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塑“三农”变革新动力

2013-08-15岳振

当代贵州 2013年13期
关键词:三农农场粮食

家庭农场概念的出现,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再添新话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成为“三农”体制变革的又一个里程碑,彼时便已在相关重大文件中提出了扶持家庭农场的发展任务。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生产组织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方向。

家庭农场有其自身特征及准入资格,需要职业农民作为主体支撑,必须具备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条件。作为经营主体的家庭成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学识、较高的生产技能,并懂得粮食及其他农产品的市场经营之道。

农业在产业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不能有丝毫动摇。虽然中国粮食生产长期向好,到2012年实现“九连增”,但从单位劳动生产效率看,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九连增”背后,也有劳动力数量衰减、农资成本上升、粮食市场收购价格偏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影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亟待提高。

经济作物、畜牧养殖业等方面则更需要突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需要更高成本的技术投入,需要培养更高的劳动力素质。简单的家庭种养,在抗风险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难以带来与国家、社会投入相对应的社会收益,会伤害农户信心,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整体进步。

从现实情况看,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并不高,特别是农村“80后”以及“90后”,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这给我们的农业生产留下一个巨大问题:今后,谁来种地?特别是山区农村,农地抛荒的现象已经比较突出,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安排,实现土地价值。

在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历史环境中,碎块化的土地,解决农民基本温饱不成问题,但如果要更高程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就必须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经营,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成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经济。

就贵州而言,我们的农民人口数量占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多,“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的任务比较重。贵州的地质地貌决定了我们的家庭农场发展应有自己独特的模式。我们的发展途径,应该是在确保稳定粮食生产的情况下,提高经济作物包括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家庭农场的扶持与发展要以此为方向和重点。

贵州应该充分利用、发挥生态优势,以适度规模、因地制宜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作为依托,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绿色农业的品质与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这需要科学的产业规划以及严格的技术保障,需要谨防僭越农民意愿的、盲目的、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和行动。

家庭农场的基本政策框架已经明朗,其作为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是对转变发展方式这个宏观基调的具体实践,符合农村发展实际与农业现代化轨迹,家庭农场势必成为农业、农村、农民整体提升的一支驱动力量。据此,我们深信,一个更有活力的中国农村新景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展现在世人眼前。

猜你喜欢

三农农场粮食
珍惜粮食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农场假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农场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