育猪群发病,同时部分母猪也会发病。

根据我们从2009 年以来,每年对50 多个长时间持续发生哺乳仔猪腹泻猪场的流行病学调查,如果发病主要集中在哺乳阶段,而且持续时间超过3 个月以上的,往往与大肠杆菌感染、母猪饲料中呕吐毒素超标、牛黏膜病毒感染和伪狂犬病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误区三 蓝耳病疫苗免疫必须选用基因同源性较高的疫苗

蓝耳病病毒已在大部分猪场长期存在,疫苗免疫是当前有效防控猪蓝耳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但许多猪场在采购蓝耳病疫苗前往往会特别关注基因同源性问题,认为病原与疫苗间的基因同源性越高越好。其实国内外的大量临床或实验室试验都证实:欧洲株蓝耳病弱毒苗对美洲型变异野毒株具有部分的交叉免疫效果,优质的经典株蓝耳病弱毒苗与高致病性蓝耳病弱毒苗间具有良好的交叉免疫效果。

我们也可以从猪瘟的野毒株与现用的疫苗毒株间基因同源性仅为74%,但攻毒保护试验证实目前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苗仍可以100%的抵抗猪瘟野毒的事实得到启示,免疫保护与基因同源性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误区四 把病猪的皮肤发红与附红小体感染等同起来

一些“专家”想当然的把附红小体(嗜血支原体)的“红”与发病猪的皮肤发红挂上钩,把猪发病初期由于体温升高引起的皮肤发红误认为是附红小体感染所致,盲目使用防治附红小体的药物、结果造成病情延误死亡率上升。其实从附红小体的致病机理不难理解,附红小体感染的结果是破坏红血球、造成机体贫血,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应是皮肤苍白。

我们的大量临床病例显示,保育猪出现采食量下降和皮肤发红现象是蓝耳病感染的早期典型症状;应该及时采取防控蓝耳病的措施。

误区五 把霉菌毒素中毒与外阴红肿等同起来

引起猪发病的霉菌毒素有许多,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如:呕吐毒素表现厌食、呕吐、哺乳仔猪腹泻;烟曲霉毒素表现呼吸道症状、剖检病变胸腔积液和肺间质增宽;T-2 毒素表现皮炎;赭曲霉毒素表现肾炎;赤霉烯酮表现外阴红肿(包括新生仔猪)等。

但许多猪场老板和兽医主管往往把外阴红肿作为判断是否发生霉菌毒素中毒的依据,而忽视危害更大的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等。如果没有出现外阴红肿的现象,在猪群出现群发性厌食或呼吸道症状时,盲目地按传染病进行防治,结果进一步加重了机体肝、肾和肺的负担,使病情更加严重、死亡率更高。

综上所述,一些猪场猪群健康状况的持续不稳定是与上述认识误区密切相关的。要纠正这些误区,只要认真地去学习兽医基本知识和认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即可避免。可惜的是许多养猪人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人云亦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我们对某些问题感到困惑时,认真地去试验一下即可得到答案、不管是肯定的结果还是否定的结果都是有意义的。我们现在缺少的是“实践”,认真和执着的探寻精神。

猜你喜欢

小体狂犬病哺乳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异常早幼粒细胞Auer小体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会哺乳的树
病毒感染与NLRP3炎性小体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打败狂犬病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一种优化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自噬小体示踪的方法
Favipiravir(T-705)在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中的有效性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