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掖市基础母牛繁育的成效及发展对策

2013-08-15严天元

中国牛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张掖市张掖犊牛

严天元

(甘肃省张掖市畜牧管理站,甘肃 张掖 734000)

张掖市是传统的绿洲灌溉农业区,是国家和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黑河沿岸土沃物繁,耕作先进,农业发达,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19.2万hm2,年产各种农作物秸秆194万t,种植牧草3.3万hm2,年产牧草50万t,每年用于养畜的饲草达244万t,张掖市肉牛产业特别是母牛养殖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把“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作为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并列入“十大工程”组织实施,提出着力打造“张掖肉牛”品牌,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通过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组建母牛核心群,强化选种选配,扩大了西门达尔优秀种母牛的数量。国家肉牛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教授认为:“张掖30多万头的西门达尔高代杂种基础母牛群,目前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单一种群”。该类群是30年多来张掖自己培育的优质肉牛类群。全面提升了"张掖肉牛"品质,在近年来全国各地基础母牛下降的情况下,张掖市逆势而上,基础母牛由2007年的19.58万头扩繁到了2012年的38.5万头。

2008年,市委、市政府将“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列为全市“十大工程”之一,全市畜牧兽医部门全力抓好这项工作,在重点县区建立肉牛养殖基地,建立优秀母牛核心群,全面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提升肉牛养殖科技水平和生产性能。狠抓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技术路线,形成了“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甘州区、高台县先后对能繁母牛实行“零费用”配种等措施,基础母牛不断增加。通过5年的努力,到2012年底,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3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量38.5万头),出栏26.1万头,牛肉产量7.83万t,养牛产值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养牛业的收入达8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7 310元的的12%。

1 主要做法和措施

1.1 健全机构,部门配合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成立了以畜牧兽医局局长为组长,各县(区)畜牧兽医局局长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组成了以市级业务站、所、中心主要负责人为组长,以各县(区)有关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为成员的技术工作小组。在甘州区大满镇、沙井镇、甘浚镇、临泽县倪家营乡、高台县骆驼城乡5个乡(镇)和张掖农场,组建张掖市肉牛养殖基地母牛核心群,狠抓母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年引进冻精20万支,新建牛人工授精站点10个,逐步建立起以西门塔尔杂交利用和培育提高为主的肉牛良种繁育体系。通过优良冻精的引进、授配改良,不断提高良种授配率。

经过20多年的黄牛改良工作,全市已形成了市、县(区)三级畜牧兽医科技服务网络及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的牛改繁育体系。全市现有市县(区)两级畜牧兽医管理及服务机构22个,从事肉牛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820多人,从事肉牛冻精配种改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380多人;有牛改点339处,年改良授配母牛达17.5万头以上。

1.2 规范管理,督促检查

通过对全市基础母牛实行编号登记,建档立卡,实行良种登记,建成了覆盖全市基础母牛的电子档案库,要求见母必留,严禁屠宰加工企业宰杀基础母牛,未经检疫的母牛一律不准上市交易,保证了“牛源”稳定。

1.3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先后举办了多期牛人工授精技术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200多人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书;并争取了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实施金张掖母牛一年一胎繁育技术培训项目,150多人通过集中培训后赴外培训,由他们开展延伸培训多期,完成培训技术骨干500人,先后组织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为专业技术人员和规模养殖示范场(户)编写了《金张掖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养殖技术手册》两本培训教材,普及养牛新技术,推广肉牛标准化养殖和母牛高效繁育控制技术,专业技术人和母牛养殖户的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1.4 加强宣传,舆论引导

采用广播、电视、印发科技材料、现场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肉牛标准化、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宣传活动,使广大农牧民群众通过宣传引导,从中学到不少畜牧科技知识,充分认识了母牛科学饲养管理的重要意义,提高了养殖母牛的积极性。通过在新建养牛小区和“十乡百村千户”示范基地,综合配套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推进母牛养殖标准化进程,提高母牛数量和质量。

1.5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通过在甘州区大满镇、沙井镇、甘浚镇、临泽县倪家营乡、高台县骆驼城乡、张掖农场各母牛核心群示范点,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标准化、规范化试验示范,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辐射带动了养殖场、户母牛养殖的积极性。

国外母牛是在规模养殖场饲养并进行规范化管理,新技术接受、应用程度较高,经济效益也较好,但在我市甚至我省母牛养殖是以千家万户饲养管理为主,新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济效益较低,母牛产犊率在40%~50%,而国外在70%以上,发达省市也在60%~70%之间。针对农户母牛繁育效率低下的现状,我们积极推广母牛高效繁育控制、规范化、标准化、分阶段饲养管理技术,按照制定的核心群适龄母牛高效繁育控制、标准化饲养管理规程,采取母子分离、早期断奶、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及时免疫注射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使母牛核心群示范点母牛的平均产犊率达75%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为调动农户养母牛的积极性,扶持核心群母牛养殖户发展,部分县区对母牛养殖大户给与一定的贴息贷款补贴或免费配种,但扶持政策缺乏连续性和普惠性。

2.2 养殖效益相对较低

养殖母牛比较效益较肉牛育肥低,目前,每头母牛年纯收入500元左右,而每头肉牛年纯收入在1 000元以上,影响了农户和养殖场(小区)母牛养殖的积极性。

3 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张掖正在打造西北第一牛业大市,保证“牛源”供应是基础保证,实施能繁母牛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出台能繁母牛扶持项目,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按照基础母牛数据库登记的数量进行补贴,进一步激发养殖户和养殖场、小区养殖母牛的积极性。

3.2 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

3.2.1 加强母牛规范化、标准化饲养管理 严格按照制定的母牛饲养标准,满足母牛营养需要。对冻配人员进行全方位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母牛的发情鉴定、配种技术水平,实行统一引进冻精,统一管理,统一配种,杜绝母牛漏配误配,发情母牛及时授配,确保所有母牛都能授配怀孕、顺利产犊。

3.2.2 加强母牛营养,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补饲全价饲料,提高母牛的抗病能力、泌乳能力,从而提高新生犊牛的抵抗力,降低犊牛疾病发病率。母牛产犊后,加强饲养管理,实行母仔分离、早期断奶和犊牛提前诱导开食,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犊牛出生后,严格加强对产房的保温、通风和环境卫生消毒,及时对母牛和犊牛进行口蹄疫等传染病的免疫注射。母牛产犊时,认真做好接产助产,保证母牛顺利分娩、犊牛出产正常。

3.2.3 降低母牛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加强母牛的饲养管理,满足母牛营养需要,保持母牛体况中上等水平,使母牛的生殖机能处于最佳状态,确保母牛按时发情,及时配种,一年产一胎。从而缩短了母牛产犊间隔,增加母牛的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3.2.4 加大母牛疾病防治专题研究 由于农户饲养管理母牛粗放,疾病问题较多,影响母牛的繁殖,使农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对此,针对生产实际,积极开展母牛疾病防治专题研究,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张掖市张掖犊牛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张掖市第四中学
到张掖看黑河
大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