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增强自觉与自信——读《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

2013-08-15本刊编辑

政工学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卢梭马克思革命

☉本刊编辑 鸿 雁

这是一部让我们认识马克思的书,让读者一次次被他“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劳动的职业”而感动,被他具有的先知般的智慧所折服。

这是一部追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产生、发展的书,让读者从理论的渊源、现实的思考中理解这一科学伟大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依据和意义。

这是一部反思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实践的书,让读者从资本主义发展史和无产阶级运动史壮阔的波澜中感知人类追求自由解放的奋斗历程。

从布鲁塞尔到北京,从1848年欧洲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共产党宣言》到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我们看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从出生到成长曲折而顽强的不断壮大的过程。

在“马克思和卢梭”这章里,作者追溯了启发马克思的欧洲思想“先驱们”中重要的一位——卢梭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创见,“卢梭对200多年前法国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描述,就如同在描述今日世界一样,读来令人触目惊心”。让我们记住卢梭所揭示的一个真理:“金钱固然可以买到一切,但却不能培养风尚和公民。”

在“马克思与康德”一章里,我们再次重温康德那句名言:“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作者这样解读:“马克思的革命学说与康德最为接近,即社会‘革命’类似宇宙能量的爆炸,是新的社会因素冲破旧社会秩序的外壳。”作者最后将视线落到今天的世界、今天的中国,提请我们:当3.75亿“中国工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时候,制定相应的社会法则,尤其是国际金融法则,以取代资本法则支配世界的历史任务,已经摆在了具有历史首创精神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了。

在“马克思与美国”这章里,作者分析了曾经让马克思怀有巨大好感的美国为什么没有成为“社会主义的摇篮”,反而成为“社会主义的墓地”;让我们看到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如何从“世界债主”走向“世界霸主”的跨越,并以此让世界来为这个霸主的地位支付“管理费”;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尽管今天的美国已由“世界债主”一举跌落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但这非但丝毫没有影响美国的霸权地位,反而空前地加强了美国的霸权。而这一切都表明,资本主义的道德法则恰恰立足于不道德的畸形债务关系之上。在认清这个“世界老大”本来面目的时候,今天的中国不妨学习美国的如下品质:长于谋划,敢于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坚持自己的发展理念和意识形态。

在“马克思与恩格斯”一章里,作者提示我们,马克思将资本划分为围绕“货币资本”形成的“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并通过三者之间的差异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规律,恩格斯只关注了“现实资本”中的产业资本。罗伯特·欧文之所以从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家、工会运动的创始人,怀揣着对美好和谐新世界的梦想最终却两手空空回到家乡,从反面证明了“在资本主义体系里,产业资本总是要受到金融资本的支配和制约,而投资者的理想并不是生产,而是获利”。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和当今华尔街制造的金融危机的严酷现实告诉我们:工人阶级要摆脱被支配的命运,就必须学会支配社会再生产领域。

在“马克思与列宁”一章里,作者和前几章一样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拉近了我们与历史人物的距离,指出我们之所以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因为列宁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是真正具有世界视野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不但要摧毁旧世界,还必须学会管理、创造一个新世界,利用它掌握的国家机器将国家财产、劳动者的财产从帝国主义的剥夺中拯救出来。

在最后一章“马克思与毛泽东”中,作者深刻剖析了毛泽东之前中国大规模的政治革命与改革失败的根源就在于,面对由“宗法—科举—朝廷”构成的传统体制,仅仅将斗争目标对准了上层“朝廷”。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则不局限于此,而是几乎彻底改造了中国的基层并向旧的统治结构的“中层”或“中坚”进行艰辛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领域内的建设与改造,与单纯进行生产领域内反经济剥夺的革命相比较,任务远为艰巨,过程更加漫长。实现中国革命的这一目标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不懈地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历史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如果我们丢掉了毛泽东思想,中华民族就将丧失“压倒一切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屈服”的民族精神、国家动员能力和组织凝聚力,就将丧失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国就将丧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沦为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附庸;从民族道义上说,无数革命先烈的血就将白流,新中国的江山社稷就没有了道德基础。因此,邓小平宣示:中国人民要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猜你喜欢

卢梭马克思革命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大师的弯腰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