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莲花山白盆珠湿地鸟类监测与保护发展研究

2013-08-15朱慈佑廖远芳罗献忠

绿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莲花山种类自然保护区

朱慈佑,廖远芳,罗献忠

(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惠州 516338)

1 区域概况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处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内,位于东江一级支流西枝江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2′02″~115°15′38″,北纬23°02′48″~23°11′10″,气候上处于热带的北缘和亚热带的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年温暖湿润,水热资源充足,年均气温22.0℃,年均日照时数2038.9h,年均降雨量1935.7mm,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 1875mm,年均相对湿度80%[1],海拔最高点1337.3m。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栖息于这里的鸟类不仅种类和数量较多,而且有不少种类属于世界珍禽。

2004年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034.1hm2(其中水域面积4163.5hm2,林业用地面积9625.1hm2),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内陆湿地生态系统、候鸟栖息繁育环境、水源涵养林和水资源。

2 鸟类调查与监测方法

按照1997年林业部颁布的《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修订版),根据该区较复杂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按不同的生态环境设置调查和监测点。对鸟类调查和监测采用了以下3种方法,主要以观察种类和统计相对数量为主,记录在不同生境所见鸟类的种类和数量。

2.1 样点法

结合该区的地形和植被分布状况,选择不同的地形、海拔、林相(如湿地、次生林、人工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草丛、林缘、开阔荒地和果园等),作为固定的观察点(主要在上围、徐角塘、新庵码头)。样点即为所调查圆形区域的中心点,圆形面积半径为30m,记录已确定半径范围内所见到或听到的种类和相对数量,每个样点一般观察时间为15min左右,调查期间每天观察一次,观察人员每组不超过2人,以尽量减少对鸟类活动的干扰,避免影响观察效果。

2.2 路线统计法

主要用于非繁殖季节鸟类的相对数量调查。调查期每天上午6~9时,下午4~6时,在全区5个不同地点(上围、东流、西来庵、嶂下、莲花山),各设数条15~2km的路线,每小时行走速度1~2km,用望远镜观察线路两侧各40m宽范围内,记录所见到或所听到的鸟类种类、数量级。

2.3 走访座谈法

除进行以上各项的实地观察外,还多次走访该区或周边地区的居民,尤其是找以前经常在水库或上山从事作业的老村民座谈,询问他们长期以来所见到的鸟类种类,作为调查资料和数量的参考。

此外,区内水库湿地面积大多无法行走,根据湿地水鸟的迁徙特性,在秋冬、春季等不同季节,采用在水库边架设固定掩体和移动掩体不间断进行监测,采用单筒和双筒望眼镜,观察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如鸭类、鹳类。

2.4 调查与监测结果

共记录到鸟类151种,隶属于45科16目。其中非雀形目鸟类74种,雀形目77种;94种属东洋界种类,42种属古北界种类,15种属广布种;留鸟88种、冬候鸟44种、夏候鸟15种、旅鸟和迷鸟4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2种。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特色是中华秋沙鸭种群数量较大,猛禽资源和水鸟资源较丰富[2]。

3 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2种:黑鹳、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凤头鸊鷉、鸳鸯、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黑翅鸢、黑耳鸢、蛇雕、白腹隼雕、赤腹鹰、松雀鹰、普通鵟、风头鹰、红隼、燕隼、鹗、黄嘴角鸮、领角鸮、领鸺鹠、斑头鸺鹠。

黑鹳(Ciconia nigra)(Ⅰ级)鹳形目鹳科。2001年1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弘、朱世杰教授在保护区内考察时,在新庵和新丰等地多处见到黑鹳的活动,共发现黑鹳4只。2001年3月上旬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袁喜才研究员在白盆珠考察期间也见到1只黑鹳的活动。另外,新庵镇长期在白盆珠水库边生活的村民,刘庆和、刘继华和原新庵镇林业站刘继业等人,反映黑鹳每年11月中下旬就到白盆珠水库越冬,翌年的3月上旬左右北迁,黑鹳在白盆珠水库湿地区域越冬时间大约要持续4个月之久。

2006年1月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组建后,2006~2011年的1~3月间监测到黑鹳(5次,各1只)。

中华秋沙鸭(Chinese merganser)(Ⅰ级)雁形目鸭科。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约1000万年,其分布区域十分狭窄,数量也是极其稀少,全球目前仅存不足1000只。

近几年来每年都监测到中华秋沙鸭在保护区越冬,2007~2008年间发现的中华秋沙鸭是目前广东境内的最大越冬种群(分别为31只,雌14只,雄17只)[3]。

4 湿地鸟类发展的制约因素

4.1 爱护野生鸟类的意识淡薄

莲花山白盆珠保护区是在集体林区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内人为捕杀鸟类现象仍然存在,村民保护生态环境、野生鸟类的意识有待提高。

4.2 人为活动惊扰

区内中华秋沙鸭、黑鹳和鸳鸯等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区域(打锣岽等岛屿、横岭附近水域和沙滩)在功能区划中属实验区和缓冲区,群众的频繁活动使候鸟受到惊扰。

4.3 湿地保护资金不足

对湿地保护的资金支持不够,管理力度不能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的需要。

5 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宣传保护湿地及鸟类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科研、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使人民群众认识保护湿地及鸟类的重要意义。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湿地保护补助资金,配备先进的通讯、交通和野外巡护、救护设施。

(3)环境整治与生态管理。对栖息地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地防止湿地环境的污染;同时采取生态系统管理的方法,进行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

(4)濒危物种越冬地保护与恢复。改变目前濒危物种栖息地“岛屿化”、“破碎化”的状况,将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入核心区,同时实行封补、封造和绝对封禁、封育恢复。

(5)建立生境走廓。根据湿地鸟类栖息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建立走廓,维护栖息地的连通,增加其生存机会。

(6)加强区内候鸟流感疫情监测。进一步加强候鸟等野生禽类的疫情监测工作。

6 结语

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使之成为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和恢复莲花山白盆珠自然资源,维持森林及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有效保护生物资源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使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中华秋沙鸭、黑鹳等)得到拯救、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骆土寿,陈德祥,李仕春,等.广东莲花山白盆珠自然保护区资源及其评价[J].广东林业科技,2003,19(4):8~12.

[2]李小燕,杨 磊,李东洋,等.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12,31(4):650.

[3]李小燕,杨 磊,李东洋,等.广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J].四川动物,2012,31(4):652.

猜你喜欢

莲花山种类自然保护区
莲花山公园真美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基于稀疏表示的宠物狗种类识别
电影
“兔”与“免”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桃花也“任性”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