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源市植被区划与生态对策

2013-08-15魏金杰白瑞兴刘洪伟

绿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凌源市灌丛山杏

魏金杰,白瑞兴,刘洪伟,唐 彦

(1.辽宁省凌源市大河北乡林业站,辽宁 凌源 122500;2.辽宁省凌源市林业局,辽宁 凌源 122500;3.辽宁省凌源市前进乡林业站,辽宁 凌源 122500;4.辽宁省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国合造林站,辽宁 凌源 122500)

1 引言

凌源市位于东北区域的西南部,地处辽宁、河北、内蒙二省一区交界地带,全市总面积3278km2,位于北纬40°35′59″~41°25′56″,东 经 118°50′19″~119°37′47″。其西南部属华北植物区系,长白和内蒙古区系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中北部为华北与内蒙、长白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由于受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土壤、气候、水文等诸多因子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群落和生物生存繁衍体系,成为半干旱地区不可多得的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对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类型进行科学划分,将对研究这一区域的森林植被演替规律和空间组合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以后更好地进行营造林建设以及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凌源植被区划的依据和原则

2.1 植被区划依据

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此有区别,而其内部具有相对一致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的组合的植被地理区。植被区划是进行综合自然区划的基础,同时又是其他专业区划的重要依据。

2.2 植被区划原则

遵循植被分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原则以及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一致性等原则。

3 植被分区

凌源市植被区划采取三级分区法,其单位系统采用《辽宁植被与植被区划》(董厚德,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区划方法。一级区称为植被区,二级区称为植被地区,三级区称为植被小区。因此,将该市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区、3个植被地区以及3个植被小区。

3.1 植被区

凌源市植被区划分为辽西山地东南部暖温带半湿润的油松栎林及其次生灌丛区(Ⅴ)和辽西山地西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侧柏矮林、山杏矮林和黄榆矮林及草原化灌丛区(Ⅵ)两个植被区。

3.2 植被地区

凌源植被地区划分为冀、辽低山地荆条灌丛及蒙古栎林地区(Ⅴ11)、牤牛河-大凌河宽谷底山丘陵草原化荆条灌丛、白羊草草丛及草原化小半灌木灌丛地区(Ⅵ12)和努鲁尔虎山油松人工林、山杏、黄榆矮林及虎榛子灌丛地区(Ⅵ13)3个植被地区。

3.3 植被小区

凌源植被小区划分为凌(源)南一建(昌)南小区(V11(19))、朝阳-喀左小区(Ⅵ12(22))和建(平)南-凌源北小区(Ⅵ13(23))3个小区。

4 植被类型特征与发展对策

4.1 凌(源)南一建(昌)南小区(V11(19))

本小区隶属辽西山地东南部暖温带半湿润的油松栎林及其次生灌丛植被区(Ⅴ)及冀、辽低山地荆条灌丛及蒙古栎林植被地区(Ⅴ11)。在植物区系划分中属华北植物区系,同时又有内蒙古与长白两个植物区系植物的侵入。本小区包括凌源西南部刘杖子、前进、刀尔登、大河北、杨杖子、佛爷洞、河坎子等乡镇的全部,以及沟门子镇毛杖子、寺台子、老场子、二安沟等村,三家子乡宣杖子、盆子窑村和松岭子镇东道、黄金岭、柏树沟村。本小区为辽宁西部地势较高、中山最集中的地区,面积为1160.09km2。

4.1.1 植被资源

本小区地处青龙河流域,年平均气温8.6℃,≥10℃的年积温为3324℃,年均降水量514mm,为境内降水量最大的地区。植被覆被度与森林覆盖率居各小区的首位,森林覆盖率达到64.8%。森林植被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等天然次生林占有重要比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蒙古栎林所占比重最大。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灌丛、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灌丛和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灌丛为优势灌丛。在本小区自然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紫椴(Tilia amurensis)、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和野大豆(Glycine soja)等。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黄檗、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野大豆和黄耆(Astragalus membranaceus)等植物收录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等辽宁省珍稀濒危植物多种。自然分布有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十字兰(Habenaria sagittifera)、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等6种兰科植物。野皂荚(Gleditsia hetrophylla)、东陵八仙花(Hydrangea bretschneideri)、柴荆芥(Elsholtzia stauntoni)和蒙古荚迷(Viburnum mongolicum)灌丛为本小区代表群落。植物多样性是本小区的最大特色,基本含盖全市所有植物的科、属与80%以上的植物种。

4.1.2 森林植被培育方向与生态对策

本小区位于凌源青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不仅影响到“引滦入津”工程的水质和水量,又是阻挡内蒙科尔沁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本小区分布的森林、灌丛、草原、湿地等形成了辽西地区典型、多样、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本小区的首要生态对策就是保护其森林植被所具有的多样性、稀有性、珍贵性和不可替代性。青龙河及大凌河之渗津河支流均发源于本小区,现有的山地森林,应全部封育为水源涵养林。由于本小区森林覆盖率已达到64.8%,封山育林与封补型造林是扩大本小区森林面积的最佳途径,人工造林除营造在坡地上栽培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核桃(Juglans regia)、苹果(Malus pumila)等经济林外,在山地绿化中只是一种辅助措施。本小区适宜板栗、核桃、山楂(Ct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苹果、葡萄(Vitis vinifera)等经济林栽培。核桃楸、平榛等野生资源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本小区是凌源市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河流沿岸及沟谷地带可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锦带花(Weigela florida)、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东陵八仙花、榆叶梅(Prunus triloba)和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等野生花灌木均可作为城乡绿化的珍贵树种加以开发利用。

4.2 朝阳-喀左小区(Ⅵ12(22))

本小区隶属辽西山地西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侧柏矮林、山杏矮林和黄榆矮林及草原化灌丛植被区(Ⅵ)及牤牛河-大凌河宽谷底山丘陵草原化荆条灌丛、白羊草草丛及草原化小半灌木灌丛植被地区(Ⅵ12)。在植物区系划分中属华北、内蒙古与长白植物区系的过度地带。包括四官营子、牛营子、四合当等乡镇的全部;三家子乡除宣杖子和盆子窑之外的各村;沟门子镇的沟门子、白石咀、碾房杖子、胡杖子、双庙、牛洞子、老爷庙、北沟、塔沟村。面积836.49km2。

本小区地处渗津河流域,属大凌河支流。年平均气温8.4℃,≥10℃的年积温为3269℃,年均降水量460mm左右。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土壤为棕壤性土和棕色森林土;海拔600m以下多为淋溶褐土,沿河为碳酸盐草甸土。

4.2.1 植被资源

本小区植被覆被度与森林覆盖率均低于凌(源)南一建(昌)南小区(V11(19))和建(平)南-凌源北小区(Ⅵ13(23))两小区,森林覆盖率为44.1%,林分质量也较其他两小区为差。人工林是本小区的主体林分,主要树种为油松、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杏(Prunus sibiric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灌木有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多花胡枝子(Lespedeza floribunda)等。草本植物以羊胡子苔草(Carex callitrichos)、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丛生隐子草(Cleistogenes caespitosa)、糙隐子草(C.squrosa)为常见种。渗津河是境内最早断流的河流,次生临界裸地面积也大于其他两小区。现存森林多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调节环境的功能较低,是境内水土流失面积最大区域。

4.2.2 森林植被培育方向与生态对策

本小区由于荒山面积较大、天然植被匮乏,在营造林及经营管理中应以人工造林为重点,辅以封育仅有的天然植被,尽快恢复与增加植被覆被度和森林覆盖率,完善自我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提高调节生态的能力。本小区的低缓丘陵地带土质较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发展大面积的刺槐薪炭林及大扁杏(Prunus sibirica var suavosperma)、大枣(Zizyphus jujuba)、苹果等干鲜果经济林。同时,本小区荆条资源极为丰富,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发展养蜂业。

4.3 建(平)南-凌源北小区(Ⅵ13(23))

本小区隶属辽西山地西北部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侧柏矮林、山杏矮林和黄榆矮林及草原化灌丛植被区(Ⅵ)及努鲁尔虎山油松人工林、山杏、黄榆矮林及虎榛子灌丛植被地区(Ⅵ13)。同时,在植物区系划分中属华北、内蒙与长白植物区系的过度地带,特别是内蒙植物区系的植物较其他两个小区相对多些。本小区包括三十家子镇、宋杖子、大王杖子、小城子、万元店、红山、乌兰白、城关、瓦房店、北炉等乡(镇、街)的全部以及松岭子镇除金黄岭、柏树沟和东道之外的各村。本小区以努鲁儿虎山地为主,呈东北-西南走向。大部山地海拔500~600m,海拔1000m以上的几座高山多为大王杖子乡与三十家子镇、松岭子镇的交界山,其中天竺山高1056.6m。全区面积1281.42km2。

本小区地处大凌河流域,年平均气温8.3℃,只有松岭子镇附近地势较高地带年平均气温在8.0℃左右,为全市平均气温最低区域。本小区自1958年有气象资料以来的50年平均降水量为463mm。≥10℃的年积温为3255℃。春秋两季易发生干旱。海拔600m以上地区,土壤为棕壤性土和棕色森林土,600m以下地区多为淋溶褐土,沿河为碳酸盐草甸土。

4.3.1 植被资源

本小区植被覆被度与森林覆盖率均低于凌(源)南一建(昌)南小区(V11(19)),但高于朝阳-喀左小区(Ⅵ12(22)),森林覆盖率为50.1%。林分以人工林为主,其中油松人工林为主栽树种,大部分为1953~1982年营造的油松人工林,面积3.5万hm2,是被誉为亚洲最大油松人工林的核心部分。但油松生长缓慢,每公顷立木蓄积30m3左右,有些50年的林分平均胸径只有12cm。其次是人工山杏矮林,面积1.8万hm2,集中连片,是本区植物的优势资源。其中大王杖子乡山杏面积3300hm2,被称为“七十华里杏花村”。灌丛以荆条灌丛黄榆(Ulmus macrocarpa)灌丛和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灌丛为主,并有连片的山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灌丛或山枣矮林分布。常见有兴安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兴安百里香(Thymus dahuricus)、白花兴安百里香(T.dahuricus Serg.f.albiflora)、万年蒿(Artemisia gmelinii)等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中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emum)、朝阳芨芨草(Achantherum nakaii)、黄背草(Themeda triandra Var.Japonic)蒙古苍耳(Xanthium mongolicum)、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鼠 掌 老 鹳 草 (Geranium sibiricum)、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等分布较为广泛。

4.3.2 森林植被培育方向与生态对策

本小区为大凌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又是凌源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其山地造林应以水源涵养林与水土保持林为主,发挥其生态防护和环境调节功能。本小区与朝阳-喀左小区(Ⅵ12(22))又同属西北风沙区范围,又是是华北石质山地的组成部分,年降雨量500mm以下,蒸发量在2000mm以上,荒漠的比例较大,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就现阶段主要靠增加森林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减少蒸发量等构建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油松人工林与地带性植被类型——矮林为主,包括侧柏矮林、山杏矮林以及黄榆矮林等。本小区为大凌河流域,沿河两岸是全市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重点区域。为了提高本小区森林植被的防护功能,应加大现有森林和灌丛的封育力度,提升其防护功能。由于油松人工林树种单一,生长缓慢,火灾性强,且森林病虫害严重,将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是解决以上弊端的有效途径。经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与国营欺天林场等单位多年试验研究,其油松纯林改造成效显著,可大面积推广应用。选用刺槐、山杏、黄栌、蒙古栎、元宝槭、五角枫等树种,既可减轻森林病虫之为害,又能提高其生态防护功能,还能提高林地单位面积蓄积与效益。

本小区山杏资源丰富,在海拔400~600m的低山丘陵地带均适宜山杏的生长和发育。目前应加强对现有山杏矮林的经营管理,同时着力扩大山杏矮林面积,积极营造大扁杏,大枣、苹果等经济林,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力发展山杏加工产业,充分发挥本小区的地区资源优势。

5 结语

凌源市植被区划采取三级分区法,共划分为两个植被区、3个植被地区以及3个植被小区。其中凌(源)南一建(昌)南小区与其他2个小区无论是气候条件,还是地质地貌都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植物种类与种群密度均高于其他两小区,特别是国家重点保护与珍惜濒危植物大多分布于此小区。建(平)南-凌源北小区地理位置为全市西北部,内蒙植物区系的植物相对多于其他两小区。

由于3个小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与森林植被现状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森林植被培育方向与生态对策也不同。青龙河流域应以封山育林与封补型造林为主,营造与保护好水源涵养林,保护其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稀有性、珍贵性和不可替代性。大凌河流域与渗津河流域,天然植被较差,水土流失严重,营造以水土保持为主的人工植被是主攻方向。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进坡地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并充分发掘各小区的优势资源,发展相应产业。

[1]吴征镒.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董厚德.辽宁植被与植被区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凌源市灌丛山杏
山杏苗繁殖技术
灌丛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
吉兰泰盐湖绿洲柽柳灌丛生长与沙堆形态特征的关系
山杏种子的冬藏处理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小学
凌源市设施农业区域布局及其生产功能区划建设探析
山杏容器苗装杯技术
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甸植物带概况
凌源市博物馆藏辽瓷精品简述
浅析凌源市林地资源存在问题特点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