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2013-08-15杜义强
杜义强
(塔里木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幅员辽阔,周边与八个国家接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区内有5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0%以上。塔里木大学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河畔,塔里木大学的学生有汉族、维族、汉族、回族等十几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总人数的23%。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即少数民族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更值得人们关注。
1 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
1.1 社会因素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以及宗教信仰等都会对少数民族学生产生影响。目前,新疆的发展与内地大多数城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同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依然得不到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长期受到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风俗习惯、民族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观念。他们把自己的这种不满情绪延伸到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怀疑,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怀疑。
1.2 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性格、习惯等形成的最初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思想信仰对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父母感情不和,家庭不和睦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影响。少数民族家庭大多数子女较多,经济条件不好,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大多家庭贫困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里压力。在班级里性格较孤僻不合群的孩子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
1.3 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疆内多数高校没有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的不够。大多数高校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方式过于简单,我校也只是在新生入校的时候进行学前教育以及后续的几场专题报告,至于学生们能听懂多少,吸收多少,接受效果好不好,这些都不得而知。疆内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均占学生人数的40-60%,所以我们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就更为重要,要起到对学生正确指导和引导作用,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来影响学生。
1.4 自身因素
我校位于南疆少数民族聚集地,校内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农村,由于汉语水平差,生活习惯差异大,许多学生自卑心理强,只跟自己的同乡接触,不愿跟汉族学生交流,久而久之就造成心理素质较差,挫折承受力低,不能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导致遇事时,缺乏理性判断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容易冲动。
2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2.1 学习障碍
我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要经过一年的预科学习,成绩合格后才能被分到各个学院进行专业课的学习。来自城市的少数民族学生较来自农村和边远城市的汉语水平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这些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尤其是听说能力,因为听不懂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根本就无法理解。因为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大脑始终处于紧张的状态,久而久之产生心理问题。
2.2 人际交往困难
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于边远地区,在新疆的南疆很多农村、乡镇基本上没有汉族,他们从小生长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接触的人、所受的教育都受到本民族特有文化的影响。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中学的知识面相对狭窄,以及生活艰苦,会产生一些自卑感。与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同乡交往都没有问题,但是进入大学,面对各个民族,陌生的环境,他们不敢、不愿与别人交往。来自不同家庭的同学,养成了不同的个性、爱好、习惯,相处时一旦产生磨擦,易形成冲突或封闭自我,导致心理失调。
2.3 就业压力大
目前,大学生毕业实行双向选择,大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锻炼他们的能力。我校由农业院校转变为综合性大学,主要是给新疆,尤其是给南疆基层输送人才。少数民族大学生受到本民族特有文化和家庭的影响,认为只有在事业单位工作才是正式工作,才会有保障。我校每年两次招聘会,在招聘会上签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很少,即使公司的待遇好,自己也特别适合去公司工作,他们也不会选择。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一部分会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一部分会参加公务员考试,大部分都是在家待业。这样就业机会就大大减少,就业就成了困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一个严重问题。
3 解决少数名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3.1 建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咨询与辅导。建立健全长期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和重点院校建立长期的对口支援培训项目,把新疆高校的教师送出去,到德育学科研究水平较高的院校学习深造。长期聘请普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学者为新疆高校的客座教授,定期来新疆高校讲学,以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来促进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带动学科建设的健康发展。
3.2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开设相应的选修课,我校目前已经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切实可行的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问题
目前,高校都有一些政策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如发放助学贷款、贫困生助学金、各种奖学金和为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我校也有一对一的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资助。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条件,努力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岗位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经济问题,还可以丰富自己的阅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大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少数民族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应该经常性地组织一些集体形式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强各族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了解国情,了解社会,锻炼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1]迟永辉.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探[J].教育论丛,149.
[2]张大卫.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心理健康教育,2010,1(176):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