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探索研究现状
2013-08-15邝乐
邝 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1)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新世纪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引发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虽然这有助于解决人才竞争的问题,但同时引出了大批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加之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尤以2013年更明显,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针对如此不利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们应在毕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毕业前有效的职业探索能够帮助毕业生们快速准确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就业机会。
职业探索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它首先是作为一般的探索行为来进行研究的(Jordaan,1963),其目的在于进行职业目标的定位。随后Kmmboltz和Super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了不同的阶段。综合国内外研究,在发展的五十年的时间里,有关职业探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测量研究、影响因素、关系研究及现状研究等方面。
1 职业探索的理论研究
职业探索理论主要分为社会认知理论与职业发展理论。
1.1 社会认知理论
职业探索的社会认知理论是以Kmmboltz和Gelatt为代表。Kmmboltz的生涯决定社会学论认为,职业探索是一个信息收集或职业问题解决行为,通过对专业能力、工作性质和环境等信息的收集降低职业选择的不确定性;Gelatt等人认为职业探索是职业决策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职业选择的认定、评估、验证和信息的收集。
1.2 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探索的职业发展理论以Super为代表,Super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分为 growth、exploration、establishment、maintenance与 decline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任务。而其中的探索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是个人对自我特质以及各种不同的职业或者工作内涵,乃至对个人环境关系与资源进行探索,以便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确立更明确的导向。
我国关于职业探索起步比较晚,渤海大学的施国春曾把职业探索定义为个体在各种环境下认识自己和环境的一个有力的手段和方式,它是个体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生旅途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如果利用好的话则有利于促进职业的成熟和职业的适应。
2 职业探索的测量研究
2.1 Super的测量研究
早期Super把职业信息收集行为作为职业探索的测量维度,后期经过研究,于1963年提出职业探索的两过程三方面。其中两过程指对选择的细化和晶化,细化是寻求确认尽可能多的问题解决方案,晶化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选择方案;三方面是指职业选择的一致性,职业选择的确定性和职业选择的信心。
2.2 社会认知方向的测量研究
Kmmboltz认为职业探索是一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认知要素,包括对自己、对行业、对决策技能的了解等;二是信息加工过程;三是对职业行为的启动、协调、监控,从而选出最优行动方案。
Stumpt提出了职业探索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三维度,并于1983年编制了职业探索问卷,其中认知层面包含6个维度:就业的前景、职业探索结果的确定性、外部探索的手段、内部探索的手段、获得信息的方法和对理想职位重要性的认识;行为层面包括7个维度:对环境和自我探索、系统探索、探索频率、获得信息数量、可供选择的数量和探索的重点,即探索什么、如何探索、探索目标的确定性;情感层面包括3个维度:信息的满意度、探索的压力和决策的压力。该量表先后经Blustein和Taveira验证,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 职业探索的影响研究
纵观职业探索的相关文献,职业探索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个人特质方面,包括性别、年龄等;家庭方面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来源地等方面。
3.1 个人特质方面
骆泽深、张娟和陆冠儒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经管院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吴雪梅和文胜对重庆五所大学调查发现,女性大学生的职业探索要显著多于男性;杜宇和王倩倩研究中发现男生的职业探索行为高于女生。
施国春关于辽宁大学的调查发现,整体上职业探索行为是随着年级呈上升趋势,自我探索是大一大二的要高于大三大四的,环境探索行为从多到少依此是大四、大三、大一、大二。而吴雪梅和文胜的调查结果则显示大三的职业探索行为最低,从高到低依此是大四、大一、大二、大三。
3.2 家庭方面
付春玲和施国春对辽宁渤海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家庭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偏爱对职业探索中的信息量、系统探索和环境探索具有预测作用,严厉惩罚对系统探索有预测作用,拒绝否认对自我探索有预测作用。
吴雪梅和文胜发现家庭来源地对职业探索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农村的学生的探索行为最多,而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的探索行为最少。
4 职业探索的关系研究
职业探索的相关研究集中前自尊、羞怯、自我同一性、择业控制点、择业效能感和职业决策困难等方面。
杜宇和王倩倩研究发现,自尊对职业探索行为中的自我探索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杜宇研究表明成人依恋中依恋焦虑维度必须通过自尊间接地影响职业探索中的自我探索和目标聚焦行为。李文道、邹泓和赵霞发现同一性中的混乱维度与自我探索、环境探索呈显著负相关,延缓维度和达成维度与环境探索、自我探索呈显著正相关。李莉、徐海东和徐艳娇研究表明羞怯与职业探索呈显著负相关。施国春研究表明择业控制点对自我探索和目标聚焦具有预测作用,表现为内控的人更倾向于自我探索;择业方面,外控的人运用情绪方式应对,内控的人采用问题应对。
5 职业探索的研究展望
通过对近十年的文献的梳理总结,发现现今国内关于职业探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丰富,针对当前的形势,认为今后的职业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入。
(1)理论的进一步构建。国内外关于职业探索行为的理论维度还没有统一,而针对当今社会下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探索行为,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后续研究可构建出当今大学毕业生职业探索行为的理论构成,并进一步开发出相适应的调查问卷。
(2)丰富职业探索的实证研究。现如今关于职业探索的研究相对较少,涉及的变量主要是个人特质方面,那针对其他特质,如性格特质、动机等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关于职业探索的影响结果研究甚少,比如就业成功率、就业质量及今后职业发展等众多因素都未涉及,这都有待于后续的研究。
(3)扩大研究对象。如今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大学生,而对于高职院校、大专院校、研究生群体以及失业群体等处于探索期的人群的研究甚少,而这些群体也是我们社会就业市场上的主力军,针对他们的职业探索现状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1]Krumboltz,J.D.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career decision making[C]//MITCHELL,A.M.,JANE,G.G.&KRUMBOLTZ,J.D.(Eds).Social Learning and Career Decision Making,1979:19-49.
[2]迟文倩.职业探索期和创立期大学毕业生可就业能力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3]杜宇.大学生依恋、自尊与职业探索行为的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