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讨

2013-08-15艳王欢谭

科技视界 2013年24期
关键词:平等性多元性后现代主义

王 艳王 欢谭 军

(1.新乡医学院 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新乡医学院 图书馆,河南 新乡 453003)

0 引言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国家,过了十多年、二十多年后,到了七八十年代就覆盖了整个西方世界,其正式对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产生影响的时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可以将后现代主义理解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也可以将其理解成为一种文化思潮,总之其体系十分庞大、复杂,从艺术到哲学汇集多种领域的各种文化。它教会人们用不一样的视觉角度来审视事物,包含着一种对主流意识的批判。基于这样的基本出发点,后现代主义又为我们重新审视高校医学学生教育管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

1 后现代主义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影响

1.1 使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与多元性

后现代是一种崇尚多元性、差异性以及偶然性的思想主义。在这样的思想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会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不再一味的依照某一标准将学生培养得一成不变,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多元性。所以,高校教育过程规划、教学目标制定,和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构建以及教育组织构建都会与以往出现差别,这种差别之所在就主要体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多元性,它希望学生能够具有丰富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特征发展,最大限度体现出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文性。

1.2 使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在后现代主义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更加的重视。因为它主张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构建于主动批判,在教育、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所应用到的一切教学资料都具有启发性、疑问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它们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构建一种探究式学习氛围与学习机制,能够在突出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

1.3 使管理工作更加注重“平等性”与“正义性”

在以往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不平等,通常都是老师占有着绝对的主导权,而学生一方则是听之任之的角色,这样的管理工作模式极大的打压了学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性得不到凸显,不注重沟通与了解,极度缺乏人文性,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而后现代主义倡导对话与理解,能够帮助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起平等的沟通交流渠道,能够突出教学的“正义性”,以及教、学双方的“平等性”,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这不仅利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更加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

2 后现代主义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

2.1 革新传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思想

在以往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都存在着教学目标单一、死板的弊端,且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性,也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及综合素质能力发展,降低了高校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有效性。在以后现代主义为基本思想指导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当将学生的个体性、主体性凸现出来,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不同的发展个体,并承认与尊重发展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后现代主义强调从遗传基因的差异性角度进行管理,重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重视学生可能表现出的不同方面,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把每一个学生都当做学校服务的具体对象。差异性管理认为个体间的差异可以成为优势,这为高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一种可观的资源。这种差异性管理原则对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同一性、标准化提出了质疑和反思,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思想的嬗变是一种触动。

2.2 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

后现代主义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多元性、平等性的教育思想,学生的丰富性、多元性、立体性因此而凸现出来;强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当尊重学生天生独特的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把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去探寻追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竞争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并对其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按照后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教育管理的空间不仅仅局限于校园或教室,而是包括各种资源的广阔天地,应通过多种举措营造有助于学生成才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氛围,为各种人才的发展创造条件;其次,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应当只局限在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上,更应当对学生的个体情感予以关怀,注重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与价值观、人生观构建。

2.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本身就应当是“正义的”与“平等的”,而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管理工作更应当强调沟通、对话与理解,要抛弃传统教育管理工作中老师的权威性,解除对学生主体性的打压。老师应当找准自身的定位,以一个引导者、示范者和合作者的角度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而在实际的具体教学方式上,也摒弃传统单向灌输的填鸭式教学方,要将教学过程营造成一种师生平等、共同探索、相互沟通的过程,反对传统的课堂霸权主义,使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中。在这样的师生教学关系下,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得到保障,也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2.4 改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法

后现代主义所注重和倡导的多元性不仅要体现在学生身上,还应当体现在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上,所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不是绝对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这些多样的管理方法虽然在实现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本质上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属性,比如注重教育管理过程中权利、组织以及知识的发展性与多元性,强调教育管理过程中交流、对话、解释、理解等的作用功效,突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公正性、平等性以及民主性等。同时在当前科学技术的影响下,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与开放,这些来自国外的信息思想对我国高校学生产生着极大的影响,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具有自我思想、更加具有空间的去选择自己所信仰的思想文化,这使得当前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现状。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必须要及时改革管理方法,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3 结语

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教育领域造成很大的影响。就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而言,也应当汲取其中积极的因素,在管理工作中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多元性、创造性、自主性,突出教学活动与教学组织的“正义性”与“平等性”,最终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1]李令.后现代主义理论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6):66-68.

[2]张峰,田建国.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后现代转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5):66-68.

[3]李明忠.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后现代转向[J].高校教育管理,2011(01):66-68.

[4]丁健.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后现代反思[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11):66-68.

猜你喜欢

平等性多元性后现代主义
库淑兰剪纸艺术中的多元性探究
“瑞狮壶”的艺术构成与文化多元性分析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图书馆学视阈内的客观性原则之诠释
平等性原则在法国公共服务基本法中的适用性问题研究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新农合”对医疗服务利用及平等性的影响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