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例新生儿烫伤的护理体会

2013-08-15肖珍娟陈百芳

中国优生优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体温创面机体

肖珍娟,陈百芳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兰州 730050)

新生儿本身皮肤薄嫩,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烫伤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护理不当容易感染,致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可导致死亡。本文就我科2012年收治5例烫伤新生儿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5例,男3例,女2例。出生3 h内1例,1~10 d 2例;大于10 d 2例,体质量2 500~3 600 g。热水袋、保暖瓶烫伤2例,开水泡奶粉不慎烫伤1例,热水浴时烫伤2例。烫伤部位:胸部加双手2例,双下肢2例,腹部加会阴部1例。烫伤总面积0.5% ~20%,其中2例为Ⅲ度创面,其余为浅Ⅱ度或深Ⅱ度创面。入院时间为烫伤后3~20 d。

1.2 护理方法

1.2.1 消毒隔离 ①室内紫外线定期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清洁地面、擦拭物品2次,严格限制探视,减少院内感染概率。②医务人员操作前后均需洗手、进行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③常规应用青霉素类预防和控制感染,每日4次监测体温。④患儿床单、被褥、床垫经高压消毒后使用,体温表、听诊器固定使用,随用随消毒。

1.2.2 维持正常体温 患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加之烫伤后机体免疫力下降,体温易受换药、环境等影响,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应将患儿安置在单间病房,裸露于辐射床,床温设定为32~34℃,保持室内温度为22~24℃,使患儿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活动。并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预防和治疗。

1.2.3 创面护理 ①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水泡液体,创面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暴露,外涂磺胺嘧啶银3次/d,该药可促使创面干燥结痂,收敛愈合。入院5 d后,所有创面干燥结痂。②后期外涂美宝湿润烧伤膏,使用时严格遵守“不疼痛、不出血、不损伤”原则[1]。该药可止疼、抗炎、抗感染、生理性再生修复皮肤,促进愈合,减少疤痕等,患儿出院时皮肤无疤痕存在。③用约束带约束患儿双下肢,摆放功能位,尽可能暴露烫伤部位,避免摩擦加重病情,并观察创面有无渗出。④每2~4 h更换体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勤换尿布,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1.2.4 液体护理 ①建立静脉通道,根据体表烫伤面积计算液体输入量,第1个24 h胶体和电解质溶液的总量为:Ⅱ、Ⅲ度面积×体质量(kg)×2 ml,加生理需要量100 ml/(kg·d),其中胶体与晶体比例为1∶1,晶体使用糖盐水,胶体使用血浆、白蛋白,晶胶体交替输入。第2个24 h累计损伤量减半,生理需要量不变,尿量维持在1.0~1.5 ml/(kg·h),总量的1/2在前8 h内输入,剩余的在后16 h内输入。②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以确保单位时间内液体顺利输入,同时检查输液通道是否通畅、有无外渗,输液泵运转是否正常,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根据患儿体质量、烫伤程度计算液体输入量,防止休克发生。

1.2.5 疼痛护理 由于创伤引起的疼痛,患儿烦躁易哭闹,可用镇静剂保持安静,以防肢体运动增加创面损伤。也可利用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产生镇痛效果[2]。

1.2.6 营养支持 本组采用人工喂养法,按照循序渐进、定时定量的原则,出院时体质量平均增加2 050 g。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加之烫伤创面的不断渗出,蛋白质的丢失,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另外,由于烫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发生营养障碍的可能性更大。营养不良可延缓创面的修复,降低抗感染能力而易并发感染[3]。因此伤后喂养极为重要。及早进食有助于保护肠道黏膜的屏障能力,预防继发性肠道菌群移位症[4]。

2 结果

通过以上护理手段,4例痊愈出院,1例未等创面完全愈合出院,坚持门诊继续换药治疗至痊愈,5例患儿均未发生严重感染。住院时间为15~28 d。

3 讨论

新生儿皮肤薄、皮下脂肪少、组织含水量高、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心功能代偿能力低,易发生休克、高热、感染、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在治疗和护理时应充分认识到其病理生理的特点,再加上新生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烫伤后所致的病理改变较严重,并发症发生快而多,故早期有效的补液、创面综合处理和护理是阻断新生儿烫伤病情发展和恶化的关键[5]。

新生儿烫伤采取暴露疗法比较方便,避免了包扎换药时的出血及创面与敷料粘连撕拉所致的疼痛。而我科应用辐射床,既方便操作,又利于患儿的体温调节及机体恢复。辐射床照射可促使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从而改善局部营养,加速代谢产物和物理产物的吸收、促进炎症的消散,促使局部细胞的生物活性旺盛,代谢过程加强,从而加快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6]。

新生儿烫伤与其监护人或照顾者安全防范意识缺乏有密切关系。因此,加强安全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新生儿在6个月内避免强光线及紫外线的照射[7],妥善放置盛放热液器皿,冬季用热水袋、保暖瓶时要掌握合适的温度(40~50℃),并在外包裹4~5层棉布或毛巾,避免直接与皮肤接触。使用红外线烤灯照射时,应距离被照射部位约33 cm,同时必须有人守护,以防灼伤。热水浴时先放冷水,再冲热水,水温控制在37~39℃ ,以手臂内侧试水温以热而不烫为宜,一旦发生烫伤,现场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创面,立即送专科医院治疗。总之,新生儿烫伤重在预防,尽可能消除各种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黄华勇.应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97.

[2]李丽仪,胡玉转.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6.

[3]唐富春.新生儿烫伤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324.

[4]黎 螯,主编.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61.

[5]宋华培,罗奇志.小儿烧伤并发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4):250-251.

[6]冯汝锋.辐射床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2011(12):251.

[7]洪 玲,李 娜,张晓婷.小儿头面部烧伤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62.

猜你喜欢

体温创面机体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