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2013-08-15王颖颖徐东岳
王颖颖 徐东岳
(宁陵县公路管理局,河南宁陵476700)
1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控制技术要点
1.1 施工准备阶段控制要点
施工准备阶段控制至关重要。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遵照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进行。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可参照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要求进行。 当材料与同类道路相同时,可直接引用成功的经验。承包人应在开工前至少28 天,将推荐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所做试验样提交给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应根据承包人推荐的配合比及提供的混合料试样自行组织复核对比试验。通过试验,批准其配合比或提出修改参考意见,交由承包人进行试验路施工。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采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沥青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践经验和马歇尔试验的结果,经过试拌试铺论证确定。
1.2 施工过程控制
在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中,主要包括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拌和、摊铺、碾压等阶段。 在此过程中,应从原材料、机械设备到施工工艺、施工操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作细致的检查与记录、试验与分析,通过高水平的控制工作,促进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的标准。
1.3 材料的控制
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经批准的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产地,质量规格进料,不得随意变更,对不合格的进场材料应令承包人自费清出现场,不准用于工程上。 每批到场的材料应分品种、分标号密闭储存,必须有出厂检验合格证明及承包人自检合格实验单,对沥青材料的抽样检验,按规定频率进行。粗集料应具有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生产,用于面层的石料,应满足石料磨光值的要求。对于各种堆放砂料的场地,不得混杂。 矿料及填料应堆放在防雨棚内,不得受潮。 各种粗集料、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良好的颗粒组成以及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
沥青:对每一批次沥青进行三大指标针入度、沥青延度、沥青软化点试验。
粗集料:按规定碎石检验项目为:级配、压碎值、磨耗值、冲击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值、比重等合格。
石屑:规定每400 立方不少于一次。 实验项目为级配、视密度、坚固性、含泥量合格。
2 沥青混合料拌制时质量控制要点
2.1 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沥青材料应采用导热油加热,沥青与矿料的加热温度应调节到使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符合有关规定。
当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已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时,混合料不得使用,已铺筑的沥青路应予铲除。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超过正常温度高限30℃时,混合料应予废除。
2.2 拌和时间的检查与控制
沥青拌和料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
2.3 外观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在拌和厂拌和的沥青混合料放入自卸汽车的料斗时,外观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不冒青烟、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粗细料离析现象,不合规范要求的混合料不得使用,并应查明原因及时调整。
3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
经设计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更。如遇进场材料发生变化并经检测沥青混和料的矿粉级配,马歇尔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使沥青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并保持相对稳定,必要时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确保工程质量。
4 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质量控制
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应大于15cm,在运料车侧面中部设专门检测孔,孔口距车前底面30cm。
4.1 粘层油浇洒的质量控制
粘层沥青应均匀洒布或涂刷,浇洒过量处应予刮除。 路面有脏物尘土时应清除干净。 当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 浇洒粘层沥青后,严禁车辆、行人通过。 粘层沥青洒布后应紧接摊铺沥青层,但乳化沥青应待破乳、水分蒸发完后铺筑。
4.2 透层油浇洒的控制
透层宜紧接在基层施工结束后表面稍干后浇洒。当基层完工时间较长,表面过于干燥时,应对基层进行清扫,在基层表面少量洒水,待表面稍干后浇洒透层沥青。透层沥青的浇洒要求按设计用量一次均匀洒布。 在无机结合料稳定半刚性基层上浇洒透层沥青后,宜立即撒布石屑或粗砂后,应用6~8t 钢筒式压路机稳压一遍。 当通行车辆时,应控制车速。 在铺筑沥青面层前如发现局部地方透层沥青剥落,应予以修补;当多余浮动石屑或粗砂时,应予扫除干净。
透层沥青洒布后应不致流淌,要渗透入基层一定深度,并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在铺筑沥青面层前,若局部地方有多余的透层沥青未渗入基层时,应予以清除,对遗漏处应人工补洒,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透层洒布后,应尽早铺筑沥青面层。 当用乳化沥青作透层时,应待其充分渗透、水分蒸发后方可铺筑沥青面层,等待时间不宜少于24h。如遇大风或即将降雨时,不得浇洒透层沥青。 气温低于10℃,不宜浇洒透层沥青。
4.3 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时的质量控制
摊铺前的准备工作。 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必须以监理工程师检查施工放样并确认下层的质量。 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未按规定洒布透层、粘层、铺筑下封层、下层未清扫干净时,不得铺筑沥青面层;机械摊铺时的控制。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宜采用两台以上的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联合摊铺,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5~10 厘米左右宽度的摊铺重叠。 相邻两台摊铺机相距应为10~30 米,且不得造成前面摊铺机混合料的冷却, 摊铺机在开始进料前, 应在斗内涂刷少量防止粘料的柴油;摊铺温度的检查。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根据沥青标号的粘度、气温、摊铺层厚度选用,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气温低于10℃时,其它公路低于5℃时,不宜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
5 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当沥青路面在雨季施工时,应注意气象预报,加强摊铺现场与沥青拌和厂联系,尽量缩短施工路面长度,工序要紧密衔接,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任务。
运料车和工地应备有防雨设施,并做好基层及路肩的排水。 当遇雨或下层潮湿时不得摊铺沥青混合料,对不经压实好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应全部清除,更换新料。
6 施工接缝的处理及控制
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缝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因此在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施工,保证紧密、平顺。
6.1 横向接缝部位的控制法
横缝应与路中线垂直。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缝应错位1m 以上。横缝分平接、斜接两种。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宜平接,而在上面层必须做成平接。 其他等级公路各层均可斜接。 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的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开始碾压前再将预热料铲除。
6.2 纵向连接部位的控制法
摊铺时如果采用梯队作业时纵缝应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cm 宽暂不碾压, 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最后再作跨缝碾压以消除缝迹。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 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洒少量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 碾压时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驶,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再逐渐移动压过纵缝,将纵缝碾压紧密。表层的纵缝应顺直, 且宜留在车道区划线位置上。 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以确保摊铺碾压质量。
[1]公路工程质量监理培训教材[M].2 版.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
[3]科技信息[J].山东省.
[4]河南交通科技[J].19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