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毛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3-08-15韦盛忠楼新良陈江芳
韦盛忠,楼新良,陈江芳
(1.浙江省磐安县林业局,浙江 磐安 322300;2.磐安县玉山镇林业站,浙江 磐安 322300)
1 引言
毛竹产业是一个绿色产业,也是一个适宜山区开发的特色产业。为发展壮大毛竹产业,笔者等对磐安县毛竹产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层次的调研。通过调研,认为需要对毛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引导,进一步优化扶持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培植,加快产业辐射和扩散,提升竹制品质量,强化毛竹资源支撑,创新经营模式,使毛竹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2 磐安县毛竹产业开发的基本现状
近几年来,磐安县对毛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毛竹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毛竹开发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2.1 观念发生质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康庄工程顺利实施,运输问题得到根本改善,特别是竹子的深加工有了重点开展,毛竹的价格节节攀升,使农民尝到了发展毛竹产业的甜头。在理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认识到毛竹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行动上加快了用材林、笋竹两用林和笋用林建设步伐。
2.2 毛竹产业初具规模
以毛竹基地建设为着力点,通过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自然扩编等途径,建设毛竹用材林、竹笋两用林、笋用林基地。全县毛竹产业基地规模已达10.7万亩,立竹量1230多万株。
2.3 毛竹加工开端良好
全县已发展竹制品加工企业30多家,加工点500多个,初步形成了双峰宫灯、仁川竹夫人及竹凉席、深泽竹工艺品、盘峰裤夹、大盘竹签、方前竹笋、尚湖耳勺等7个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格局。
2.4 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通过基地建设和加工销售,涌现了一批经营加工能手,培育了一批竹制品销售经纪人,有效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如方前镇四协片1050亩毛竹基地实行定向培育,比原来增收了18万元。同时随着产品种类的引进和开发,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产品附加值也是成倍增长。如制作“竹夫人”,可以使毛竹增值4倍多。
2.5 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与省亚林所、林科院、林学院等科研院校形成了长期的科技合作机制;县林业技术推广站、乡镇林业站与毛竹科技示范户形成了技术推广联动机制;并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自我服务机制。
3 毛竹产业开发面临的制约因素
3.1 资源总量不足,产业规模小
虽然磐安县现有竹林10.7万亩,但与安吉的76万亩、龙游的40.8万亩、临安的30万亩相比,产业规模明显偏小,远不能满足竹制品企业经营加工所需,还达不到毛竹主产区的要求。
3.2 经营管理粗放,资金投入少
传统、落后、粗放的竹林经营模式在许多竹农头脑里根深蒂固,“重取轻予,重采轻管”的现象相当普遍,低产林比重相当高,大部分竹林还处于竹木共生、竹草共长状态。同时有效投入的竹林面积也不到总面积的1/10。
3.3 组织化程度还很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在竹林承包现状上,一家数亩、一户多山、一山多主等情况十分普遍,导致产业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尽管全县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0多家,但年产值超过100万元的企业只有4家,缺少一批带动能力强、联接农户广、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无法很好实现产业化经营。
3.4 产品销售依赖性很强,没有形成中心品牌
各加工户目前尚处于自发经营状态,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无序竞争现象比较严重。而且绝大部分竹制品没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和品牌,都以代加工、粗加工、半成品加工为主,或委托县域外的外贸公司出口,或委托他人代为销售,或挂靠别人牌子,没有自己的中心品牌,市场竞争力弱,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经营的利润趋于下降的态势。如一箱竹衣夹(5000只),磐安县加工户所得利润一般只有13~15元,而义乌经营企业仅仅在原有包装基础上,稍微作一些处理(如贴上商标),利润就可以翻番。
4 磐安县毛竹产业发展对策
毛竹不仅具有“一次种植、永续利用”和“具速生、需砍伐”等特点,而且浑身是宝,可综合利用,回收率也很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要求。发展毛竹产业既是磐安县调整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又是一个发展潜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产业,还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因此,要因地制宜加以引导和培植。
4.1 抓好规划,明确毛竹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充分发挥规划在毛竹产业发展中的龙头牵引作用,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台毛竹产业5年发展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要以促进山区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资源培育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特色化发展”的要求,巩固提高一产,培育壮大二产,大力发展三产,走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协调,资源培育与加工增值并举的道路,着力实现“三个提升”,即提升毛竹基地生产建设水平、提升毛竹加工转化水平和提升毛竹制品市场竞争水平,实现毛竹产业跨越式发展。在规划发展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因地制宜,分类经营原则。列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择优布局,重点抓好已有一定规模和经营基础的中东部重点产区的规划发展,主要包括仁川、双峰、大盘、方前、盘峰、维新、高二及尚湖等8个乡镇。同时要妥善处理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做好宜竹则竹、宜林则林,努力实现规模发展。第二,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原则。要抓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环境保护与毛竹产业发展相统一,达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目标。第三,新造林与低效林改造相结合,以低效林改造为重点原则。今后5年内,全县每年新发展毛竹3000亩以上,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5000亩以上,力争到2011年,完成新发展毛竹2万亩以上、低产林改造5万亩,全县毛竹林面积达到13万亩。第四,以市场为导向,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延长毛竹的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到2011年,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竹、笋精深加工业企业3~4家,毛竹亩均产值达到400元以上。同时把发展竹产业与开发竹林观光休闲、农家乐旅游项目相结合,丰富农家乐旅游内涵,提高毛竹的综合效益水平。第五,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原则。加快推进2万亩毛竹现代示范区建设,着力形成以现代示范区为龙头,高效竹林基地为基础,集设施型、科技型、龙头型和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现代毛竹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粗放到集约、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到2011年,全县毛竹产业年总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同时,强化规划的刚性作用,确保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确保毛竹产业的有序发展。
4.2 加强基地建设,扩大毛竹产业发展的规模
一是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按照《浙江省毛竹低改项目技术规范》,加快垦复抚育进度,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竹林的集约经营水平和产出效益。二是抓好笋竹两用林建设。根据各地生产经营条件,对竹林实施分类经营,尽量实现笋竹两用定向培育。三是强化竹笋采挖管理。妥善解决过渡利用、无序采伐、乱挖竹笋导致林分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符合实际且充分保障农民利益的可行方案,对竹林资源实行有计划地采伐利用,实现毛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加快毛竹人工造林步伐。充分利用现有宜林荒山荒地、各类迹地和疏林地发展毛竹,并在毛竹造林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把好整地、挖穴、母竹选择、栽种等各个环节,确保造一片成一片。同时大力提倡多竹种并举、多类型经营、多功能利用,积极引进角竹、高节竹等新竹种,丰富竹林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
4.3 突出设施配套,改善毛竹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
改变传统经营的靠天、靠地和靠人畜的简单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竹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竹区林道建设和灌溉配套设施建设,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竹林集约经营和抗灾能力,增加竹农收入。
4.4 创新经营机制,夯实毛竹产业发展的规模基础
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在稳定竹林权属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市场经济下的各种竹林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农户采取承包、转让、入股、反租倒包等形式,推进竹林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解决毛竹经营中存在的竹林、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脱节问题,把竹林交给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来管理,不断夯实基础,提高规模效应。
4.5 培育经营主体,提高毛竹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要求,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的组织和竹农组建合作社,将从事竹林生产、经营销售大户和竹农基本上有效组织起来。强化合作社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功能,实现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经营、统一品牌管理和统一产品销售,整体上提高适应市场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二是加快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研究有关毛竹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毛竹产业项目的申报、审批给予倾斜,营造成本洼地,着力引进技术含量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抓好现有企业的扶优扶强,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加工需要在竹区建立原料基地,与竹农建立订单形式,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三是继续加大对种植大户、笋竹购销大户和加工大户的培育。利用资源优势和便利条件,积极引导竹农就地开发毛竹产品初级加工,促进社会专业分工,形成山上建基地、山下办加工、山外拓市场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创牌意识,为企业创牌提供技术咨询、宣传推介等服务,做大品牌,以牌拓市场,提升效益。
4.6 注重科技进步,增强毛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一,注重科技攻关。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的联系,建立全方位的科技协作关系,有效解决毛竹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性难题,提高基地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和产业发展层次。第二,加强技术培训。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技术人才优势,因地制宜,分期分批在重点乡镇、重点基地开展对竹农的技能培训,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线技术人才。第三,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毛竹产品原产地保护及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通过“联村联户联基地”等有效形式,努力建设一批高效笋用竹基地、一批笋竹两用基地和一批材用竹示范基地,着力提高竹林单位产出效益。
4.7 切实加强领导,发挥政府对毛竹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推进作用
一是建立组织。县、乡两级建立毛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出台毛竹产业扶持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加强宣传。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及“希望的田野”三农电视栏目,广泛宣传毛竹产业扶持政策、科技知识、致富典型,使广大农民自觉投入到毛竹产业发展中来。三是强化考核。把毛竹发展列入乡镇、有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严格考核验收标准,确保毛竹产业发展抓出声势、抓出典型、抓出成效。四是齐抓共管。林业、农办、财政、科技等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资金、项目、技术等各方面资源整合,加大对毛竹产业的投入,努力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共促毛竹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1]张齐生.我国竹材加工利用要重视科学和创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3):1~4.
[2]吴陆斌.庆元县毛竹林培育与开发利用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28~230.
[3]刘国强.毛竹高优栽培措施及开发利用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4(2):58~60.
[4]杨绍中.安吉县竹林资源现状和开发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1998(4):63~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