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方面

2013-08-15樊腾龙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建设

樊腾龙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方面

樊腾龙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文章旨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这几个方面去正确理解和把握。

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几个方面

当前,我国建设和改革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能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是建立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还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前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对于各国共产党人来说,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制定和执行一条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政治路线。但是,前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探索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脱离实际生活,从“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某些设想,当成万古不变的教条加以固守。更为甚者,前苏联领导人把前苏联模式绝对化、神圣化,当作标准的社会主义模式,向社会主义各国推广。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破了僵化的前苏联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突破了斯大林关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模式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是突破了前苏联社会主义“超阶段”理论,创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三是突破了封闭禁锢的前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四是突破了前苏联否定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前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全面突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开始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有人认为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是民主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这是错误的认识。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l9世纪初,是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的思想体系,也称社会民主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巴黎公社以后,许多社会民主党人都曾信奉过马克思主义。1896年第二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特别是在伯恩施坦主义出现和流行以后,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为一种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通过议会道路来改良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所发表的《法兰克福声明》中,认为社会民主党人同共产党人之间的分歧,已经由实现同一个目标的两条不同道路的分歧,发展成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目标之间的分歧,因此,把“社会民主主义”一词颠倒而成为“民主社会主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民主党人又把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再次颠倒成“社会民主主义”,意在表明它并不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一些国家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产物,虽然在某些方面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是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二是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不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声称生产资料主体结构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基本经济制度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三是民主社会主义否定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四是民主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弊病和矛盾产生的根源不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而是违背了人类一般的理性、伦理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探索形成的。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指导思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成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先导。

1.在政治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决不搞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

2.在经济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

3.在文化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在社会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5.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协调、持续竞相绽放。“五位一体”是相互联系、协调、促进的系统工程且缺一不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设计好、统筹好、发展好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的根本作用,政治建设的保障作用,文化建设的提升作用,社会建设的稳定作用才能得到尽情释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举什么旗帜,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我们党在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为以后的探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创立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要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社会主义要消除贫穷,社会主义也要消除社会不公正。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就是保障和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利,这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热情和创造活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竭动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通过改革创新自我完善,焕发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社会主义从僵化停滞到充满活力的转变关键,是把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从机制体制上焕发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党心民心,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社会主义是因为这个主义能够代表、保护和实现他们的利益。广大干部、党员、群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息息相关,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而展开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人心凝聚和团结奋斗,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旗帜下实现的;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巨大成就,都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价值理想,同时又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发展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事业;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还要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继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沦和价值理想,同时又把这些基本理论和价值理想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从而开辟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人民幸福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独特规律,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反映了当代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凝聚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奋斗的共同道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强大、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

我国近现代历史已经昭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这项事业,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摆脱束缚,走向独立;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摆脱专制,走向民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大业,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解放思想,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而实现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通过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公平,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努力,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樊腾龙,(1987-),男,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建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