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广西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桑园的重要意义

2013-08-15黄梅梅宋宪军

绿色科技 2013年7期
关键词:桑园石漠化桑树

黄梅梅,白 雪,李 莉,宋宪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7)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体系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是基于对现实环境的准确判断而作出的英明决策,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划时代意义。

2 国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大的国防可以使我国争取到应有的国际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有利的国际地位可为我们争取到优势的国际资源和有利的外部环境,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有助于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此外,强大的国防也是实现人民各项权利的根本前提。当前,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唯有加强国防力量以对抗潜在威胁,为国家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才能实现人民的各项权利。

3 国防、经济、生态建设的统一

国防建设离不开经济建设,同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又可反哺国防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促进国防建设的发展,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子孙后代的未来的方式换取经济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统筹兼顾,使三者建设互相联结,互相协调,互相推动,形成合力,即注重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持续的、长远的发展,而不是强调某一方的重要而破坏相互依存的条件。达到了这种状态,才能实现三者的共同发展,促进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只有增加边境地区的农民收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防安全,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广西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如何在石漠化严重的边境地区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生态桑园是一个很好的增收途径。

4 广西石漠化地区发展桑树生态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4.1 广西石漠化现状

广西是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也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岩溶土地分布涉及10个市的76个县(市、区),岩溶土地面积列全国第二位,石漠化土地面积列全国第三。岩溶分布区人口约1000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5%。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800万人,占岩溶区人口的80%以上。据2005年的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岩溶地区土地总面积832.25万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5.3%;石漠化面积237.9万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0.1%。石漠化以惊人的速度在西南大地上蔓延,仅1987年到1998年的12年就净增了2.2万km2,相当于我国22个普通县的面积。目前我国土地石漠化的总面积已达11.35万km2。据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26日发布的数据,石漠化现象正以每年2%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土地,导致我国每年损失耕地30万亩。

广西石漠化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不少特殊的困难和问题,欠发达地区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普遍滞后于平原农区。

4.2 桑树在石漠化地区与其他树种相比的优势

桑树最明显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是其根系十分发达,桑树根系分布近地面部分是水平根,深土层是垂直根,水平根和垂直根相互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的吸水固土网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桑树的防风固土能力和抗旱能力,还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持水力。据测算,每年每公顷桑园可比无林地多涵水300m3,减少泥沙流失45t。在无其他植被的情况下,有桑园的农田区1年的固沙能力达到3067.8kg/km2,比无桑园农田区的侵蚀沟减少57%[1]。此外,成片桑树林的保水保土能力更是优于其他树种和植被,特别是在我国岩溶石漠化地区具有其他树种不可替代的优势。桑树以其对生态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广泛分布于广西全区,2012年广西全区石漠化地区的桑园面积约为30万亩,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3 发展种桑养蚕是石漠化地区助农增收的新途径

生态桑园产业链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在适宜养蚕的石漠化地区建设桑园,发展种桑养蚕,平均每年每亩桑园的蚕茧收入在3000~4000元左右;桑条粉碎后可用来种植食用菌,每亩增收近千元;部分桑枝条可用来做生物碳或燃料出售。养蚕后蚕沙废弃物经沼气发酵后可还田,既解决了居民的燃料需求又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另外,果桑或果叶两用桑的桑园建设是石漠化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又一大亮点,桑果开发的深入使蚕桑产业附加值的增长既快又高,单是桑农卖果的收入就可以和其他果树品种有相当的竞争力,亩产果1t左右,收入就是几千元。如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位于凌云县东北部,是典型的大石山区,全村总面积2.5万亩,共302户1242人。2002年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种桑150亩,当年亩桑养蚕种1张,产蚕茧36kg,产值750元;次年亩桑产茧75kg,产值1800元,效益比种玉米多3倍。到2005年,全村桑园面积达3150亩,2011年全村产茧量87.6t,产值280万元;生产桑枝食用菌27.5万棒,产值35万元;桑园间套种产值150万元。全村桑蚕产业总产值达465万元,纯收入350万元,户均增收1.8万元,人均增收3448元。

4.4 发展石漠化地区生态桑园,建设美丽家园

建设美丽家园的含义不仅仅包括环境优美,更包含着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国防安定。石漠化地区发展生态桑园既可以保水固土防沙、改善空气质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可以帮助农民实现收入的增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的美丽家园是缺乏物质基础的;没有国防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美丽家园建设是脱离现实的;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丽家园的建设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石漠化地区生态桑园的建设,使我们的山更青、天更蓝、水更绿、家园更美好。

[1]王 冲.生态桑园与畜牧业[J].北方蚕业,2006,27(3):17~18.

[2]秦 俭,何宁佳,黄先智,等.桑树生态产业与蚕丝业的发展[J].蚕业科学,2010,36(6):985.

[3]汤凌飞.论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时代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08(6):32~33.

猜你喜欢

桑园石漠化桑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会东县桑树快速丰产栽培技术探索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